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锥形消能阀,包括阀体、与阀体连接的套筒、驱动装置、拉杆和锥体;其中,阀体为圆筒形,锥体通过平行于水流方向的肋片固定在圆筒形的阀体内,锥体的锥顶朝向阀体的进水端,锥体的底部延伸出阀体的出水端,流体通过锥体的锥面流向阀体的出水端;套筒套接在锥体的底部,拉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与套筒相连,驱动装置通过拉杆驱动套筒相对于锥体移动,使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泄流,并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距调节流体的流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锥形消能阀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小、操作简单灵活、维修要求低、运行管理方便可靠、综合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形消能阀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用安全保护装置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锥形消能阀。
技术介绍
在城市供水、工业供水或区域调水及水力发电站或水库放生态水等工程中,由于排放的水流量通常较大,出口水流直接冲击地面,而水流的冲击势必会对周围环境以及水利建筑物造成损害,因而需要对排放的流体进行消能,以保证水利建筑物不受损害或减小对水利建筑物的损害。目前,在大型和中小型水利工程中,通常采用溢洪道、泄洪闸或泄洪洞等建筑物进行泄流消能,但此种方法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且布置极为复杂,工程造价的成本也较高。在一个申请号为200820222426.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其虽然公开了一种减压稳压式恒流消能阀,但其需要先通过减压稳压阀进行调压后,再进入对冲式消能器内,通过水流对冲消能原理实现水流的减速消能。通过上述可知,虽然此种减压稳压式恒流消能阀能对水流起到一定的消能作用,但其结构复杂,运行维护管理极为不方便,且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型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流消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锥形消能阀,以解决现有的消能阀结构复杂、不易管理维护和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包括阀体、与阀体连接的套筒、驱动装置、拉杆和锥体;其中,阀体为圆筒形,锥体通过平行于水流方向的肋片固定在圆筒形的阀体内,锥体的锥顶朝向阀体的进水端,锥体的底部延伸出阀体的出水端,流体通过锥体的锥面流向阀体的出水端;套筒套接在锥体的底部,拉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与套筒相连,驱动装置通过拉杆驱动套筒相对于锥体移动,使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泄流,并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距调节流体的流量。此外,优选的结构为:锥体固定在阀体的中心。此外,优选的结构为:锥体的锥顶为90°~120°。此外,优选的结构为:还包括弯管和预埋管;其中,弯管的一端与阀体焊接,另一端通过法兰与预埋管连接。此外,优选的结构为:驱动装置为蜗轮减速螺杆机,蜗轮减速螺杆机通过电动驱动、液压驱动或者手动驱动。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套筒与阀体形成的间隙上设置有消能罩。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最大间距为400mm。此外,优选的结构为:阀体的直径为600mm~3000mm。利用上述根据本技术的锥形消能阀,将锥体固定在圆筒形的阀体内,流体通过锥体的锥面流向阀体的出水端,套筒套接在阀体的出水端,驱动装置驱动套筒相对于阀体移动,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隙泄流,并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距调节流体的流量。本技术通过流体和空气大面积的摩擦产生雾化来进行消能,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小、操作简单灵活、维修要求低、运行管理方便可靠、综合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大型工程的生态流量的排放和中小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流。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锥形消能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锥形消能阀的阀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图中:阀体1、套筒2、驱动装置3、拉杆4、锥体5、弯管6、预埋管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针对前述现有的泄流消能存在结构复杂、不易管理维护和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将锥体固定在圆筒形的阀体内,流体通过锥体的锥面流向阀体的出水端,套筒套接在阀体的出水端,驱动装置驱动套筒相对于阀体移动,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隙泄流,并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距调节流体的流量。本技术通过流体和空气大面积的摩擦产生雾化来进行消能,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小、操作简单灵活、维修要求低、运行管理方便可靠、综合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大型工程的生态流量的排放和中小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流。