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馈源杆和具有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924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馈源杆以及具有这种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可折叠馈源杆由短杆和长杆以及调节装置组成,调节装置将短杆与长杆均为可拆连接,具有如下优点:在包装时,可将短杆、长杆与调节装置分别以单个的零件的形式包装,短杆与长杆在包装时即为两根直杆状物件,占用空间少,较容易包装,无须像现有技术中为了“L”形馈源杆的形状而预留相应的空间;短杆从天线反射面的凸面上一点向下延伸与长杆连接,这样用短杆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托盘,安装方便,节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馈源杆和具有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天线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馈源杆和具有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天线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线天线和面天线,常见的面天线为卫星天线,卫星天线就是常说的大锅,是一个金属抛物面,负责将卫星信号反射到位于焦点处的馈源和高频头内。卫星天线的作用是收集由卫星传来的微弱信号,并尽可能去除杂讯。大多数天线通常是抛物面状的,也有一些多焦点天线是由球面和抛物面组合而成。卫星信号通过抛物面天线的反射后集中到它的焦点处。天线结构中的馈源是通过馈源杆固定在焦点处,请参照图1,馈源杆01远离馈源的一端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凸面,馈源杆01的形状形成近似“L”形,也就是从天线反射面的凸面向下延伸后转折向焦点处延伸,这样在包装天线时,为了配合馈源杆01的形状而特地制作包装材料或者预留较大的空间。中国专利CN201601226U(申请号:201020300855.3,授权公告日:2010年10月6号)揭示了一种小口径卫星电视接收立式天线,请参照图2,天线反射面也就是旋转抛物面1由托盘2和立柱9支撑,托盘2与立柱9交叉,旋转抛物面1设置在托盘2上,立柱9通过过渡体8和紧固夹7支撑托盘2,其中设置了第一馈源杆3和第二馈源杆4,第一馈源杆3通过螺栓13与位于立柱9和托盘2端部的支耳10-1、10-2固定连接,托盘2向下延伸直至到达旋转抛物面1的凹面与凸面交界处,接着使用第二馈源杆4从第一馈源杆3的端部向焦点处延伸,并在端部通过馈源夹5固定馈源6。这种结构使得馈源杆形成直杆状,在包装时相对于“L”形馈源杆能够极大地节省空间。但是上述专利所揭示的结构仅适用于小型天线,上述托盘2从天线反射面旋转点向下延伸至天线反射面凹面与凸面的交界处,也就是说托盘2的长度至少与天线反射面的半径相同,才可以既能支撑整个天线反射面的旋转又能在天线反射面的凹面与凸面交界处与第二馈源杆4连接,这样随着天线反射面面积的增大,托盘2和立柱9的尺寸也需要显著增大以配合天线反射面,这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与精力。此外,上述专利结构中,第一馈源杆3和第二馈源杆4通过螺栓13与托盘2固定,第一馈源杆3一端与托盘2固定,另一端与立柱9固定,立柱9、托盘2与第一馈源杆3之间形成固定的三角形,这样就导致了立柱9与托盘2之间的角度以及距离皆为固定,天线反射面与水平线形成的角度也固定,这使得天线结构的制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馈源杆以及具有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馈源杆,用于将馈源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凹面一侧,依次包括一短杆,其一端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凸面上;一调节装置,所述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铰接;一长杆,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可拆连接,另一端端部固定馈源。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为两个位于所述长杆和短杆两侧的对称单元,两个对称单元形成供所述长杆端部放置的固定腔。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的横截面与所述长杆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所述长杆的端部与所述对称单元铆钉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短杆端部与两个所述对称单元铆钉连接,两个所述铆钉轴线重合,所述短杆围绕所述铆钉旋转。作为优选,所述对称单元上设置弧形凸台,所述弧形凸台的圆心为所述铆钉,并在短杆内设置固定装置使得所述短杆固定在所述弧形凸台内。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为位于所述短杆内的U型弹力条,U型弹力条两侧与所述弧形凸台对应之处设置有铆钉型凸起,所述弧形凸台和所述短杆上设置有供所述铆钉型凸起位置穿过的铆钉孔,所述铆钉型凸起经过所述铆钉孔延伸至所述对称单元外。作为优选,所述短杆固定在所述弧形凸台内时,所述短杆和所述长杆形成锐角。作为优选,所述长杆和短杆皆为空心长方体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包括一天线反射面,具有凹面与凸面;一馈源,位于所述天线反射面的焦点处;一如上所述的可折叠馈源杆,将所述馈源和所述天线反射面的凸面连接;一立柱,一端固定在所述天线反射面的凸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一底座,固定在地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天线反射面的凸面上设置有背夹,所述立柱的端部与所述馈源杆的端部皆固定在所述背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馈源杆以及具有这种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可折叠馈源杆由短杆和长杆以及调节装置组成,调节装置将短杆与长杆均为可拆连接,具有如下优点:1.