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9743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道路结构、排水结构以及渗水结构,所述道路结构包括道路面层,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面层侧边的下方的且沿道路面层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通道、间隔设置于道路面层上且用于连通排水通道的排水口以及配合所述排水口的排水井盖,所述渗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面层下方接近排水通道一侧的砾石堆积层以及设置在砾石堆积层和排水通道之间的滤网,滤网一侧连通砾石堆积层,另一侧连通排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道路设计中,雨量较大时,路面透水材料很快会渗透饱和,无法有效缓解道路排水,雨水依然会在下水口处聚集,影响车辆和行人的通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现有的道路的路面多为中间略微隆起,两侧略低的结构,便于雨水沿路面流到道路侧边,在道路的侧边一般设置有下水口以及连通下水口的下水管道,用于雨水排出。当雨量较大时,下水口的排水速度达不到雨水聚集的速度,雨水会下水口处聚集,车辆和行人从下水口处通行时,因为视野不清晰,通行很不方便。为了缓解路面积水,现在市政施工中还广泛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或其他透水材料来铺设道路的路面层。当雨水降落到路面后,能从透水材料的孔隙逐渐渗入路面层以下,不会在道路上马上形成径流,因而可以缓解道路排水的压力。然而,当雨量较大时,路面透水材料的渗透作用有限,当渗透饱和后,雨水依然会在下水口处形成聚集,影响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它具有排水速度快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道路结构、排水结构以及渗水结构,所述道路结构包括道路面层,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面层侧边的下方的且沿道路面层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通道、间隔设置于道路面层上且用于连通排水通道的排水口以及配合所述排水口的排水井盖,所述渗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面层下方接近排水通道一侧的砾石堆积层以及设置在砾石堆积层和排水通道之间的滤网,滤网一侧连通砾石堆积层,另一侧连通排水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砾石堆积层形成有较多的空隙,能使雨水快速的进行渗透,当雨水渗透到砾石堆积层中后能通过滤网快速排入排水通道。雨量较大时,道路上位于砾石堆积层上方的雨水会快速通过道路面层渗入砾石堆积层,再通过滤网流入排水通道排出。因为砾石堆积层中的雨水能及时通过滤网流入排水通道,所以其不会达到饱和状态,始终能对路面起到排水作用。同时大部分的雨水会由排水结构排除,还有一小部分雨水会渗入道路中。渗水结构、排水结构的持续性排水,道路本身的渗透缓解,三方面的同时进行大大加快了道路的排水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道路面层下方的道路中间层、道路底层,道路面层的孔隙率为18%~23%,道路中间层的孔隙率为20%~23%,道路底层的孔隙率为2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路面层、道路中间层以及道路底层均采用孔隙较大的透水材料铺设,且三者的孔隙率依次增大。这样的结构能提高道路的渗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道路结构还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道路底层下方的道路隔渗层以及道路基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路隔渗层可以采用玻璃钢结构,其能将道路上的透水层与道路基层分开,使雨水尽可能的通过渗水结构再经排水结构排走,不会渗入到道路基层中,保护道路基层的坚固。此外,隔渗层还可以是透气防渗砂或其他现有的具有良好防渗效果的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结构还包括插接座,所述插接座上开设有矩形插槽,所述滤网的下部插入所述插接座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在长期使用后容易被堵塞,为了便于滤网的清理,将其与插接座插接。这样当滤网堵塞后,破坏道路面层后就可以抽出滤网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座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抗腐蚀能力,同时在道路建设中选材较为方便,所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制造插接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座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割形成的若干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一侧设置有嵌块,且另一侧设置有嵌槽,相邻插接单元的嵌块与嵌槽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单元通过嵌块和嵌槽的配合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限位效果,对于插接座来说能使其结构更为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由钢板和钢筋焊接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钢板、钢筋来制造滤网在取材方便较为方便,同时其结构强度较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砾石堆积层形成有较多的空隙,能使雨水快速的进行渗透,当雨水渗透到砾石堆积层中后能通过滤网快速排入排水通道。