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光凯专利>正文

同等高半下潜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402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0:13
同等高半下潜立交桥,属于交通枢纽的路桥结构建筑发明专利技术,破解了立交桥“高、大、上”的顽疾,采用了“同等高”、“半下潜”的技术路线,实现了立交桥的“扁平化”;化解了左转弯车辆与对方方向直行车辆的冲突;达到了立交桥的结构性、通过性和效费比俱佳的效果。一般桥下净高4.5米,桥面总高5.5米的本类型立交桥,其纵向或横向桥面长度在130米左右;上下两层各为6车道,设计车辆行驶时速为50公里时,每小时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可驶入6000—7000辆车辆,总过桥量可达2.5万辆以上,是平交十字路口交通能力的6—7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等高半下潜立交桥
本项专利技术属于交通枢纽的路桥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十字交通立交桥无论三层还是两层,其基准地平面以上的高度较高、长度较长、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通过性繁琐。据此,本项专利技术采用了“同等高”、“半下潜”的技术路线,实现了立交桥的“扁平化”;化解了左转弯车辆与对方方向直行车辆的冲突;从而达到了立交桥的结构性、通过性、效费比具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项专利技术是同一基准地平面的四个方向上的行车道,在立交桥上同步爬升至同等高度,互为对方方向预留出左转弯行车道所需的桥下空间;整体立交桥有1/2的高度在同一基准地平面以下,另有1/2的高度在同一基准地平面以上。这是“同等高”和“半下潜”的意义所在。本项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无需爬越天桥或下潜隧道,即可轻松通过桥下道路;无论是立交桥上层道路车辆,还是下层道路车辆,它们只需爬行一半的坡度,做一半的功,即可互为对方方向左转弯行车道提供桥下横穿通过所需要的立体空间;由于全桥高度只有1/2在基准地平面以上,为其“扁平化”创造了先决条件,所以,爬坡坡度和爬坡距离大为减少,一般桥下净高度4.5米,桥面总高度5.5米的本类型立交桥,纵向或横向桥面总长度在130米左右;设计车辆行驶时速50公里时,每小时四个方向上可驶入6000至7000辆车辆,总过桥流量可达2万5千辆以上,是平交十字交通能力的6—7倍。本项专利技术的缺陷是:没有设置车辆在立交桥上桥下调头的行车功能。本立交桥为上下两层,纵向上层和横向下层各为六车道(每个车道其宽度为3米),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都设置有右转弯行驶、向前行驶和左转弯行驶的行车道。所有右转弯行驶的行车道,爬升至各自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桥下通道”上方即可右转弯;所有直行和左转弯行车道,在同一基准地平面的立交桥上,同步向上爬升至(互为对方方向行车道预留出桥下左转弯所需空间)的同等高度上:横向下层道路两端的直行和左转弯行车道同步相向下行穿过纵向上层道路桥下后,直行行车道各自爬升前行通过,左转弯行车道各自进入对方方向为本方向预留设置的桥下通道左转弯即可;而纵向上层道路两端的直行和左转弯行车道也相向而行,当越过横向下层道路后,直行行车道各自前行,左转弯行车道则同步下行,各自进入对方方向为本方向预留设置的桥下通道左转弯即可。注:基准地平面是四个方向上行车道的平均地面高度。附:示意图三份---参照示意图进行说明图1.俯视图A1为纵向上层桥面顺方向左转弯桥下行车道A2为横向下层桥面路面由西向东左转弯桥下行车道A3为纵向上层桥面逆方向左转弯桥下行车道A4为横向下层桥面路面由东向西左转弯桥下行车道B1为纵向上层桥面逆方向右转弯行车道B2为横向下层桥面路面由东向西右转弯行车道B3为纵向上层桥面顺方向右转弯行车道B4为横向下层桥面路面由西向东右转弯行车道C1.C2.C3.C4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桥下通道D1.D2.D3.D4和E1.E2.E3.E4为各方向上的直行行车道F1.F2.F3.F4为各方向上的左转弯行车道所有行车道的宽度为3米,所有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经过C1.C2.C3.C4桥下通道即可完成桥下通过,所有右转弯行车道B爬升至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通道C上后即可右转弯,所有直行行车道D和E顺道前行,所有左转弯行车道F下行至桥下通道A处即可左转弯。a.纵向上层桥面顺方向左转弯行车道F3和直行行车道D2、D4同步爬升越过C3、A3及横向下层路面后,D2和E4顺道前行,F3下行至A1处左转弯;纵向上层桥面逆方向左转弯行车道F1和直行行车道D1和E3同步爬升越过C1、A1及横向下层路面后,D1、E3顺道前行,F1下行至A3处左转弯b.横向下层由西向东左转弯行车道F4和直行行车道D4、E2爬升越过C4及A4后下行并穿过上层桥下,F4行至A2处左转弯,E2和D4上行顺道前行;横向下层由东向西左转弯行车道F2和直行行车道D3、E1爬升越过C2及A2后下行穿过上层桥下,F2行至A4处左转弯,D3和E1上行顺道前行。至此,完成了四个方向在立交桥上桥下的右转弯、左转弯和直行行车道的交通枢纽通过功能。图2.横向下层路面桥面由东向西行车道内侧剖面图1、直行驶出行车道2、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桥下通道-净高度为2米-宽度为8米3、左转弯行车道出口4、直行爬坡行车道5、左转弯行车道6、基准地平线7、穿越上层桥面所需的宽度8、直行和左转弯下坡行车道9、对方方向左转弯桥下行车道-净高度为4.5米10、行驶方向11、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桥下通道-净高度为2米-宽度为8米12、右转弯行车道13、驶入坡道横向下层路面桥面由东向西的行车道由图中13驶入:右转弯行车道爬上11在12处右转弯,左转弯行车道经过11、9、后下行由5从3处左转弯,直行行车道经过11、9由8下行穿过上层桥面后上行由4再经过3、和2由1驶出。注:横向下层路面桥面由西向东行车道内侧剖面的功能和数据与“图2”完全一致,只是方向相反,把图2调向180度即可。图3.纵向上层桥面逆向行车道内侧剖面图1、直行驶出行车道2、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桥下通道高度为2米-宽度为8米3、左转弯行车道出口4、行车道下行进入左转弯5、横向下层行车道6、上层桥面至下层路面总高度7、基准地平线8、纵向上层桥面9、行驶方向10、顺方向左转弯桥下行车道净高度为4.5米11、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桥下通道其高度为2米-宽度为8米12、右转弯行车道出口13、直行和左转弯驶入行车道纵向上层桥面逆方向行车道由图中13驶入:右转弯行车道爬上11在12处右转弯,左转弯行车道经过11、10、5后下行由4到3处左转弯,直行行车道经过11、10、5、3、2由1驶出。注:纵向上层桥面顺方向行车道内侧剖面图的功能和数据与“图3”完全一致,只是方向相反,把图3调向180度即可。在立交桥空旷处,设置四个互联互通的2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以备暴雨侵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同等高半下潜立交桥

