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525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其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结构组成包括:缓冲层、混凝土壳体、保温层、小型车轮、连接搭扣、密封门、食品舱、GPS定位系统、应急照明、应急通信、应急通风、牵引车和混凝土板;本移动式救生舱的抗压等性能特别好,外部设置的缓冲层可以很好的应对突发情况时土体岩石等的砸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最内侧的保温层可以保持舱内的温度,一旦施工人员被困,可以很好地保证人员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生命体征。缓冲层、混凝土壳体、保温层这三者合一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即保证坚固度,又保持温度,使人们的人身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Mobile rescue capsu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vable lifesaving cabin,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one mobile refugechamber unit, the structure of the mobile refugechamber unit consists of a buffer layer, concrete shell, insulation layer, small wheels, connecting hasp, seal door, food cabin, GPS positioning system, emergency lighting,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emergency ventilation, tractor and concrete plate; the movable lifesaving cabin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is particularly good, a buffer layer arranged outside can be very good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when soil such as rock fall, play a very good buffer role;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can keep the cabin temperature once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were trapped, you can guarantee a good staff under low temperature normal vital signs. Buffer layer, concrete shell, insulation layer, these three in one form a very good protective barrier, that is, to ensure firmness, but also to maintain the temperature, so that people's personal safety is further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式救生舱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交通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战略,我国大中城市必将掀起地下工程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由于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对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需求巨大。日本和欧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1990年提出东京宣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2010年国际隧道协会扩展到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并宣告: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那么当我们现如今地上道路拥堵是每个城市的通病,我们正在进行地下空间的建设。向地下要空间,地下交通、综合管廊等的建设正在积极进行。但是现在的情况下会偶尔发生一些事故,在施工中。地下空间的施工具有很强的危险性相对于地面上的施工。一旦发生事故必是很严重的事故,所以对地下施工人员的保护也将受到广泛的关注。地下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保护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提上了人们关注的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利用这一移动式救生舱来提高当发生灾害险情时施工人员的存活率,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其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结构组成包括:缓冲层、混凝土壳体、保温层、小型车轮、连接搭扣、密封门、食品舱、GPS定位系统、应急照明、应急通信、应急通风、牵引车和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壳体剖面为马蹄形,马蹄形混凝土壳体的前后两端与混凝土板相连;混凝土板的下部偏上位置设置有密封门;在密封门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搭扣,用于与牵引车的连接以及各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连接;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是由缓冲层、混凝土壳体和保温层所组成的三合一的结构;其中舱体最外部为缓冲层,缓冲层的内部为混凝土壳体,混凝土壳体的内部为保温层;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下部设置有四个小型车轮,用于移动。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食品舱,舱体内侧面设置有GPS定位系统,舱体内上部设置有应急照明,舱体侧面还设置有应急通信、应急通风;所述移动式救生舱的前部设置有牵引车,用于移动。所述混凝土壳体、混凝土板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混凝土壳体与混凝土板的接口,优先采用装配式作业,装配接缝优先采用环向错缝和纵向错缝;且接缝进行防水处理。所述混凝土壳体与混凝土板优先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拼装,可以采用槽形梁、T形梁、马蹄形梁或箱型梁,优先采用格构式槽形梁。所述的移动式救生舱,其施工方式采用马蹄形盾构机建设出混凝土壳体,混凝土板采用预制的混凝土板,进而将两者拼接在一起。所述缓冲层采用橡胶垫包裹住混凝土壳体,保温层采用橡塑板包裹住救生舱内部。