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血栓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636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灭活血块结合凝血酶的肝素辅助因子Ⅱ特异性(HCⅡ特异性)催化剂,其特征在于: (i)在抗因子Ⅱa试验中对肝素辅助因子Ⅱ的肝素辅助因子Ⅱ比活为约2-5单位/mg; (ii)在抗因子Xa试验中对因子Xa的抗凝血酶Ⅲ(ATIII)比活为约0.2-1.5单位/mg;及 (iii)在水介质中的溶解度为约150-1,000mg/ml。(*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物和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投与能选择性灭活结合于血块或其它表面上的纤维蛋白的凝血酶但对游离凝血酶即液相凝血酶只有最小限度抑制作用的药剂来改善血栓的形成和发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特别激活肝素辅助因子II(HCII)介导的凝血酶抑制的HCII特异性催化剂。本专利技术的HCII特异性催化剂的活性使其能在灭活游离凝血酶最少的浓度灭活患者体内结合于纤维蛋白的凝血酶,从而减少了出血的危险性。这是本专利技术的HCII特异性催化剂的惊人的性质,因为其它抗凝剂典型地表现为灭活结合于纤维蛋白的凝血酶比游离凝血酶的能力低(如肝素、硫酸皮肤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或灭活结合于纤维蛋白的凝血酶与游离凝血酶的能力实质上相等(如水蛭素及其衍生物,及活性部位凝血酶抑制剂的抑制剂)。
技术介绍
血栓形成是血管内凝血级联反应的病理表现。凝血级联反应是复杂的生物过程,导致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血块或血栓的形成。凝血酶结合于血块或血栓的纤维蛋白,具有催化活性,能通过激活周围血中的凝血因子而扩增1000倍以上。血液产生凝血酶的能力对于防止受伤部位的过度出血(止血)是十分重要的。凝血酶在止血中的重要性是因为当血管损伤时它刺激血小板凝聚和纤维蛋白生成。因此,理想的抗凝血酶应是能在不产生因抑制全身循环中凝血酶的产生而致异常出血的浓度下通过灭活结合于纤维蛋白的凝血酶而缓解血块。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复杂的血栓形成可导致受累血管局部或全部阻塞,从而导致很多重要的心血管并发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脏病突发)、脑血管意外(中风)、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这样的疾病是世界上(特别是西方社会)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在血管形成术后及溶血栓治疗中或治疗后,凝血酶(特别是表面结合凝血酶)在心脏旁路循环血栓形成上起作用。因此,接受这些手术的患者必须用大剂量肝素进行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这些高剂量肝素虽然可以有效地防止凝血,但它们可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作为激活凝血级联反应的结果而形成的血块或血栓含有纤维蛋白、血小板和各种其它血液成分。结合于纤维蛋白的凝血酶保持活性,通过纤维蛋白原的连续裂解和血小板及其它凝血因子(如因子V和因子VIII)的激活而引起血块的增长。而且,与易被天然存在的抗凝血酶(如抗凝血酶III(ATIII))灭活的游离凝血酶不同,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被保护而不被灭活。结果,血块起了活性凝血酶储库的作用,这些凝血酶进一步触发血块生长。此外,凝血酶还引起平滑细胞增殖,因此可能涉及增殖反应,如移植物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形成术或动脉切开术(atherectomy)后的再狭窄。因为凝血酶是血栓形成所必须的,所以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治疗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性并发症早有报告。不少部分有效的抑制剂多年来被人们使用。例如,肝素可被用作抗凝剂和抗凝血酶剂以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然而,肝素有很多限制。例如,因其通过激活ATIII而起抗凝剂作用而具有生物物理抑制,且因此而在安全剂量灭活结合于纤维蛋白的凝血酶相对无效,从而使结合于原先存在的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上的凝血酶介导的血栓生长得以继续。而且,产生抗血栓效应所需的剂量极不易预测,因此,必须密切监测剂量。低分子量肝素(LMWH)也可用作抗凝剂和抗凝血酶剂以抑制纤维蛋白生成、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LMWH类通过激活ATIII而起作用,这样,就具有和肝素同样的生物物理限制。