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光钦专利>正文

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8479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圆桶、多个混合罐以及多个补给罐;所述栽培圆桶内部水平设置有第一隔板、过滤网槽以及环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滤水收集腔;所述栽培圆桶内部同轴套设有圆形槽,圆形槽下端穿过第二隔板与过滤网槽连接;所述圆形槽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栽培圆桶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隔板、过滤网槽以及圆形槽连接有一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方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通过一连接杆与一培养架连接;所述栽培圆桶内壁与圆形槽外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板,相邻两分隔板之间形成培养槽,培养架架设在培养槽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属于农业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山药已经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食材,因此它的商业价值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但山药加工中,山药削皮这一环节是尤为重要的,如今大多数采用培养方式多为土壤栽培,这样出来的种植出来的山药表面不平整,而且对于营养成分的吸收不均匀,再挖掘中也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产出率不高。目前也有一些无土栽培装置,大部分装置的维护难,而且对培养槽进行清洗维护时,需要将培养中的山药移到别处后才能进行培养槽的清洗工作,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不利于山药在生长,造成山药不能一直在一个无菌无污染的培养液中生长,间接的降低了山药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栽培出来的山药表面平整,营养成分均匀,提高了山药的产出率,同时该设备易于维护、清洗,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圆桶、多个混合罐以及多个补给罐;所述栽培圆桶内部水平设置有第一隔板、过滤网槽以及环形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滤水收集腔;所述栽培圆桶内部同轴套设有圆形槽,圆形槽下端穿过第二隔板与过滤网槽连接;所述圆形槽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栽培圆桶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隔板、过滤网槽以及圆形槽连接有一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方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通过一连接杆与一培养架连接;所述栽培圆桶内壁与圆形槽外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板,相邻两分隔板之间形成培养槽,培养架架设在培养槽上;所述圆形槽底部的侧壁上对应培养槽设置有通水孔,通水孔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混合罐一侧通过导管与滤水收集腔连通,导管上设置有抽水泵,混合罐另一侧连通有一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提升泵;所述补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培养槽上方;所述混合罐与补给罐连通。其中,所述培养槽下方设置有环形灯罩;所述环形灯罩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其中,所述山药无土栽培装置还包括补水容器;所述补水容器与滤水收集腔连通。其中,所述山药无土栽培装置还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开合以及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控制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栽培出来的山药表面平整,营养成分均匀,提高了山药的产出率,同时该设备易于维护、清洗,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成本。2、本技术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培养架,解决了需要人工监测并定期清理培养槽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力的输出。3、本技术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通过设置紫外线灯与过滤网槽配合,能够有效的对废水进行杀菌过滤,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4、本技术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的A-A剖面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栽培圆桶、11-第一隔板、12-过滤网槽、13-第二隔板、14-圆形槽、141-第一电磁阀、142-第二电磁阀15-第一电机、16-固定台、17-第二电机、171-连接杆、18-滤水收集腔、2-混合罐、21-补水管、22-抽水泵、23-提升泵、3-补给罐、4-补水容器、51-分隔板、52-培养槽、53-培养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圆桶1、多个混合罐2以及多个补给罐3;所述栽培圆桶1内部水平设置有第一隔板11、过滤网槽12以及环形的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3之间形成滤水收集腔18;所述栽培圆桶1内部同轴套设有圆形槽14,圆形槽14下端穿过第二隔板13与过滤网槽12连接;所述圆形槽14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1;所述栽培圆桶1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隔板11、过滤网槽12以及圆形槽14连接有一固定台16;所述固定台16上方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的转轴通过一连接杆171与一培养架53连接;所述栽培圆桶1内壁与圆形槽14外壁形成一环形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环形槽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板51,相邻两分隔板51之间形成培养槽52,培养架53架设在培养槽52上;所述圆形槽14底部的侧壁上对应培养槽52设置有通水孔,通水孔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2;混合罐2一侧通过导管与滤水收集腔18连通,导管上设置有抽水泵22,混合罐另一侧连通有一补水管21;所述补水管21上设置有提升泵23;所述补水管21的出水口位于培养槽52上方;所述混合罐2与补给罐3连通。其中,参见图2,所述培养槽52下方设置有环形灯罩54;所述环形灯罩54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55。其中,参见图1,所述山药无土栽培装置还包括补水容器4;所述补水容器4与滤水收集腔18连通。其中,所述山药无土栽培装置还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141和第二电磁阀142开合以及控制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7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山药插在培养架53上,此时山药下端没入培养槽52里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当一段时间后,启动第二电机17将培养架53抬起,使山药下端离开培养槽52上端,此时第二电机17停止运作,然后第一电机15启动,培养架53绕第一电机15的转轴转动,从而将培养架53移至下一个培养槽52上方,接着第一电机15停止运作,同时第二电机17启动,将培养架53降下来使山药下端重新进入培养槽52的培养液里,进行接下来的培育,同时上一培养槽52种的废水通过第二电磁阀142排放至圆形槽14内,当圆形槽14达到一定水量时,第一电磁阀141开启,废水通过过滤网槽12过来后流入滤水收集腔18,同时在紫外线灯55的照射下杀死滤水中的细菌,此时抽水泵22开始运作,将杀菌过滤后的水抽至混合罐2,必要时可进行培养槽52的清洗,同时补给罐3向混合罐2加添加液,最后由提升泵23将培养液通过补水管21对上一个放空水的培养槽52补充培养液,进行循环利用,由于废水的量中会有损耗,进而补水容器4定时向滤水收集腔18补充清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圆桶(1)、多个混合罐(2)以及多个补给罐(3);所述栽培圆桶(1)内部水平设置有第一隔板(11)、过滤网槽(12)以及环形的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3)之间形成滤水收集腔(18);所述栽培圆桶(1)内部同轴套设有圆形槽(14),圆形槽(14)下端穿过第二隔板(13)与过滤网槽(12)连接;所述圆形槽(14)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1);所述栽培圆桶(1)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隔板(11)、过滤网槽(12)以及圆形槽(14)连接有一固定台(16);所述固定台(16)上方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的转轴通过一连接杆(171)与一培养架(53)连接;所述栽培圆桶(1)内壁与圆形槽(14)外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板(51),相邻两分隔板(51)之间形成培养槽(52),培养架(53)架设在培养槽(52)上;所述圆形槽(14)底部的侧壁上对应培养槽(52)设置有通水孔,通水孔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2);混合罐(2)一侧通过导管与滤水收集腔(18)连通,导管上设置有抽水泵(22),混合罐(2)另一侧连通有一补水管(21);所述补水管(21)上设置有提升泵(23);所述补水管(21)的出水口位于培养槽(52)上方;所述混合罐(2)与补给罐(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药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圆桶(1)、多个混合罐(2)以及多个补给罐(3);所述栽培圆桶(1)内部水平设置有第一隔板(11)、过滤网槽(12)以及环形的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3)之间形成滤水收集腔(18);所述栽培圆桶(1)内部同轴套设有圆形槽(14),圆形槽(14)下端穿过第二隔板(13)与过滤网槽(12)连接;所述圆形槽(14)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1);所述栽培圆桶(1)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隔板(11)、过滤网槽(12)以及圆形槽(14)连接有一固定台(16);所述固定台(16)上方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的转轴通过一连接杆(171)与一培养架(53)连接;所述栽培圆桶(1)内壁与圆形槽(14)外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板(51),相邻两分隔板(51)之间形成培养槽(52),培养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钦
申请(专利权)人:陈光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