【技术保护点】
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是“同等高” ,同一基准地平面的四个方向上的行车道,在立交桥端点上同步爬升至(互为对方方向预留出左转弯行车道所需的桥下空间)同等高度,在此高度上:横向下层道路两端的直行和左转弯行车道相向下行穿过纵向上层道路桥下后,直行行车道各自爬升前行通过,左转弯行车道各自进入对方方向为本方向预留设置的桥下通道左转弯即可;而纵向上层道路两端的直行和左转弯行车道也相向而行,当越过横向下层道路后直行行车道各自前行通过,左转弯行车道各自下行进入对方方向为本方向预留设置的桥下通道左转弯即可;这样,为立交桥交通的“结构性”和“通过性”化解了冲突。

【技术特征摘要】
1.本项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是“同等高”,同一基准地平面的四个方向上的行车道,在立交桥端点上同步爬升至(互为对方方向预留出左转弯行车道所需的桥下空间)同等高度,在此高度上:横向下层道路两端的直行和左转弯行车道相向下行穿过纵向上层道路桥下后,直行行车道各自爬升前行通过,左转弯行车道各自进入对方方向为本方向预留设置的桥下通道左转弯即可;而纵向上层道路两端的直行和左转弯行车道也相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光凯
申请(专利权)人:汪光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