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0755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涉及冷却水塔技术领域,冷却仓底部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进气管,顶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出气管,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循环泵,所述电磁框固定连接于冷却仓内顶部,其相对的一组侧面分别通过冷却管和回流管与循环泵和冷却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冷却仓顶设置气体能够穿透的吸水片,在气体穿过吸水片时对气体进行干燥,吸除其中的循环冷却介质;通过顶部设置的冷凝管加速吸水片中介质的液化,并通过磁性沥水板往复振动挤压吸水片,使介质回流至冷却仓,大大降低了冷却水塔的蒸发损失,减轻用水负担,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水塔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水塔是一种利用循环介质与空气以接触或不接触的方式完成热交换的设备,一般循环介质为水。在热交换的过程中,通过液态水蒸发出气态水吸收热量对热空气进行冷却。但目前的冷却水塔的冷却介质在冷却过程中,蒸发的气态介质会随气体上升并随之一起流出,蒸发水量很大,补偿介质对水资源的消耗也很大,加重了用水负担的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以克服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包括冷却仓装置,所述冷却仓装置包括冷却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冷却仓为腔体结构,其底部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进气管,顶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出气管,还包括冷凝装置和沥水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循环泵、冷却管、电磁框、冷凝管和回流管,所述冷却仓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循环泵,所述电磁框为口型空心框状结构,固定连接于冷却仓内顶部,其相对的一组侧面分别通过冷却管和回流管与循环泵和冷却仓连通;所述电磁框框内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冷凝管;所述沥水装置包括吸水片弹簧磁性沥水板下水孔,所述吸水片为片状结构,固定连接于冷凝管下侧,所述磁性沥水板为板状结构,设置于吸水片下方,与吸水片接触连接并通过弹簧与电磁框连接,所述磁性沥水板上均布密布设有下水孔。进一步的,所述冷却仓装置还包括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设置于冷却仓内底部,与进气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盘管上均布密布设有出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框框内平行等间距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至少两个冷凝管。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片为软质吸水海绵。(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通过在冷却仓顶设置气体能够穿透的吸水片,在气体穿过吸水片时对气体进行干燥,吸除其中的循环冷却介质;通过顶部设置的冷凝管加速吸水片中介质的液化,并通过磁性沥水板往复振动挤压吸水片,使介质回流至冷却仓,大大降低了冷却水塔的蒸发损失,减轻用水负担,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仓装置,101、冷却仓,102、进气管,103、冷却盘管,104、出气管;2、冷凝装置,201、循环泵,202、冷却管,203、电磁框,204、冷凝管,205、回流管;3、沥水装置,301、吸水片,302、弹簧,303、磁性沥水板,304、下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其结构关系为:包括冷却仓装置1,冷却仓装置1包括冷却仓101、进气管102和出气管104,冷却仓101为腔体结构,其底部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进气管102,顶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出气管104,还包括冷凝装置2和沥水装置3,冷凝装置2包括循环泵201、冷却管202、电磁框203、冷凝管204和回流管205,冷却仓101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循环泵201,电磁框203为口型空心框状结构,固定连接于冷却仓101内顶部,其相对的一组侧面分别通过冷却管202和回流管205与循环泵201和冷却仓101连通;电磁框203框内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冷凝管204;沥水装置3包括吸水片301弹簧302磁性沥水板303下水孔304,吸水片301为片状结构,固定连接于冷凝管204下侧,磁性沥水板303为板状结构,设置于吸水片301下方,与吸水片301接触连接并通过弹簧302与电磁框203连接,磁性沥水板303上均布密布设有下水孔304。优选的,冷却仓装置1还包括冷却盘管103,冷却盘管103设置于冷却仓101内底部,与进气管102连通。优选的,冷却盘管103上均布密布设有出气孔。优选的,电磁框203框内平行等间距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至少两个冷凝管204。优选的,吸水片301为软质吸水海绵。具体使用时,热空气由进气管102进入冷却盘管103,并由出气孔分散进入冷却仓101的冷却水中进行热交换,得到冷却后的空气携带较多水蒸气向上流动,穿过沥水装置3和冷凝装置2由出气管104流出。携带较多水蒸气的空气在经过吸水片301时,吸水片301对其进行干燥,吸除其中绝大部分水蒸气。电磁框203周期性往复通断电,周期性对磁性沥水板303产生磁力,使磁性沥水板303在磁力和弹簧302弹力的作用下往复上下运动,对吸水片301进行挤压,将吸水片301中水分压出,使其回流至冷却仓101中。冷却过程中,循环泵201不断将冷却仓101中的水沿冷却管202抽至电磁框203内腔并流经冷凝管204对吸水片301中气态水进行冷却,加速其冷凝,再由回流管205回流至冷却仓101。可在冷却管202和回流管外部通风,对其中水进行冷却,以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综上,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冷却仓顶设置气体能够穿透的吸水片,在气体穿过吸水片时对气体进行干燥,吸除其中的循环冷却介质;通过顶部设置的冷凝管加速吸水片中介质的液化,并通过磁性沥水板往复振动挤压吸水片,使介质回流至冷却仓,大大降低了冷却水塔的蒸发损失,减轻用水负担,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包括冷却仓装置(1),所述冷却仓装置(1)包括冷却仓(101)、进气管(102)和出气管(104),所述冷却仓(101)为腔体结构,其底部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进气管(102),顶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出气管(1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装置(2)和沥水装置(3),所述冷凝装置(2)包括循环泵(201)、冷却管(202)、电磁框(203)、冷凝管(204)和回流管(205),所述冷却仓(101)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循环泵(201),所述电磁框(203)为口型空心框状结构,固定连接于冷却仓(101)内顶部,其相对的一组侧面分别通过冷却管(202)和回流管(205)与循环泵(201)和冷却仓(101)连通;所述电磁框(203)框内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冷凝管(204);所述沥水装置(3)包括吸水片(301)弹簧(302)磁性沥水板(303)下水孔(304),所述吸水片(301)为片状结构,固定连接于冷凝管(204)下侧,所述磁性沥水板(303)为板状结构,设置于吸水片(301)下方,与吸水片(301)接触连接并通过弹簧(302)与电磁框(203)连接,所述磁性沥水板(303)上均布密布设有下水孔(3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水塔循环水再利用节水装置,包括冷却仓装置(1),所述冷却仓装置(1)包括冷却仓(101)、进气管(102)和出气管(104),所述冷却仓(101)为腔体结构,其底部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进气管(102),顶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出气管(1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装置(2)和沥水装置(3),所述冷凝装置(2)包括循环泵(201)、冷却管(202)、电磁框(203)、冷凝管(204)和回流管(205),所述冷却仓(101)侧面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循环泵(201),所述电磁框(203)为口型空心框状结构,固定连接于冷却仓(101)内顶部,其相对的一组侧面分别通过冷却管(202)和回流管(205)与循环泵(201)和冷却仓(101)连通;所述电磁框(203)框内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冷凝管(204);所述沥水装置(3)包括吸水片(301)弹簧(302)磁性沥水板(303)下水孔(304),所述吸水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洲张云鹏夏国辉吴良凯孟祥熙孙鹏龙高琛李楠郭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