所述移动式救生舱根据具体施工的设计来确定各移动式救生舱单元舱体的大小,根据具体施工人数来确定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数量,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来确定牵引车的大小和牵引车所牵引的救生舱的数量和大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移动式救生舱的抗压等性能特别好,外部设置的缓冲层可以很好的应对突发情况时土体岩石等的砸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最内侧的保温层可以保持舱内的温度,一旦施工人员被困,可以很好地保证人员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生命体征。缓冲层、混凝土壳体、保温层这三者合一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即保证坚固度,又保持温度,使人们的人身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本专利技术由每个小单元组成,由牵引车牵引,随着施工进度可以跟进,不会对施工的作业造成影响耽误工期,因为是移动式,一旦发生事故,施工人员可以很快速的进入救生舱,进行躲避。本专利技术直接采用马蹄形盾构机建设,十分的方便快捷,施工成本低,工业化拆分十分便利,且便于生产,易于安装,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而且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内部配置十分全面,GPS定位可以使救援快速方便,其他的各种配备可以使舱内人员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安全的度过这个期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移动式救生舱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移动式救生舱剖面示意图;图2为移动式救生舱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移动式救生舱整体示意图;图中:1缓冲层、2混凝土壳体、3保温层、4小型车轮、5连接搭扣、6密封门、7食品舱、8GPS定位系统、9应急照明、10应急通信、11应急通风、12牵引车、13混凝土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其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结构组成包括:缓冲层1、混凝土壳体2、保温层3、小型车轮4、连接搭扣5、密封门6、食品舱7、GPS定位系统8、应急照明9、应急通信10、应急通风11、牵引车12和混凝土板13;所述混凝土壳体2剖面为马蹄形,马蹄形混凝土壳体2的前后两端与混凝土板13相连;混凝土板13的下部偏上位置设置有密封门6;在密封门6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搭扣5,用于与牵引车的连接以及各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连接;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是由缓冲层1、混凝土壳体2和保温层3所组成的三合一的结构;其中舱体最外部为缓冲层1,缓冲层1的内部为混凝土壳体2,混凝土壳体2的内部为保温层3;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下部设置有四个小型车轮4,用于移动。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食品舱7,舱体内侧面设置有GPS定位系统8,舱体内上部设置有应急照明9,舱体侧面还设置有应急通信10、应急通风11;所述移动式救生舱的前部设置有牵引车12,用于移动。所述混凝土壳体2、混凝土板13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混凝土壳体2与混凝土板13的接口,采用装配式作业,装配接缝采用环向错缝和纵向错缝;且接缝进行防水处理。所述混凝土壳体2与混凝土板13采用格构式槽形梁拼装。所述的移动式救生舱,其施工方式采用马蹄形盾构机建设出混凝土壳体2,混凝土板13采用预制的混凝土板,进而将两者拼接在一起。所述缓冲层1采用橡胶垫包裹住混凝土壳体2,保温层3采用橡塑板包裹住救生舱内部。所述移动式救生舱根据具体施工的设计来确定各移动式救生舱单元舱体的大小,根据具体施工人数来确定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数量,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来确定牵引车的大小和牵引车所牵引的救生舱的数量和大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移动式救生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其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结构组成包括:缓冲层(1)、混凝土壳体(2)、保温层(3)、小型车轮(4)、连接搭扣(5)、密封门(6)、食品舱(7)、GPS定位系统(8)、应急照明(9)、应急通信(10)、应急通风(11)、牵引车(12)和混凝土板(13);所述混凝土壳体(2)剖面为马蹄形,马蹄形混凝土壳体(2)的前后两端与混凝土板(13)相连;混凝土板(13)的下部偏上位置设置有密封门(6);在密封门(6)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搭扣(5);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是由缓冲层(1)、混凝土壳体(2)和保温层(3)所组成的三合一的结构;其中舱体最外部为缓冲层(1),缓冲层(1)的内部为混凝土壳体(2),混凝土壳体(2)的内部为保温层(3);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下部设置有四个小型车轮(4);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食品舱(7),舱体内侧面设置有GPS定位系统(8),舱体内上部设置有应急照明(9),舱体侧面还设置有应急通信(10)、应急通风(11);移动式救生舱的前部设置有牵引车(12),用于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其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结构组成包括:缓冲层(1)、混凝土壳体(2)、保温层(3)、小型车轮(4)、连接搭扣(5)、密封门(6)、食品舱(7)、GPS定位系统(8)、应急照明(9)、应急通信(10)、应急通风(11)、牵引车(12)和混凝土板(13);所述混凝土壳体(2)剖面为马蹄形,马蹄形混凝土壳体(2)的前后两端与混凝土板(13)相连;混凝土板(13)的下部偏上位置设置有密封门(6);在密封门(6)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搭扣(5);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是由缓冲层(1)、混凝土壳体(2)和保温层(3)所组成的三合一的结构;其中舱体最外部为缓冲层(1),缓冲层(1)的内部为混凝土壳体(2),混凝土壳体(2)的内部为保温层(3);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下部设置有四个小型车轮(4);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单元的舱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食品舱(7),舱体内侧面设置有GPS定位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刘叶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