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62701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垂直安装有导杆和丝杆,通过滑块沿导杆和丝杆进行垂直高度上的高度调整,同时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曲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配合传动,使得固定于第三齿轮上的摆针能够在一定的角度以及频率内进行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对静电纺丝针头液珠的剔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可靠、工作安全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
本技术涉及静电纺丝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
技术介绍
1934年,Formalas技术用静电力制备聚合物纤维并申请专利,其专利公开了聚合物溶液如何在电极间形成射流,这是首次详细描述利用高压静电来制备纤维装置,被公认为静电纺丝
中制备纤维的开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期间,静电纺丝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科研人员集中于静电纺丝装置研究并发布了一系列专利,但都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进入90年代,美国阿克隆大学Reneker研究小组对静电纺丝工艺和应用展开了深入并广泛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发展,静电纺丝技术获得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科研界和工业界都对此技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不同聚合物的可纺性,纺丝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及性能的影响,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等;第二阶段主要研究静电纺纳米纤维成分的多样化及结构的精细调控;第三个阶段主要研究静电纺纤维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光电等领域的应用;第四阶段主要研究静电纺纤维的批量化制造问题。上述四个阶段相互交融,并没有明显界线。静电纺丝技术已经可以制备种类丰富的纳米纤维,如有机、有机/无机复合和无机纳米纤维。然而,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还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静电纺丝是一种特殊的纤维制造工艺,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在电场作用下,针头处的液珠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即"泰勒锥"),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与此同时,随着针头的液珠逐渐聚集长大,容易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滴落在收集板上,从而大大影响静电纺丝效果。因此,如何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及时并有效清除针头液珠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可靠、工作安全性好的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之间垂直安装有导杆和丝杆,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之间还设有与所述导杆和所述丝杆配合垂直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架为中空且开放式的壳体结构,所述机架内部设有依次配合传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所述机架内部还设有一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固定相连,所述曲柄的中部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机架顶板上方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以及第二齿轮的第二中心轴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的第三中心轴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三中心轴的上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三齿轮表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剔除液珠的摆针。优选地,所述摆针由软磁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曲柄中部设有若干凸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的通孔配合构成转动副。优选地,所述曲柄中部设有若干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的凸块配合构成转动副。优选地,所述丝杆为具有自锁功能的精密丝杆。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自动化程度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摆针进行摆动剔除静电纺丝针头底部的液珠,可代替人工清除静电纺丝针头的液珠,可提高相应工序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操作的工作强度,并且能够保证清除工作的可靠性。2)结构简单可靠。本技术通过齿轮与曲柄连杆复合结构,使得本技术的第三齿轮带动摆针做间歇性摆动运动,避免了柔性冲击造成本技术的结构不稳定,进一步提高清除工作的可靠性。3)工作安全性好。本技术的摆针由软磁性材料制成,摆针在静电纺丝产生的电磁场中能够产生一定的电磁力,使得摆针在剔除静电纺丝针头的液珠过程中,对液珠产生吸附的作用力,使得液珠被剔除后不容易滴落在纤维收集板上,从而使得剔除工作更加安全可靠。4)适应性强。本技术可以进行微调曲柄的实际作用长度来调节不同的运动情况,譬如实现不同的间歇时间,或者实现不同的运动形式,以适应不同型号的静电纺丝针头的液珠剔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的部分零件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的机架内部分零件结构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上底座9联轴器2下底座10曲柄3导杆11第一齿轮4丝杆12第一连杆5滑块13第二齿轮6静电纺丝针头14第二连杆7机架15第三齿轮8电机16摆针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包括上底座1以及下底座2,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间垂直安装有导杆3和丝杆4,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间还设有与导杆3以及丝杆4配合垂直移动的滑块5,滑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机架7,其中机架7为中孔且开放式的壳体结构,机架7内部设有依次配合传动的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3以及第三齿轮15,机架7内部还设有一曲柄10,曲柄10的一端与第一齿轮11的中心轴固定相连,曲柄10的中部与第一连杆12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曲柄10的另一端与位于机架7顶板上方的电机8通过联轴器9传动,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4的一端以及第二齿轮13的第二中心轴相连构成转动副,第二连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15的第三中心轴相连构成转动副,其中,第三齿轮15的第三中心轴的上下两端固定于机架7,而第一中心轴以及第二中心轴在实际工作中时可进行平面移动,第三齿轮15表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剔除液珠的摆针16,该摆针16由软磁性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的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在静电纺丝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之间垂直安装有导杆和丝杆,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之间还设有与所述导杆和所述丝杆配合垂直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架为中空且开放式的壳体结构,所述机架内部设有依次配合传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所述机架内部还设有一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固定相连,所述曲柄的中部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机架顶板上方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以及第二齿轮的第二中心轴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的第三中心轴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三中心轴的上下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三齿轮表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剔除液珠的摆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清除静电纺丝针头液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之间垂直安装有导杆和丝杆,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之间还设有与所述导杆和所述丝杆配合垂直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架为中空且开放式的壳体结构,所述机架内部设有依次配合传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所述机架内部还设有一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固定相连,所述曲柄的中部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机架顶板上方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以及第二齿轮的第二中心轴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栋卢梓键曾俊陈新度王晗梁烽房飞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