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961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包括一帐篷体及一围栏体。其中该基座由一对第一弹性围墙、一对容置袋、一底布及一弹性底板所构成矩形结构体,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及该一对容置袋相互对称设置于该底布的四边而形成封闭,该弹性底板的一边缘活动连接设于该其中一第一弹性围墙邻接该底布的一边缘,且该一对容置袋的袋口朝上设置,该顶篷由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及一顶罩布所构成的屋顶结构体,据此将该顶篷的该至少一第二弹性围墙插置于该一容置袋内,而将二者结合成各种不同的型态变化,以提供更多不同的娱乐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游戏器材的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具有快速组装及拆卸,且能够随着需求改变其使用型态。
技术介绍
按,一般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从爬行变成行走的阶段,通常来说,因为移动的速度及高度增加,对于四周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由于体内负责平衡的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成,在嬉戏的同时很容易跌倒受伤。并且,该时期是全身感觉统合的快速成长期,对于婴幼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故如何能够提供一个安全无虑的游玩环境,让婴幼儿能在游玩中获得成长,且不会跌倒或轻易地移动离开游玩场所的视线范围而导致其他危险者,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课题。目前,市面上出现许多游戏帐篷或球池等游戏器材,通过由高弹性细钢丝及布料撑出一具底部及周缘封合的布架结构体,通过在底部铺设布褥而形成能够作为封闭区域的游戏空间,让家长能够放心地将婴幼儿放置于其内,同时配合放置一些玩具或小球在里面,供婴幼儿在里面玩耍,由于采用高弹性细钢丝作为支撑,其不使用时还能将其弯折成更小体积的结构体进行收纳。但,这样的设计都是通过车缝方式进行各布料片材间的连接,因此,大部分的使用方式都是单一功能,例如:游戏帐篷就是游戏帐篷,球池就是球池,并无复合式功能的游戏器材。再者,受到车缝方向的限制,其收纳时的弯折方式也有一定的顺序,对于经常需要收纳的使用者而言,这样的结构设计操作起来不甚方便。据此,本技术设计人设计了一种具有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结构,通过一基座及一顶篷进行结合组装后,且该基座及该顶篷分别采用使用高弹力挠性材料结合软质布料的设计,使二者能够快速展开并进行组装结合,收纳时还能够先分开再分别进行弯折收纳,并可随着结合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态变化,以提供更多不同的娱乐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俾于一基座周围设有一对容置袋,以供插置一顶篷,且该基座及该顶篷都为方便弯折收纳的设计,据而提升使用时的功能性及操作时的便利性等功效。再者,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使用于该基座及该顶篷的一对第一支撑杆及一对第二支撑杆,以增加使用时的稳固性而有助于使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是由一对第一弹性围墙、一对容置袋、一底布及一弹性底板所构成矩形结构体,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及该一对容置袋相互对称设置于该底布的四边而形成封闭,该弹性底板的一边缘活动连接设于其中一该第一弹性围墙邻接该底布的一边缘,且该一对容置袋的袋口朝上设置;及一顶篷,是由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及一顶罩布所构成的屋顶结构体,该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分别设置于该顶罩布的二相对边缘处,使其由侧面观之呈n字形;该顶篷的至少一第二弹性围墙插置于该一容置袋内,以形成该基座的第三道支撑结构体,而能将该基座直立撑起。于一实施例中,该二第一弹性围墙、该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及该弹性底板均由一弹力挠性体绕设于一布面周缘而制成,且该弹力挠性体选自如:高锰钢丝及塑胶条等其中之一者,通过弯折该弹力挠性体来使其对合并达到体积缩减的功效,并能利用其回复弹力重新展开使用,操作起来相当方便。于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该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更具有一对第一支撑杆,该一对第一支撑杆分别设于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之间,且位于该一对容置袋袋口边缘处,所述的该一对第一支撑杆由玻纤管而制成,且于该每一容置袋袋口边缘处对应该一对第一支撑杆而设有一第一布套管,以将该一对第一支撑杆分别穿设于该一对第一布套管内,使其不致于使用时脱出,另外还能提供适当的支撑力道,而将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直立撑起。另外,由于配合不同型态的结合方式,本技术的该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更具有复数个第二支撑杆,该复数个第二支撑杆分别设于该一对第二弹性围墙之间,该复数个第二支撑杆由玻纤管而制成,且于该一对第二弹性围墙之间对应该一对第二支撑杆而连接设有一对第二布套管,以将该一对第二支撑杆分别穿设于该一对第二布套管内,用以支撑于该一对弹性围墙之间。并且,该每一布套管与该顶篷边缘之间形成一开口部,且于该至少一开口部设有一镂空窗部,作为游玩时的观景窗,不仅可供婴幼儿使用,也便于家长作观察的用途。而,本技术的该弹性底板的开放边缘对应该另一第一弹性围墙邻接该底布的一边缘而设有一支撑块,以固定该弹性底板的位置。