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其包括光伏部分和与光伏部分封装在一起的光热部分,光伏部分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光热部分的背面为隔音玻璃,光伏部分、光热部分、隔音玻璃的周边由密封层密封,密封层的外部由金属封装层封固,光热部分包括:导热层、吸热层、换热层、隔热保温层,导热层贴紧光伏部分的背面,导热层将光伏部分的热量传递给光热部分,换热层为铜管组成的换热器,铜管弯曲成“S”形,铜管外周设有若干散热小孔,散热小孔为盲孔,散热小孔底部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小孔敞开口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光伏部分和光热部分综合效率高,满足建筑领域对光伏光热一体化构件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光热一体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
技术介绍
能源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缺乏能源支持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当今世界能源的分配模式,不可再生能源还是占有重要比重,而且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还为世界带来战争、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发展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成为各国能源应用的新目标、新方式。太阳能作为最主要的新能源之一,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环境影响小、可持续利用,是解决世界各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两种途径,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效率受系统温度的影响,其功率的温度系数越为-0.38%/℃,每提高10℃,系统的功率将下降3.8%以上,光伏系统的转化效率将下降0.6%以上,而以目前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而言,其太阳能转化效率也只是在17%左右,其太阳能利用率极其低,为了解决上述光伏系统的缺陷,综合发展了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提高太阳能光伏转化效率,增加发电功率。在建筑应用中,综合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产品可以代替其他建筑外围护材料,将光伏光热集成构件应用在建筑上,极大程度的降低采暖、空调、热水和照明等建筑能耗,并减少使用者对采暖、空调的初投资和使用费用,实现温室其他的有效减排、减少能源负荷。在光伏光热集成构件技术中,光伏部分是采用光伏电池组件高倍聚光,需要高效可靠的散热机构来保证光伏电池的性能,因此,光热部分的散热功能和效率是影响集成构件性能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光伏部分和光热部分综合效率高,满足建筑领域对光伏光热一体化构件的发展需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其包括光伏部分和与所述光伏部分封装在一起的光热部分,所述光伏部分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光热部分的背面为隔音玻璃,所述光伏部分、光热部分、隔音玻璃的周边由密封层密封,所述密封层的外部由金属封装层封固,其中,所述光热部分包括:导热层、吸热层、换热层、隔热保温层,所述导热层贴紧所述光伏部分的背面,所述导热层将所述光伏部分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光热部分,所述换热层为铜管组成的换热器,所述铜管弯曲成“S”形,所述铜管外周设有若干散热小孔,所述散热小孔为盲孔,所述散热小孔底部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小孔敞开口的面积。优选地,所述散热小孔均匀的排布在所述铜管外周,所述散热小孔为正十六边形小孔。优选地,所述光伏部分还包括:透光玻璃层一和透光玻璃层二,所述透光玻璃层一和透光玻璃层二分别通过PVB胶层黏附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两面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采用串联的排布方式。优选地,所述PVB胶层的厚度为1.52-2.28mm。优选地,所述吸热层为涂覆有吸热涂层的金属片材。优选地,所述隔音玻璃包括第一隔音玻璃片和第二隔音玻璃片,所述第一隔音玻璃片和第二隔音玻璃片之间为中空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换热层为铜管组成的换热器,铜管弯曲成“S”形,铜管外周设有若干散热小孔,散热小孔为盲孔,散热小孔底部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小孔敞开口的面积,散热小孔提高了铜管的散热比表面积,在一个要求构件厚度较薄的场合中,要求换热层的厚度较小,无法使用散热薄片等装置,只能在极细的铜管上来提高换热效率,并且散热小孔采用正十六边形的结构,散热小孔壁的表面积要比直接圆形散热小孔的表面积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本技术的构件中,添加了热导性能较好的硅胶材料作为导热层,能将光伏背面的热量高效的传导,提高光伏和光热的综合利用率。本技术构件的背面玻璃为夹层高效隔音玻璃,在隔音玻璃的两层夹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起到了隔音和隔热的作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铜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小孔的结构实体图。其中,1-光伏部分,2-光热部分,3-隔音玻璃,4-密封层,5-金属封装层,6-铜管,101-透光玻璃层一,102-太阳能电池片,103-透光玻璃层二,104-PVB胶层,201-导热层,202-吸热层,203-换热层,204-隔热保温层,301-第一隔音玻璃片,302-第二隔音玻璃片,303-中空层,601-散热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其包括光伏部分1和与上述光伏部分1封装在一起的光热部分2,上述光热部分2的背面为隔音玻璃3,上述光伏部分1、光热部分2、隔音玻璃3的周边由密封层4密封,上述密封层4的外部由金属封装层5封固。其中,光伏部分1包括:透光玻璃层一101、若干太阳能电池片102、透光玻璃层二103,上述透光玻璃层一101和透光玻璃层二103分别通过PVB胶层104黏附在上述太阳能电池片102的两面上,上述太阳能电池片102采用串联的排布方式。进一步,上述PVB胶层104的厚度为1.52-2.28mm。上述光热部分2包括:导热层201、吸热层202、换热层203、隔热保温层204,上述导热层201贴紧上述光伏部分1的背面,上述导热层201将上述光伏部分1的热量传递给上述光热部分2,上述换热层203为铜管6组成的换热器,上述铜管6弯曲成“S”形,上述铜管6外周设有若干散热小孔601,上述散热小孔601为盲孔,上述散热小孔601底部的面积小于上述散热小孔601敞开口的面积,既上述散热小孔601是外扩式结构。进一步,散热小孔601均匀的排布在上述铜管6外周,上述散热小孔601为正十六边形小孔。上述吸热层202吸热层为涂覆有吸热涂层的金属片材。铜管6弯曲成“S”形,铜管6外周设有若干散热小孔601,散热小孔601为盲孔,散热小孔601底部的面积小于上述散热小孔敞开口的面积,散热小孔提高了铜管的散热比表面积,在一个要求构件厚度较薄的场合中,要求换热层的厚度较小,无法使用散热薄片等装置,只能在极细的铜管上来提高换热效率,并且散热小孔采用正十六边形的结构,散热小孔壁的表面积要比直接圆形散热小孔的表面积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在实施例的构件中,添加了热导性能较好的硅胶材料作为导热层,能将光伏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其包括光伏部分和与所述光伏部分封装在一起的光热部分,所述光伏部分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部分的背面为隔音玻璃,所述光伏部分、光热部分、隔音玻璃的周边由密封层密封,所述密封层的外部由金属封装层封固,其中,所述光热部分包括:导热层、吸热层、换热层、隔热保温层,所述导热层贴紧所述光伏部分的背面,所述导热层将所述光伏部分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光热部分,所述换热层为铜管组成的换热器,所述铜管弯曲成“S”形,所述铜管外周设有若干散热小孔,所述散热小孔为盲孔,所述散热小孔底部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小孔敞开口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其包括光伏部分和与所述光伏部分封装在一起的光热部分,所述光伏部分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部分的背面为隔音玻璃,所述光伏部分、光热部分、隔音玻璃的周边由密封层密封,所述密封层的外部由金属封装层封固,其中,所述光热部分包括:导热层、吸热层、换热层、隔热保温层,所述导热层贴紧所述光伏部分的背面,所述导热层将所述光伏部分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光热部分,所述换热层为铜管组成的换热器,所述铜管弯曲成“S”形,所述铜管外周设有若干散热小孔,所述散热小孔为盲孔,所述散热小孔底部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小孔敞开口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型光伏光热集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小孔均匀的排布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鸿生,肖坚伟,吴从真,林俊明,张冬盛,郑意君,林烁,徐敏,张永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