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构架以及转向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3108 阅读:4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构架以及转向架总成,转向架构架包括:转向架主体,所述转向架主体大体呈矩形且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梁至第四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相对且所述第二连接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相对,所述第四连接梁上形成有电动总成安装槽,所述第四连接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梁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顶壁呈弧形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的顶壁之间。通过合理加大第四连接梁的厚度,可以提高第四连接梁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使得第四连接梁较可靠地固定电动总成,进而可以提高转向架总成的结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架构架以及转向架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构架以及具有该转向架构架的转向架总成。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包括电动总成和转向架构架,转向架构架上设置有容纳电动总成的电动总成安装槽,但是由于转向架构架处各处的厚度基本相同,这样导致电动总成安装槽处的结构强度较差,电动总成处容易变形,导致电动总成的固定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向架构架,该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高,可以保证电动总成在电动总成安装槽处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转向架总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架构架,包括:转向架主体,所述转向架主体大体呈矩形且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梁至第四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相对且所述第二连接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相对,所述第四连接梁上形成有电动总成安装槽,所述第四连接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梁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顶壁呈弧形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的顶壁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架构架,由于电动总成安装槽设置在第四连接梁处,这样电动总成安装在第四连接梁上,通过合理加大第四连接梁的厚度,可以提高第四连接梁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使得第四连接梁较可靠地固定电动总成,进而可以提高转向架总成的结构可靠性。而且第四连接梁的顶壁在高于第二连接梁的顶壁的情况下与第二连接梁的顶壁连接过渡自然,从而可以使得转向架主体可以较好地固定电动总成。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架构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至所述第四连接梁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至所述第四连接梁均包括:底壁、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连接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且在外内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梁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四连接梁的顶壁分成位于所述电动总成安装槽两侧的两段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顶壁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向架构架还包括:悬挂支撑座,所述悬挂支撑座为两个且连接在所述转向架主体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转向架主体共同限定出轨道凹部,所述悬挂支撑座大体呈水平状态,所述转向架主体和所述悬挂支撑座之间采用圆滑过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向架主体上设置有横向止挡安装座,所述横向止挡安装座适于与安装在所述悬挂支撑座上的悬挂系统上的悬挂止挡件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悬挂支撑座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上表面到对应的所述悬挂支撑座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480mm-660mm之间,所述第四连接梁的上表面到对应的所述悬挂支撑座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620mm-800m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悬挂支撑座和所述转向架主体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连接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向架构架上设置有水平轮安装座,所述转向架构架上还设置有对应所述水平轮安装座的水平轮安装座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向架构架还包括:电动总成保护罩,所述电动总成保护罩安装在所述第四连接梁上且呈拱形以罩设所述电动总成安装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架总成,包括所述的转向架构架。所述转向架总成与上述的转向架构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架总成、车体和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架总成和车体之间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架总成的侧视图;图4是转向架构架的立体图;图5是电动总成和转向架构架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转向架构架和悬挂系统的立体图;图7是悬挂系统的爆炸图;图8是车体连接座的立体图;图9是转向架构架的立体图;图10是转向架构架的立体图;图11是转向架构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一连接梁的爆炸图;图13是图1中区域A的放大图;图14是导向轮和导向轮安装座的分解图;图15是弹性件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带有电动总成保护罩的转向架构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带有电动总成保护罩的转向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转向架总成1000;转向架构架100;走行轮安装槽101;电动总成安装槽102;轴向限位件103;径向限位件104;径向限位件加强筋105;轨道凹部106;电动总成安装槽的加强筋107;垂直加强筋108;倾斜加强筋109;转向架主体110;横向止挡安装座111;第一连接梁112;第二连接梁113;第三连接梁114;第四连接梁115;转向架主体的避让槽116;连接梁加强筋117;水平轮安装座加强筋118;顶壁112a;底壁112b;外侧壁112c;内侧壁112d;悬挂支撑座120;连接加强筋121;导向轮安装座130;第二预定位件131;稳定轮安装座140;电动总成保护罩150;走行轮200;电动总成300;悬挂系统400;车体连接座410;悬挂止挡件411;上板412;下板413;缓冲垫414;长腹板415;短腹板416;弹性件420;横向减震器430;垂向减震器440;弹性件限位支架450;弹性件限位支架的减震垫451;限位件主体452;限位件底板453;导向轮500;导向轮插片510;导向轮安装块520;第一预定位件521;稳定轮600;稳定轮安装块610;车体2000;轨道梁30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架总成1000,该转向架总成1000可以应用在轨道车辆上,该轨道车辆还包括车体2000,车体2000安装在转向架总成1000上,轨道车辆可以通过转向架总成1000跨坐在单轨的轨道梁3000上,轨道车辆和轨道梁3000可以构成轨道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如图1-图3所示,转向架总成1000可以包括:转向架构架100、悬挂系统400、走行轮200、电动总成300、导向轮500和稳定轮600,转向架构架100形成有轨道凹部106,轨道凹部106配合在轨道梁3000上。转向架构架100可以包括转向架主体110和悬挂支撑座120,悬挂系统400可以安装在悬挂支撑座120和车体2000之间,转向架构架100的转向架主体110上可以设置有走行轮安装槽101和电动总成安装槽102,走行轮200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走行轮安装槽101内,走行轮200可以相对转向架构架100和轨道梁3000转动,电动总成300驱动走行轮200转动,电动总成300安装在电动总成安装槽102内,电动总成300通过驱动走行轮200转动来实现轨道车辆的行驶。其中,电动总成300包括电动总成和减速器,电动总成输出的动力通过减速器传递给走行轮200。导向轮500安装在转向架主体110上,稳定轮600安装在悬挂支撑座120上,导向轮500为多个,多个导向轮500分别设置在轨道梁3000的两侧,稳定轮600为多个,多个稳定轮600分别设置在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架构架以及转向架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主体,所述转向架主体大体呈矩形且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梁至第四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相对且所述第二连接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相对,所述第四连接梁上形成有电动总成安装槽,所述第四连接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梁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顶壁呈弧形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的顶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主体,所述转向架主体大体呈矩形且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梁至第四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相对且所述第二连接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相对,所述第四连接梁上形成有电动总成安装槽,所述第四连接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梁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顶壁呈弧形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四连接梁的顶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至所述第四连接梁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至所述第四连接梁中每一个连接梁均包括:底壁、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连接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且在外内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梁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顶壁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四连接梁的顶壁分成位于所述电动总成安装槽两侧的两段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顶壁和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顶壁为一体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构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挂支撑座,所述悬挂支撑座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向架主体的相对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林刘辉跃谭志成奉起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