然而,LMWH类比肝素产生较可预测的抗凝剂效应。因此,肝素和LMWH都有不易灭活表面结合凝血酶的限制。其结果,(a)需要高浓度以达到抗凝血酶效应,这可导致过度出血,和(b)一旦药剂从循环中清除,表面结合凝血酶可再激活血凝。用另一系列称作凝血酶直接抑制剂的化合物可达到灭活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这样的抑制剂包括水蛭素及其衍生物和凝血酶活性部位抑制剂,如阿加曲班和PPACK(D-苯丙氨酰-L-丙基-L-精氨酰氯甲基酮)。水蛭素是从水蛭唾液腺提取的一种抗凝血酶物质。有关的化合物包括hirulog,这是水蛭素的小分子合成类似物。尽管这些药物可抑制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它们具有如下限制。首先,它们并非典型地选择性地抑制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而在抑制游离凝血酶所需的同样浓度抑制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其次,凝血酶的抑制通常是按化学计量的,因此,除非用很高的浓度,其抑制效应可被在表面结合凝血酶积聚部位(如旁路循环或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生成的大量凝血酶所抵消。上述两个限制的结果,必须典型地给予高浓度的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如水蛭素)以与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产生的游离凝血酶相互作用并抑制它。然而,这样高的抑制剂浓度能引起不希望有的出血。而且,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如水蛭素及其类似物和LMW活性部位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一般是可逆的,因此,当药物从血液中清除后,抑制效应则消失。不幸的是,这种可逆的抑制可导致凝血的反跳激活。此外,用可逆或不可逆地与凝血酶的活性(如催化的)部位结合的第三类化合物可达到灭活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PPACK是不可逆的活性部位抑制剂的一个例子。然而,这样的抑制剂通常对凝血酶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因而安全性有问题。而且,这样的抑制剂与水蛭素有同样的限制性,它们对结合于血栓的和游离的凝血酶典型地具有同样的活性。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证据表明,用活性部位不可逆抑制剂引起的游离凝血酶的总抑制可导致过度出血。由于上述理由,有必要改善例如用于抑制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血栓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特别是,需要提供能从血管系统内存在的血栓降低或消除结合于纤维蛋白的凝血酶的活性的组合物和方法。相应的结合于血块的凝血酶的消除或减少应当是基本上不可逆的,以便停止给予治疗剂后,血块增生实质上不会恢复。因此,需要用不强烈灭活游离凝血酶的药剂来灭活血块或血栓内的凝血酶的组合物和方法,因为这样的药剂不会对出血的控制(止血)有不利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满足这些及其它需要。美国专利No.5,240,913和5,196,404描述了用于阻断凝血酶活性部位的水蛭素衍生物,WO92/10575描述了双功能抗血栓形成组合物,它包括糖蛋白IIb/IIIa抑制区域和凝血酶抑制区域。WO90/00178描述了用于抑制血栓形成的糖蛋白IIIa的肽类似物。美国专利No.5,239,058和5,189,019及PCT公布WO93/09803、WO92/04378和WO92/01464描述了因子X和/或Xa的抑制剂。美国专利No.5,223,427和5,023,236和WO92/06711描述了因子VII和/或VIII的抑制剂。WO92/08472描述了血小板抗粘附剂。关于凝血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综述,见Stubbsand Bode,Thrombosis Research 691-58(1993)。关于肝素的限制性和新抗凝剂作为抗血栓形成剂的潜在优点的综述,见Hirsh,Circ.88I-C(1993)。另外,各种改良的肝素组合物,以及其它葡糖氨基聚糖及其衍生物已被开发出来。例如,美国专利No.5,296,471、5,280,016和5,314,876分别描述了肝素的脱硫反应;肝素/肝素硫酸盐的高碘酸盐氧化反应,随后是所得醛基的还原反应;和高分子量N,O-硫酸化heparo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I·魏茨J·赫什E·扬
申请(专利权)人:汉弥尔登市立医院研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