并且,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边缘对应该至少一第二弹性围墙而设有一固定系带,以供绑系该顶篷未插置于该容置袋时的位置,为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实施态样。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一基座及一顶篷进行结合组装后,且该基座及该顶篷分别采用使用高弹力挠性材料结合软质布料的设计,使二者能够快速展开并进行组装结合,收纳时还能够先分开再分别进行弯折收纳,并可随着结合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态变化,以提供更多不同的娱乐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状态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状态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状态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1-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11-基座;111-第一弹性围墙;1111-固定系带;112-容置袋;1121-第一布套管;113-底布;114-弹性底板;115-支撑块;12-顶篷;121-第二弹性围墙;1211-第二布套管;122-顶罩布;123-开口部;124-镂空窗部;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请参阅图1及图2~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各种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技术的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1包括一基座11及一顶篷12。其中该基座11由一对第一弹性围墙111、一对容置袋112、一底布113及一弹性底板114所构成矩形结构体,该每一第一弹性围墙111及该弹性底板114都是由一弹力挠性体绕设于一布面周缘而制成,据而能够形成封闭的板形结构体,其所使用的弹力挠性体选自如:高锰钢丝及塑胶条等其中之一者,而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111及该一对容置袋112相互对称设置于该底布113的四边而形成封闭,该弹性底板114的一边缘活动连接设于该其中一第一弹性围墙111邻接该底布113的一边缘,且该一对容置袋112的袋口朝上设置。应注意的是,本技术的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111及该弹性底板114的尺寸形状相同,据而在收纳时,可将该弹性底板114朝相连接的该第一弹性围墙111翻折并靠合,接着将该第一弹性围墙111连同该弹性底板114朝向该另一侧的第一弹性围墙111作靠合,最后弯折扭曲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111及该弹性底板114后,而能将其弯折收纳成更小体积的圆形结构体,使用时,利用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111及该弹性底板114的弹力挠性体的回复弹力而使其回复原状,通过反向翻折即可使该基座11回复成原来的矩形结构体。另外,为了方便固定该弹性底板114于该二第一弹性围墙111间的位置,该弹性底板114的开放边缘对应该另一第一弹性围墙111邻接该底布113的一边缘而设有一支撑块115,使该弹性底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是由一对第一弹性围墙、一对容置袋、一底布及一弹性底板所构成矩形结构体,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及该一对容置袋相互对称设置于该底布的四边而形成封闭,该弹性底板的一边缘活动连接设于其中一该第一弹性围墙邻接该底布的一边缘,且该一对容置袋的袋口朝上设置;及一顶篷,是由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及一顶罩布所构成的屋顶结构体,该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分别设置于该顶罩布的二相对边缘处,使其由侧面观之呈n字形;该顶篷的至少一第二弹性围墙插置于该一容置袋内,以形成该基座的第三道支撑结构体,而能将该基座直立撑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是由一对第一弹性围墙、一对容置袋、一底布及一弹性底板所构成矩形结构体,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及该一对容置袋相互对称设置于该底布的四边而形成封闭,该弹性底板的一边缘活动连接设于其中一该第一弹性围墙邻接该底布的一边缘,且该一对容置袋的袋口朝上设置;及一顶篷,是由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及一顶罩布所构成的屋顶结构体,该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分别设置于该顶罩布的二相对边缘处,使其由侧面观之呈n字形;该顶篷的至少一第二弹性围墙插置于该一容置袋内,以形成该基座的第三道支撑结构体,而能将该基座直立撑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特征在于,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该一对第二弹性围墙及该弹性底板均由一弹力挠性体绕设于一布面周缘而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特征在于,该弹力挠性体是高锰钢丝或胶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对第一支撑杆,该一对第一支撑杆分别设于该一对第一弹性围墙之间,且位于该一对容置袋袋口边缘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可收展变形帐篷屋,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仂升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