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臂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副车架、具有该副车架的车架,所述控制臂支架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安装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安装壁上均设有控制臂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保证了控制臂的装配精度,从而保证车轮的准确定位。
Control arm mounting bracket and sub frame having the same, and frame having the sub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rol arm mounting bracket, a sub frame with the same, and a frame with the auxiliary frame, wherein the control arm bracket comprises a bottom wall, a first side wall and a second side wall. The first side wa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wall. The second side wa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wall, the first side wall is spaced from the second side wall and is oppositely arranged. The first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rojecting part with an installation wall in parallel with the second side wall,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and the mounting wall are provided with the mounting holes of the control arm. The control arm mounting bracket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e assembly accuracy of the control arm, thereby ensuring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臂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副车架、具有该副车架的车架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臂安装支架和具有该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副车架,以及具有该副车架的车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副车架用于连接悬挂与车身,用于减少悬挂传递给车身的振动。控制臂一端通过安装支架与副车架相连,另一端与轮胎相连,用来保证副车架与车轮的连接刚度。现有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拔模角度的存在,实际成型的安装支架侧壁面之间平行度不容易保证,且侧壁的整个壁面还存在平面度的要求,导致安装控制臂时无法很好贴合安装支架的侧壁面,影响控制臂的安装精度,并使控制臂在驾驶过程中易发生松动,影响轮胎定位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提升控制臂的装配精度的控制臂安装支架。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副车架。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车架。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控制臂安装支架,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安装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安装壁上均设有控制臂安装孔。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控制臂安装支架,所述第一侧壁的凸出部的安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互相平行。安装控制臂时,所述凸出部的安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控制臂的两个面贴合固紧,从而使控制臂固定于副车架上,保证了控制臂的装配精度。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控制臂安装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从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二侧壁凸出。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从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侧壁凸出以形成所述凸出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凸出部一体冲压成型。优选地,所述凸出部设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和控制臂,所述副车架本体和所述控制臂之间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控制臂安装支架,所述控制臂与所述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安装壁相连,且所述控制臂与所述控制臂安装支架的第二侧壁相连,所述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底壁固定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所述副车架与上述的控制臂安装支架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所述底壁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焊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车架,设置有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任一种副车架。所述车架与上述的副车架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安装正视图。附图标记:副车架1000,控制臂安装支架100,第一侧壁1,凸出部11,安装壁111,第一翻边12,第二翻边13,第二侧壁2,第三翻边21,第四翻边22,底壁3,第五翻边31,控制臂安装孔4,副车架安装孔5,副车架本体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控制臂安装支架100安装于副车架1000上,在其他结构的车架中,控制臂安装支架100也可应用于车架中的其它位置。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首先参考图1-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100。如图1-图3所示,控制臂安装支架100包括底壁3、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第一侧壁1与底壁3相连。第二侧壁2与底壁3相连。第一侧壁1与第二侧壁2间隔开且相对设置。如图3所示,控制臂安装支架100为向顶端弯成U形的板件。优选地,如图1-图3所示,第一侧壁1的顶部可以具有向外翻的第一翻边12,第一侧壁1的一侧可以具有向第二侧壁2翻的第二翻边13。第二侧壁的一侧可以具有向第一侧壁1翻的第三翻边21,第二侧壁2的顶部和第二侧壁2的另一侧可以具有向外翻的第四翻边22。底壁3可以具有向顶部翻的第五翻边31。第二翻边13、第三翻边21和第五翻边31位于控制臂安装支架100的同一侧。第一翻边12、第二翻边13、第三翻边21、第四翻边22和第五翻边31孔的作用增加了控制臂安装支架100整体的结构强度。如图1-图3所示,第二侧壁2和安装壁111上均设有控制臂安装孔4,底壁3上设有副车架安装孔5。控制臂安装孔4用于安装固定控制臂,控制臂安装孔4可以为螺栓过孔,控制臂可以与控制臂安装支架100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螺纹连接件穿过螺栓过孔将控制臂可以与控制臂安装支架100固定在一起。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侧壁1上设有凸出部11,凸出部11具有与第二侧壁2平行的安装壁111,保证了第二侧壁2与安装壁111都能与控制臂的两个侧面贴合,使控制臂不易在控制臂安装支架100内晃动,优选地,第二侧壁2可以与底壁3垂直,使控制臂能准确定位,提高了控制臂的安装精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100,第一侧壁1的凸出部11的安装壁111与第二侧壁2互相平行,制造时,安装壁111与第二侧壁2的平行度容易保证,从而安装控制臂时,凸出部11的安装壁111与第二侧壁2分别与控制臂的两个面贴合紧密,提升了控制臂的装配精度。下面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100。如图1-图3所示,控制臂安装支架100包括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底壁3,控制臂安装孔4和副车架安装孔5。如图1-图3所示,第一侧壁1与底壁3相连。第二侧壁2与底壁3相连。第一侧壁1与第二侧壁2间隔开且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上设有凸出部11,凸出部11具有与第二侧壁2平行的安装壁111,第二侧壁2和安装壁11上均设有控制臂安装孔4。优选地,如图3所示,凸出部11从第一侧壁1向第二侧壁2凸出,由此安装壁11位于第一侧壁1与第二侧壁2之间,控制臂安装支架100的体积更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在车辆上的布置。如图1所示,第一侧壁1从底壁3向远离底壁3的一端向远离第二侧壁2的方向延伸,便于在制造控制臂安装支架100时在第一侧壁1设置拔模角便于拔模。换言之,如图1-图3所示,第一侧壁1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向外延伸,控制臂安装支架100的开口构造为顶端大于底端的喇叭状。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侧壁1的一部分向第二侧壁2凸出以形成凸出部11,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壁;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安装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安装壁上均设有控制臂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壁;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安装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安装壁上均设有控制臂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从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二侧壁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从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侧壁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