雨量较大时,道路上位于砾石堆积层上方的雨水会快速通过道路面层渗入砾石堆积层,再通过滤网流入排水通道排出。因为砾石堆积层中的雨水能及时通过滤网流入排水通道,所以其不会达到饱和状态,始终能对路面起到排水作用。同时大部分的雨水会由排水结构排除,还有一小部分雨水会渗入道路中。渗水结构、排水结构的持续性排水,道路本身的渗透缓解,三方面的同时进行大大加快了道路的排水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道路排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排水结构与渗水结构配合的示意图;图3是排水结构与渗水结构的爆炸图;图4是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道路结构;100、道路面层;101、道路中间层;102、道路底层;103、道路隔渗层;104、道路基层;2、排水结构;200、排水通道;201、排水口;202、排水井盖;3、渗水结构;300、砾石堆积层;301、滤网;3010、钢板;3011、钢筋;302、插接座;3020、嵌块;3021、嵌槽;3022、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参照图1,包括道路结构1、排水结构2以及渗水结构3。道路结构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道路面层100、道路中间层101、道路底层102、道路隔渗层103以及道路基层104,道路面层100的孔隙率为18%~23%,道路中间层101的孔隙率为20%~23%,道路底层102的孔隙率为20%~24%。道路面层100、道路中间层101以及道路底层102均采用孔隙较大的透水材料铺设,且三者的孔隙率依次增大。这样的结构能提高道路的渗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道路隔渗层103可以采用玻璃钢结构,其能将道路上的透水层与道路基层104分开,使雨水尽可能的通过渗水结构3再经排水结构2排走,不会渗入到道路基层104中,保护道路基层104的坚固。此外,隔渗层还可以是透气防渗砂或其他现有的具有良好防渗效果的结构。结合图2、图3,排水结构2包括设置于道路面层100侧边的下方的且沿道路面层100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通道200、间隔设置于道路面层100上且用于连通排水通道200的排水口201以及配合所述排水口201的排水井盖202。这里对排水结构2不做设计,可直接采用现有设计。参照图1,渗水结构3包括设置在道路面层100下方接近排水通道200一侧的砾石堆积层300、设置在砾石堆积层300和排水通道200之间的滤网301以及用于插接滤网301的插接座302,插接座302的横街面呈L型且形成排水通道200的内壁。滤网301一侧连通砾石堆积层300,另一侧连通排水通道200。参照图2、图3,插接座302由钢筋3011混凝土制成,其上开设有矩形插槽3022,滤网301的下部插入所述插接座302中。插接座302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割形成的若干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一侧设置有嵌块3020,且另一侧设置有嵌槽3021,相邻插接单元的嵌块3020与嵌槽3021配合。结合图4,滤网301对应插接座302的接缝处也进行分割,相邻两个滤网301可以焊接,滤网301用钢板3010和钢筋3011焊接,钢板3010竖直设置且宽度较窄的一侧朝向砾石堆积层300,钢筋3011水平焊接在钢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结构(1)、排水结构(2)以及渗水结构(3),所述道路结构(1)包括道路面层(100),所述排水结构(2)包括设置于道路面层(100)侧边的下方的且沿道路面层(100)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通道(200)、间隔设置于道路面层(100)上且用于连通排水通道(200)的排水口(201)以及配合所述排水口(201)的排水井盖(202),所述渗水结构(3)包括设置在道路面层(100)下方接近排水通道(200)一侧的砾石堆积层(300)以及设置在砾石堆积层(300)和排水通道(200)之间的滤网(301),滤网(301)一侧连通砾石堆积层(300),另一侧连通排水通道(2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结构(1)、排水结构(2)以及渗水结构(3),所述道路结构(1)包括道路面层(100),所述排水结构(2)包括设置于道路面层(100)侧边的下方的且沿道路面层(100)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通道(200)、间隔设置于道路面层(100)上且用于连通排水通道(200)的排水口(201)以及配合所述排水口(201)的排水井盖(202),所述渗水结构(3)包括设置在道路面层(100)下方接近排水通道(200)一侧的砾石堆积层(300)以及设置在砾石堆积层(300)和排水通道(200)之间的滤网(301),滤网(301)一侧连通砾石堆积层(300),另一侧连通排水通道(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结构(1)还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道路面层(100)下方的道路中间层(101)、道路底层(102),道路面层(100)的孔隙率为18%~23%,道路中间层(101)的孔隙率为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