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9961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05mol/L‑0.1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双氧水或臭氧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1wt%‑2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2wt%‑4wt%;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10‑12,常温下缓慢加入二硫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重金属螯合剂;其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混合液总量的0.5wt%‑1wt%。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金属螯合剂具有多个络合中心,且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可浸出浓度低。

Method for preparing heavy metal chelating agent by straw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heavy metal chelating agent by straw.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treatment of straw, NaOH solution crushed straw is placed in the 0.05mol/L 0.1mol/L, soaking 2 to 3 days, after filtering the filtrate; adjusting pH value of filtrate 12 to 11, and in the initi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or ozone, adding epichlorohydrin and ethylenediamine amination reaction, functional cellulose protein, carbohydrate and branched chain of straw dissolved in the amination, the epichlorohydrin dosage is 1wt% of the total filtrate 2wt%, ethylenediamine dosage is 2wt% of the total 4wt% filtrate; the mixed solution of pH amination reaction after the value is adjusted to 10 12,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slowly add carbon disulfide, fully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heavy metal chelating agent; the amount of carbon disulfide is a mixture of the total 0.5wt% 1w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heavy metal chelating agent by straw, wherein the prepared metal chelating agent has a plurality of complexing centers, and the complex formed with the heavy metal can be leached with low concen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螯合剂
,具体涉及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重金属螯合剂能与大多数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将重金属离子从废水中分离,或者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捕获。目前,对含有S原子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研究较多,原因在于S原子既是配位原子,也可以与重金属离子生成硫化物沉淀。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简称DTC,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强,可以应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矿物中金属离子收集以及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离子的固化。螯合剂与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螯合剂的分子链越长,所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越强,而且具有更低的浸出浓度。对于用于重金属固定的螯合剂,合成具有较长聚合物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同时要求具有多个络合中心,达到更多的重金属固定容量。相关技术中,DTC类螯合剂均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具有成本高,而且属于非高分子化合物,单位分子量含有络合中心少,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可浸出浓度高,重金属离子分离效果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金属螯合剂具有多个络合中心,且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可浸出浓度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05mol/L-0.1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步骤S2: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双氧水或臭氧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1wt%-2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2wt%-4wt%;步骤S3: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10-12,常温下缓慢加入二硫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重金属螯合剂;其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混合液总量的0.5wt%-1wt%。优选的,步骤S2中胺化反应在常温状态下反应24-48小时。优选的,步骤S3中,反应时间在12小时以上。优选的,pH调节剂为NaOH溶液或HCl溶液。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有益效果在于:一、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秸秆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类化合物,其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链达到几千到十万不等,制备得到的螯合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类物质,单分子物质有多个络合中心,且单位分子量可螯合的重金属离子容量大。二、所述螯合剂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浸出浓度低,更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固定,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三、所述螯合剂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制备得到的螯合剂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随pH值的变化影响较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05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其中,秸秆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类化合物,其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链达到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在碱性环境中降解,使分子链长度不断降低,降解时间越长,分子链越短;步骤S2: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双氧水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全部或部分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1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2wt%;其中,胺化反应条件为常温下反应24-48小时;步骤S3: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10-12,常温下缓慢加入二硫化碳,充分反应12小时后得到重金属螯合剂;其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混合液总量的0.5wt%;其中,pH调节剂根据混合溶液的酸碱性确定,且选择NaOH溶液作为碱性调节剂,HCl溶液作为酸性调节剂。实施例二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1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步骤S2: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臭氧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全部或部分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2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3wt%;其中,胺化反应条件为常温下反应24-48小时;步骤S3: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10-12,常温下缓慢加入二硫化碳,充分反应12小时后得到重金属螯合剂;其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混合液总量的0.8wt%。实施例三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08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步骤S2: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双氧水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全部或部分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1.5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4wt%;其中,胺化反应条件为常温下反应24-48小时;步骤S3: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10-12,常温下缓慢加入二硫化碳,充分反应12小时后得到重金属螯合剂;其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混合液总量的1wt%。实施例四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06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步骤S2: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双氧水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全部或部分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1.8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2.5wt%;其中,胺化反应条件为常温下反应24-48小时;步骤S3: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10-12,常温下缓慢加入二硫化碳,充分反应12小时后得到重金属螯合剂;其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混合液总量的0.6wt%。通过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螯合剂为复合型螯合剂,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强,特别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固定、提取。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螯合剂应用于垃圾电厂飞灰重金属固化中,螯合剂的用量为2%-3%即可使飞灰重金属和浸出浓度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在同样的应用实施例中,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螯合剂固化与水泥固化同时使用时,螯合剂的用量是可当降低至1.5%-2%。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有益效果在于:一、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秸秆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类化合物,其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链达到几千到十万不等,制备得到的螯合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类物质,单分子物质有多个络合中心,且单位分子量可螯合的重金属离子容量大。二、所述螯合剂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浸出浓度低,更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固定,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三、所述螯合剂一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制备得到的螯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05mol/L‑0.1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步骤S2: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双氧水或臭氧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1wt%‑2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2wt%‑4wt%;步骤S3: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10‑12,常温下缓慢加入二硫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重金属螯合剂;其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混合液总量的0.5wt%‑1w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制备重金属螯合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秸秆预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置于0.05mol/L-0.1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3天,过滤后滤液待用;步骤S2:调节滤液pH值至11-12,并在双氧水或臭氧的引发下,加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进行胺化反应,对秸秆中溶解的纤维素、蛋白、糖类支链中的官能团进行胺化,其中环氧氯丙烷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1wt%-2wt%,乙二胺的加量为滤液总量的2wt%-4wt%;步骤S3:将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云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云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