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布水主管,若干布水支管,以及若干雾化喷射结构;布水支管沿布水主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与布水主管连通,每个布水支管的顶部/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其连通的雾化喷射结构;相邻两个雾化喷射结构的喷射半径之和不小于相邻两个雾化喷射结构之间的间距;废水通过雾化喷射结构以雾化状态均匀喷射在该废水处理系统的滤床填料上并渗入滤床填料中;通过该布水结构,废水能够均匀喷射并渗入滤床填料内,使得该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布水均匀;喷射出的雾化废水与大气很大的接触面积,使得废水与大气充分接触,增加废水中的含氧量,促进滤床填料的自然供氧,提高了滤床填料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及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保
,具体地,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及具有该布水结构的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滤床型废水处理系统,一般是指将废水投入到具有移动构造、良好扩散性能的填料层中,利用填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功能,使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得以转化利用,从而实现污水的再生与循环利用。其中,废水同填料之间的是否充分浸润和接触直接影响废水的净化效率,所以,布水系统是滤床型废水处理系统的一个关键所在;因为在处理过程中,废水需要均匀地分配到滤床表面的各个部位,确保单位池面积进水量基本相同,并防止由于布水不均引起的沟流和短路现象,使滤床布水与填料达到完全混合,防止局部酸化和减少死区的发生,提高滤床的容积利用率。中国专利文献CN103304029B公开了一种处理农村分散式污水的人工土壤渗滤系统,具体地,沉淀池出水由出水泵通过出水管进入人工土壤渗滤系统,通过布水管均匀布水,污水经土壤层处理后进入集水区,最终通过出水管流入集水井,处理水通过出水泵泵出系统进行回用。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所述布水管顶部开小孔,污水通过所述布水管上的小孔渗入土壤层中;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由所述小孔输出的污水会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渗入所述小孔正下方的土壤,然后由此位置向周向土壤进行扩散渗透;如此使得小孔正下方的土壤的含水量大于其他位置的土壤含水量,且离所述小孔越远的土壤,其含水量将越小,容易出现布水不均引起的沟流和短路现象。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该布水结构的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该废水处理系统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布水主管,若干布水支管,以及若干雾化喷射结构;其中,所述布水支管沿所述布水主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布水主管连通,每个所述布水支管的顶部/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其连通的所述雾化喷射结构;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的喷射半径之和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之间的间距。优选地,所有所述布水主管与所有所述布水支管连接成支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布水支管的顶部/底部设有布水孔,所述雾化喷射结构通过所述布水孔与所述布水支管连通,所述雾化喷射结构向上/向下喷射。优选地,所述雾化喷射结构包括雾化喷头以及将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布水孔连通的连接部。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雾化喷头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布水孔采用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雾化喷头之间设有旋转调节结构,所述旋转调节结构对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角度进行调节。优选地,所述布水主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滤床的长度方向。优选地,所述布水主管的长度方向与废水处理系统的滤床的长度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布水主管设为一根且设于所述滤床的中间位置,所述布水支管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两侧。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之处:在本技术提供的布水结构中,废水通过所述雾化喷射结构以雾化状态均匀喷射在该废水处理系统的滤床填料上并渗入滤床填料中;一方面,通过该布水结构,废水能够均匀喷射并渗入滤床填料内,使得该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布水均匀;另一方面,喷射出的雾化废水与大气很大的接触面积,使得废水与大气充分接触,增加废水中的含氧量,促进滤床填料的自然供氧,提高了滤床填料的处理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滤床2布水主管3布水支管4雾化喷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布水主管2,若干布水支管3,以及若干雾化喷射结构4;其中,所述布水支管3沿所述布水主管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布水主管2连通,每个所述布水支管3的顶部/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其连通的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的喷射半径之和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之间的间距。在本技术提供的布水结构中,废水通过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以雾化状态均匀喷射在该废水处理系统的滤床1填料上并渗入滤床1填料中;一方面,通过该布水结构,废水能够均匀喷射并渗入滤床1填料内,使得该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布水均匀;另一方面,喷射出的雾化废水与大气很大的接触面积,使得废水与大气充分接触,增加废水中的含氧量,促进滤床1填料的自然供氧,提高了滤床1填料的处理效率,并减小能耗成本。同时,在本技术中,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的喷射半径之和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之间的间距,从而防止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之间出现未被喷射到的“死角”,保证滤床1填料能够全范围的被喷射。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布水支管3的顶部/底部设有布水孔,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通过所述布水孔与所述布水支管3连通,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向上/向下喷射。在本技术中,每一根所述布水支管3的顶部/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布水孔,而每一个所述布水孔都连接有一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且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的喷射直径,以将待处理的废水均匀分布至滤床1表面。具体地,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包括雾化喷头以及将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布水孔连通的连接部。在本技术中,优选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雾化喷头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布水孔采用螺纹连接;具体地,本技术优选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流角度范围设为60度-170度,当滤床1的表面积小时,可以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角度范围设为小范围,如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流角度范围设为60度或70度或其他较小数据,当滤床1的表面积大时,为了减小所述雾化喷头的设置总数,可以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角度范围设为大范围,如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流角度范围设为170度或160度或其他较大数据;进一步,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流速设为5.5-140升/分钟,若滤床1的净化能力强,则可以选择大的喷射流速,如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流速设为140升/分钟或者130升/分钟或者其他大的喷射流速,若滤床1的净化能力弱,则可以选择小的喷射流速,如将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流速设为5.5升/分钟或30升/分钟或其他小的喷射流速;而每根所述布水支管3上的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的个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布水主管(2),若干布水支管(3),以及若干雾化喷射结构(4);其中,所述布水支管(3)沿所述布水主管(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布水主管(2)连通,每个所述布水支管(3)的顶部/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其连通的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的喷射半径之和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之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布水主管(2),若干布水支管(3),以及若干雾化喷射结构(4);其中,所述布水支管(3)沿所述布水主管(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布水主管(2)连通,每个所述布水支管(3)的顶部/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其连通的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的喷射半径之和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布水主管(2)与所有所述布水支管(3)连接成支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支管(3)的顶部/底部设有布水孔,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通过所述布水孔与所述布水支管(3)连通,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向上/向下喷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布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射结构(4)包括雾化喷头以及将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布水孔连通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喜林,王世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盖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