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民让专利>正文

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763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包括战斗部壳本体,且所述战斗部壳本体尾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坑,所述战斗部壳本体表面开有与线膛炮旋转方向及分布角度相同的来复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战斗部壳本体表面开有与线膛炮旋转方向及分布角度相同的来复线槽,减少了空气对线膛炮弹在飞行过程中的阻力,战斗部壳本体尾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坑,在线膛炮弹飞行过程中会在凹吭内形成一个气涡,气涡会增加线膛炮弹的动能,因此,降低了炮弹在飞行过程中的速度损失,从而产生飞行稳定、命中精度高以及破坏力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
本技术技术涉及炮弹
,具体公开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
技术介绍
线膛炮弹是依靠炮管内壁的来复线产生旋转力量,发射时炮弹沿炮膛内壁来复线槽旋转前进,使炮弹在飞行中能够高速旋转。一般的线膛炮炮弹表面是光滑的,尾部为圆形平面,这样在炮弹飞行过程中,空气气流会对其产生较大的阻力。另外,炮膛出膛后,失去来复线导引控制,受外界气流影响,增大阻力,影响命中精度以及对目标的破坏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其有效降低了炮弹在飞行过程中空气气流对其产生的阻力,提高了炮弹的命中精度以及对目标的破坏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包括战斗部壳本体,所述战斗部壳本体尾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坑,所述战斗部壳本体表面开有与线膛炮旋转方向及分布角度相同的来复线槽。其中,所述来复线槽至少为1个。其中,所述来复线槽截面为圆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战斗部壳本体表面开有与线膛炮旋转方向及分布角度相同的来复线槽,减小了在飞行过程中空气对其产生的阻力,且战斗部壳本体尾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坑,采用凹槽结构,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使得线膛炮弹在飞行时受到的阻力更小,到达目标时的速度更高,动能更大,射程更远,破坏力更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包括战斗部壳本体1,且所述战斗部壳本体1尾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坑3。所述战斗部壳本体1表面开有与线膛炮旋转方向及分布角度相同的来复线槽2,所述来复线槽2截面为圆弧形,空气阻力小,降低了线膛炮在飞行过程中的速度损失,提高了线膛炮的稳定性和精准度。所述战斗部壳1尾部采用凹槽结构,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线膛炮飞行过程中,在线膛炮尾部凹坑3内会形成一个气涡,气涡会增加炮弹的动能,使其到达目标点的射程变远,速度变快,对目标的穿透力和破坏力更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战斗部壳本体(1),所述战斗部壳本体(1)尾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坑(3),所述战斗部壳本体(1)表面开有与线膛炮旋转方向及分布角度相同的来复线槽(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膛炮战斗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战斗部壳本体(1),所述战斗部壳本体(1)尾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坑(3),所述战斗部壳本体(1)表面开有与线膛炮旋转方向及分布角度相同的来复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民让孙兴昀周俊力
申请(专利权)人:杨民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