在包装时,可将短杆、长杆与调节装置分别以单个的零件的形式包装,短杆与长杆在包装时即为两根直杆状物件,占用空间少,较容易包装,无须像现有技术中为了“L”形馈源杆的形状而预留相应地空间;2.在安装时,由于短杆已与调节装置铰接,调节装置上具有供所述长杆端部放置的固定腔,因此在安装时,短杆与长杆已经能够快速定位,无需调试角度,使用U型弹力条使得安装时无需一一旋转螺栓,因此这种结构的馈源杆在安装时既无需调试角度也无需一一旋转螺栓,增加了馈源杆安装的速度。3.短杆从天线反射面的凸面上一点向下延伸与长杆连接,这样用短杆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托盘,安装方便,节省材料;4.相比现有技术中,立柱、托盘以及馈源杆之间的角度与距离皆固定的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结构中馈源杆与立柱仅在一处的端部与天线反射面凸面固定,因此释放了馈源杆、立柱活动的自由度,给予天线结构较大的设计空间。附图说明图1和图2皆为现有技术中天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天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天线结构爆炸图。图1中:01:馈源杆;图2中:1:旋转抛物面、2:托盘、3:第一馈源杆、4:第二馈源杆、5:馈源夹、6:馈源、7:紧固夹、8:过渡体、9:立柱、10-1和10-2:支耳、13-螺栓;图3-图4中:100:馈源杆、110:短杆、111:第一铆钉孔、112:第二铆钉孔、120:长杆、121:第三铆钉孔、130:调节装置、131:对称单元、1311:弧形凸台、13111:第四铆钉孔、13112:第五铆钉孔、1312:凹槽、1313:第六铆钉孔、140:U型弹力条、141:铆钉型凸起、200:馈源夹、300:背夹、410:第一铆钉、420:第二铆钉、500:立柱、60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馈源杆100,用于将馈源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凹面一侧,依次包括一短杆110,其一端螺栓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凸面的背夹300上,另一端与调节装置130铰接;一调节装置130,由两个对称单元131组成,两个对称单元131为紧贴短杆110与长杆120外表面的结构;一长杆120,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130可拆连接,另一端端部固定馈源夹200,馈源(未图示)固定在馈源夹200上。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长杆120和短杆110皆为空心长方体状,短杆110从背夹300处向下延伸,到达靠近天线反射面凹面与凸面交界处,调节装置130位于短杆110端部,在短杆110的两个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折叠馈源杆和具有可折叠馈源杆的天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馈源杆,用于将馈源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凹面一侧,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一短杆,其一端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凸面上;一调节装置,所述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铰接;一长杆,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可拆连接,另一端端部固定馈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馈源杆,用于将馈源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凹面一侧,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一短杆,其一端固定在天线反射面的凸面上;一调节装置,所述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铰接;一长杆,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可拆连接,另一端端部固定馈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馈源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为两个位于所述长杆和短杆两侧的对称单元,两个对称单元形成供所述长杆端部放置的固定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馈源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的横截面与所述长杆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所述长杆的端部与所述对称单元铆钉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馈源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端部与两个所述对称单元铆钉连接,两个所述铆钉轴线重合,所述短杆围绕所述铆钉旋转。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馈源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单元上设置弧形凸台,所述弧形凸台的圆心为所述铆钉,并在短杆内设置固定装置使得所述短杆固定在所述弧形凸台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馈源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友方超蒋陈宏李顺根
申请(专利权)人:斯威克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