为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锥形消能阀的整体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锥形消能阀的阀体的剖面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包括阀体1、套筒2、驱动装置3、拉杆4和锥体5。其中,阀体1为圆筒形,其直径在600mm~3000mm之间。具体地,需要根据阀体的应用环境,如流体的流量确定阀体的直径,在此不再赘述。锥体5通过平行于水流方向的肋片6固定在圆筒形的阀体1内。具体地,锥体5固定在阀体1的中心,即:锥体5的中心点与阀体1的中心点相同。锥体5的锥顶为90°~120°。锥体5的锥顶朝向阀体的进水端,锥体的底部延伸出阀体1的出水端,流体通过锥体5的锥面流向阀体的出水端。需要说明的是,锥体5的锥顶的角度越大,泄流消能的效果越好。套筒2套接在锥体5的底部,拉杆4的一端与驱动装置3相连,另一端与套筒2相连,驱动装置3通过拉杆4驱动套筒2相对于锥体5移动,从而使套筒2与阀体1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套筒2与阀体1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泄流,并通过套筒2与阀体1之间形成的间距调节流体的流量。其中,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套筒2与阀体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最大间距为400mm。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还包括弯管6和预埋管7。其中,弯管6的一端与阀体1焊接,另一端通过法兰与预埋管7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预埋管通常预先埋在水利工程需要泄流的位置处,需要泄流的流体通过预埋管流向阀体,设置弯管的目的主要用于调节流体的出水角度。此外,在本技术的驱动装置为蜗轮减速螺杆机,为了便于操作,提供三种方式来蜗轮减速螺杆机,分别是电动驱动、液压驱动和手动驱动。如此,在布置锥形消能阀进行泄流时,则可以不必考虑电源的限制,从而便于运行管理。另外,在套筒与阀体形成的间隙上设置有消能罩(图中未示出),通过消能罩能够进一步降低泄流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通过上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是通过流体和空气大面积的摩擦产生雾化来进行消能,用于工程消能,其效果十分突出,且在泄流时,流体需先经过锥体的锥面流向出水端,因而使得流体不直接冲击地面,对环境的损害很小,由于其布置紧凑,占地小、操作灵活、维修要求低、运行管理方便可靠,综合成体较低,因此非常适用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流量排放和中小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流消能。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仅由预埋管、锥体、阀体、套筒、驱动装置、拉杆等组成,相比溢洪道、泄洪闸及泄洪洞等建筑物,锥形消能阀的体积小、占地小、布置简便,适合布置在狭窄河流区域进行消能,同时其工程造价低廉。此外,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一般流量系数在0.80~0.86u之间,对于泄流流量较小的工程,锥形消能阀可完全胜任,且消能效果显著。另外,由于本技术提供的锥形消能阀的结构简单、重量轻、所需启闭力小,并且可采用电动、液压和手动三种驱动方式,操作轻便,其也适用于无电源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泄流及大型工程的生态流量排放,这使得对泄流排放的布置不必考虑电源的限制,使得运行管理十分方便可靠。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技术的锥形消能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锥形消能阀,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形消能阀,包括阀体和与所述阀体连接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拉杆和锥体;其中,所述阀体为圆筒形,所述锥体通过平行于水流方向的肋片固定在所述圆筒形的阀体内,所述锥体的锥顶朝向所述阀体的进水端,所述锥体的底部延伸出所述阀体的出水端,流体通过所述锥体的锥面流向所述阀体的出水端;所述套筒套接在所述锥体的底部,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相连,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拉杆驱动套筒相对于所述锥体移动,使所述套筒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泄流,并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距调节所述流体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消能阀,包括阀体和与所述阀体连接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拉杆和锥体;其中,所述阀体为圆筒形,所述锥体通过平行于水流方向的肋片固定在所述圆筒形的阀体内,所述锥体的锥顶朝向所述阀体的进水端,所述锥体的底部延伸出所述阀体的出水端,流体通过所述锥体的锥面流向所述阀体的出水端;所述套筒套接在所述锥体的底部,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相连,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拉杆驱动套筒相对于所述锥体移动,使所述套筒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泄流,并通过套筒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间距调节所述流体的流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消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固定在所述阀体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平,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九天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