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模具,包括外模与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上型模与下型模,所述上型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呈矩形,所述上模座四角设有防撞棒A,所述上模座上侧中部设有浇口A,所述浇口A下方两侧设有横浇道A,所述横浇道下方设有若干竖浇道A,所述竖浇道A之间设有若干差速器工件模A;所述下型模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有与上型模对应的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布局的方式使浇口、浇道与差速器工件模位置更加合理,从而降低生产材料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差速器是汽车驱动桥差速传动的主要部件之一,为车辆提供差速、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重要功能,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重型车辆使用中承受着非常大的载荷,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更换难度大、费时费力,维修费用高,对汽车的运行影响极大,因此对其生产质量及其使用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现有差速器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精度差,组装不便,且浪费材料。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精确组装的差速器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精确组装的差速器模具。本技术能有效节省材料,优化模具组装步骤,有效提高模具精度,提高模具组装效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器模具,包括外模与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上型模与下型模,所述上型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呈矩形,所述上模座四角设有防撞棒A,所述上模座上侧中部设有浇口A,所述浇口A下方两侧设有横浇道A,所述横浇道下方设有若干竖浇道A,所述竖浇道A之间设有若干差速器工件模A;所述下型模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有与上型模对应的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所述防撞棒A、浇口A、横浇道A、竖浇道A、差速器工件模A、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可拆卸。本技术上型模上的浇口、浇道、冒口顶部距离分型面的距离大于下型模上口、浇道、冒口顶部距离分型面的距离,优选为上型模上的浇口、浇道、冒口顶部距离分型面的距离是下型模上口、浇道、冒口顶部距离分型面的距离二倍。本技术通过优化布局的方式使浇口、浇道与差速器工件模位置更加合理,从而降低生产材料的使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浇道A设有冒口。将冒口与竖浇道整合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口A设有过块安装位A,所述浇口B设有过滤块安装位B。过滤块能有效过滤浇注液中的杂质,能够有效提高工件合格率。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棒A、浇口A、横浇道A、竖浇道A、差速器工件模A、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每个部件设置不少于两个定位销。模具组装过程中先人工安装定位销,然后进行防撞棒A、浇口A、横浇道A、竖浇道A、差速器工件模A、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及差速器工件模B与上模座、下模座预安装,最后通过固紧螺栓将防撞棒A2、浇口A3、横浇道A4、竖浇道A、差速器工件模A、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与上模座、下模座固定连接。该设置只需人工上定位销及预安装,安装固紧螺栓过程由机械完成,能有效提高上型模与下型模组装效率,且定位销预安装可以使固紧螺栓与精确对准,防止固紧螺栓滑丝。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速器模具采用HT250灰铸铁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能有效节省差速器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2、本技术能优化组装工序,提高生产效率;3、本技术通过合理布局上型模上的浇口、浇道、冒口及合理的分型面设置有效提高了分型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差速器模具的上型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差速器模具的下型模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模座;2、防撞棒A;3、浇口A;4、横浇道A;5、竖浇道A;6、差速器工件模A;7、过滤块安装位A;8、冒口;9、下模座;10、防撞棒B;11、浇口B;12、横浇道B;13、竖浇道B;14、差速器工件模B;15、过滤块安装位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具体效果进行清除、完整的描述,以充分的理解本技术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技术创造的各项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可以交互组合。参见图1-2,一种差速器模具,包括外模与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上型模与下型模,所述上型模包括上模座1,所述上模座1呈矩形,所述上模座1四角设有防撞棒A2,所述上模座1上侧中部设有浇口A3,所述浇口A3下方两侧设有横浇道A4,所述横浇道下方设有若干竖浇道A5,所述竖浇道A5之间设有若干差速器工件模A6;所述下型模包括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设有与上型模对应的防撞棒B10、浇口B11、横浇道B12、竖浇道B13与差速器工件模B14;所述防撞棒A2、浇口A3、横浇道A4、竖浇道A5、差速器工件模A6、防撞棒B10、浇口B11、横浇道B12、竖浇道B13与差速器工件模B14可拆卸。本技术通过优化布局的方式使浇口、浇道与差速器工件模位置更加合理,从而降低生产材料的使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浇道A5设有冒口8。将冒口8与竖浇道整合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口A3设有过滤块安装位A7,所述浇口B11设有过滤块安装位B15。过滤块能有效过滤浇注液中的杂质,能够有效提高工件合格率。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棒A2、浇口A3、横浇道A4、竖浇道A5、差速器工件模A6、防撞棒B10、浇口B11、横浇道B12、竖浇道B13与差速器工件模B14,每个部件设置不少于两个定位销。模具组装过程中先人工安装定位销,然后进行防撞棒A2、浇口A3、横浇道A4、竖浇道A5、差速器工件模A6、防撞棒B10、浇口B11、横浇道B12、竖浇道B13及差速器工件模B14与上模座1、下模座9预安装,最后通过固紧螺栓将防撞棒A2、浇口A3、横浇道A4、竖浇道A5、差速器工件模A6、防撞棒B10、浇口B11、横浇道B12、竖浇道B13及差速器工件模B14与上模座1、下模座9固定连接。该设置只需人工上定位销及预安装,安装固紧螺栓过程由机械完成,能有效提高上型模与下型模组装效率,且定位销预安装可以使固紧螺栓与防撞棒A2、浇口A3、横浇道A4、竖浇道A5、差速器工件模A6、防撞棒B10、浇口B11、横浇道B12、竖浇道B13及差速器工件模B14精确对准,防止固紧螺栓滑丝。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速器模具采用HT250灰铸铁制成。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器模具,包括外模与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上型模与下型模,所述上型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呈矩形,所述上模座四角设有防撞棒A,所述上模座上侧中部设有浇口A,所述浇口A下方两侧设有横浇道A,所述横浇道下方设有若干竖浇道A,所述竖浇道A之间设有若干差速器工件模A;所述下型模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有与上型模对应的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所述防撞棒A、浇口A、横浇道A、竖浇道A、差速器工件模A、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可拆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模具,包括外模与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上型模与下型模,所述上型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呈矩形,所述上模座四角设有防撞棒A,所述上模座上侧中部设有浇口A,所述浇口A下方两侧设有横浇道A,所述横浇道下方设有若干竖浇道A,所述竖浇道A之间设有若干差速器工件模A;所述下型模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有与上型模对应的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工件模B;所述防撞棒A、浇口A、横浇道A、竖浇道A、差速器工件模A、防撞棒B、浇口B、横浇道B、竖浇道B与差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盼,黄文克,彭赐平,顾振宇,潘立祥,陈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昌星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