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成形工艺及成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365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全碳纤维单耳接头,整体为单孔多肋结构,包括本体,以及与作动杆连接的孔和与结构件连接的连接部,本体采用高模高强碳纤维材料按照0°:±45°:90°铺层比例为40:40:20制成。本体的外侧包裹有单向带。孔外边缘与单向带之间采用孔用连接织物连接。连接部位置处也铺设有接头织物层。接头制备工艺,采用热压罐闭模成型,成型时在热压罐与模具间隙内填充硅橡胶进行内部加压。接头的模具,包括底座和倒扣于底座上方的罐体,单耳接头置于罐体内,并且在罐体的内壁与单耳接头之间设有硅橡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充分发挥高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耐疲劳、抗腐蚀的优点,能够使连接接头在原有金属结构件基础上减重15%~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成形工艺及成形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成形工艺及成形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接头是飞机上各部件连接的重要组成结构,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是决定飞机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目前,飞机上的接头大多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制造,金属接头存在结构较复杂,加工困难,重量偏大,浪费材料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耐疲劳、抗腐蚀的复合材料接头结构。通过科学设计,合理施工,充分发挥高模高强碳纤维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耐疲劳、抗腐蚀的优点,进而得到性能优越的接头。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碳纤维单耳接头,整体为单孔多肋结构,包括本体,以及与作动杆连接的孔和与结构件连接的连接部,本体采用高模高强碳纤维材料制成,在制造时其按照0°:±45°:90°铺层,0°铺层比例30%~50%,90°铺层比例10%~30%。进一步地,本体的外侧包裹有单向带。进一步地,孔外边缘与单向带之间采用孔用连接织物连接。进一步地,连接部位置处也铺设有接头织物层。进一步地,本体的高模高强碳纤维材料按照0°:±45°:90°铺层,铺层比例为40:40:20。进一步地,单向带的材料牌号为HF40A-12K/BH102-35%-145-1000,孔用连接织物和接头织物层的材料牌号为HFW200TA-D6/BH102-38%-1000。上述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制备工艺,采用热压罐闭模成型,成型时在热压罐与模具间隙内填充硅橡胶进行内部加压。制备上述全碳纤维单耳接头的模具,包括底座和倒扣于底座上方的罐体,单耳接头置于罐体内,并且在罐体的内壁与单耳接头之间设有硅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充分发挥高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耐疲劳、抗腐蚀的优点,进而得到性能优越的单耳接头,能够使连接接头在原有金属结构件基础上减重15%~25%,同时该专利技术还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接头上。附图说明图1为全碳纤维单耳接头的铺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实施例的整体三维结构图;图3为图1的实施例的制备模具结构图;其中:1-本体,2-孔,3-连接部,4-单向带,5-孔用连接织物,6-接头织物层,7-底座,8-罐体,9-硅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全碳纤维单耳接头,整体为单孔多肋结构,包括本体1,以及与作动杆连接的孔2和与结构件连接的连接部3,本体1采用高模高强碳纤维材料制成,在制造时其按照0°:±45°:90°铺层,0°铺层比例30%~50%,90°铺层比例10%~30%。在上述实施例中,本体1的高模高强碳纤维材料按照0°:±45°:90°铺层,铺层比例为40:40:20。单向带4的材料牌号为F40A-12K/BH102-35%-145-1000,孔用连接织物5和接头织物层6的材料牌号为HFW200TA-D6/BH102-38%-1000。在上述实施例中,本体1的外侧包裹有单向带3。孔2外边缘与单向带4之间采用孔用连接织物5连接。连接部3位置处也铺设有接头织物层6。这些结构的设置均保证了单耳接头具有较轻的质量以及较高的强度。上述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制备工艺,采用热压罐闭模成型,成型时在热压罐与模具间隙内填充硅橡胶进行内部加压。如图3所示,制备上述全碳纤维单耳接头的模具,包括底座7和倒扣于底座上方的罐体8,单耳接头置于罐体8内,并且在罐体8的内壁与单耳接头之间设有硅橡胶9。一般来说该接头厚度为3mm、5mm、6mm、8mm、9mm、10mm、12mm,也可以是6-12mm中间的任意一个数值范围,制得的单耳接头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并且单耳接头整体为多肋、弯曲的工字形层压板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折弯和强度和刚度。该结构采用热压罐工艺,双面组合模具,通过硅橡胶内部加压成型。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调整单向带和织物在不同区域的铺层比例,充分发挥高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大、比模量高、耐疲劳、抗腐蚀的优点,进而得到性能优越的复合材料接头结构。通过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充分发挥高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耐疲劳、抗腐蚀的优点,进而得到性能优越的单耳接头,能够使连接接头在原有金属结构件基础上减重15%~25%,同时该专利技术还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接头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成形工艺及成形模具

【技术保护点】
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特征在于:整体为单孔多肋结构,包括本体(1),以及与作动杆连接的孔(2)和与结构件连接的连接部(3);本体(1)采用高模高强碳纤维材料制成,在制造时其按照0°:±45°:90°铺层,0°铺层比例30%~50%,90°铺层比例10%~30%。

【技术特征摘要】
1.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特征在于:整体为单孔多肋结构,包括本体(1),以及与作动杆连接的孔(2)和与结构件连接的连接部(3);本体(1)采用高模高强碳纤维材料制成,在制造时其按照0°:±45°:90°铺层,0°铺层比例30%~50%,90°铺层比例10%~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特征在于:本体(1)的外侧包裹有单向带(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特征在于:孔(2)外边缘与单向带(4)之间采用孔用连接织物(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部(3)位置处也铺设有接头织物层(6)。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特征在于:本体(1)的高模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陈浩李泽英赵宏飞姜明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