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50631 阅读:4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7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打底层、导电及反射层和保护层,其中打底层的材料为NiCr,导电及反射层的材料为Ag,保护层的材料为Cr。其中打底层厚度20~100nm;导电及反射层厚度10~100nm;保护层厚度5~20nm;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择成本更低的金属膜,可以将汽车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玻璃在保证电阻的前提下,将反射率控制在70%左右;提升膜层的附着力;避免膜层的硫化、氧化,保证电致变色成品的变色性能。

Semi auto reverse transflective type third face metal film for internal rear-view mirr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transflective type electrochromic rearview mirror with third metal film, which comprises a backing layer, and the conductive reflective layer and a protective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of conductive material is NiCr, and a reflective layer material is Ag protective layer material is Cr. The layer thickness 20~100nm; conductive and a reflective layer thickness is 10~100nm; the protective layer thickness of 5~20nm; the invention of metal film by choosing the lower cost, the car can electrochromic rearview mirror with third metal film glass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resistance, the reflectivity is controlled at about 70%; improve coating adhesion; avoid sulfide and the oxide film, ensure the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photochromic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致变色内后视镜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汽车后视镜只是充当了镜面反射的功能,没有防眩光的功能。在夜间行驶时,后续车辆的大灯反射过强,会造成驾驶者的短暂眩晕,致车祸事故频发。行车安全的诉求,出现了半反半透智能后视镜,主打行车记录和倒车雷达、以及车联网智能概念,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由各种介质膜生产的半反半透银镜、蓝镜即用于半反半透智能后视镜产品。半反半透后视镜在后视镜最主要的功能—后视方面仅仅是降低了后视镜反射率,仍然无法动态调光,仍存一定安全隐患。因安全性能要求,催生了自动防眩技术的出现以及调光后视镜产品的诞生。调光后视镜最显著特点体现在“调光”功能,即通过后视镜电子感应系统,根据环境光强弱自动调节后视镜的反射率,实现动态调光,减少眩光影响,增加驾驶的安全性。调光技术很多种,但目前能够满足车载产品性能、寿命、环测要求,且响应速度快、安全性能比较高、并已经批量量产的仅有电致变色技术。至今为止,如奥迪、宾利、保时捷、劳斯莱斯、福特、现代、起亚、雷克萨斯、三菱、欧宝和丰田等品牌的不同款式车型都已经采用电致变色智能调光后视镜。据权威咨询机构HIS预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将成为中高档汽车的标配。电致变色内后视镜基本结构多选用两片1.6mm或更厚导电钠钙玻璃制成类似液晶盒的玻璃盒,中间灌入导电和变色溶液或凝胶,然后再封口制成的盒装结构。导电玻璃中前片、后片玻璃的四个面从前到后依次成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电致变色根据后视镜后面是否加装液晶显示而分别制成半反半透型和全反型两种变色后视镜。很多半反半透型后视镜第三面多采用非常薄的一层金属膜做导电层的同时实现半反半透目的。采用最多的半反半透型后视镜第三面金属膜是Cr+Ru/Rh+Ag结构,通过控制三层膜层的厚度,达到导电的目的的同时实现反射率、透过率的调控,实现半反半透的目的。此结构Cr直接同玻璃接触,但Cr层应力大,附着力相对较差,易出现掉膜现象;Ru、Rh金属膜层则靶材成本高、平面靶材利用率太低、旋转靶则一次性投入过大;Ag又太软,后续清洗、异型切割、点胶、贴合等工序加工时易出现划伤而影响良率或功能;同时Ag易硫化而变色,影响金属膜的反射率、影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可以提升膜层的附着力;避免膜层的硫化、氧化,保证电致变色成品的变色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包括依次设置的打底层、导电及反射层和保护层,其中打底层的材料为NiCr,导电及反射层的材料为Ag,保护层的材料为Cr。进一步地,所述打底层的厚度在20~100nm。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及反射层的10~100nm。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20nm。第一层是打底层,提高玻璃基板与Ag层间的结合力,同时也对反射率有一定影响;第二层为导电及反射层,厚度不同反射率就不同;第三层是保护层,保护Ag层,对反射率也有一定影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打底层厚度为60nm,导电及反射层的厚度为80nm,保护层的厚度为20nm。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打底层厚度为35nm,导电及反射层的厚度为10nm,保护层的厚度为15nm。制备时,利用磁控溅射镀膜的方法,依次在玻璃基板上镀NiCr层、Ag层和Cr层。为了提高NiCr、Ag和Cr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氧气对膜层的影响,以上膜层制备均是在真空下,用氩气作为工作气体进行磁控溅射镀膜。所述的真空条件为1.5*10-3-2.5*10-3Pa。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选择成本更低的金属膜,可以将汽车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玻璃在保证电阻的前提下,将反射率控制在70%左右;提升膜层的附着力;避免膜层的硫化、氧化,保证电致变色成品的变色性能。通过采用NiCr+Ag+Cr膜层结构,NiCr应力相对于Cr更小,同玻璃附着力更好,避免了Cr同玻璃附着力不好的问题;同时采用Cr保护,避免了Ag因过软而在清洗、异型切割、组装过程的划伤,也避免了Ag的硫化,避免金属膜的反射、变色速度受影响。同时还避免了Ru/Rh等膜层靶材成本过高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NiCr、Ag、Cr的厚度,满足电致变色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电阻的前提下,实现不同透过率、反射率的调整,满足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在真空度为1.5*10-3Pa下,在玻璃基板上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依次镀厚度为20nmNiCr层,100nmAg层,10nmCr层,膜层反射率为70%。实施例2:在真空度为2.3*10-3Pa下,在玻璃基板上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依次镀厚度为60nmNiCr层,80nmAg层,20nmCr层,膜层反射率为68%。实施例3:在真空度为1.8*10-3Pa下,在玻璃基板上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依次镀厚度为100nmNiCr层,50nmAg层,5nmCr层,膜层反射率为68%。实施例4:在真空度为2.5*10-3Pa下,在玻璃基板上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依次镀厚度为35nmNiCr层,10nmAg层,15nmCr层,膜层反射率为65%。实施例5: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包括依次设置的打底层NiCr层,厚度为50nm;导电及反射层Ag层,厚度为40nm;保护层Cr层,厚度为10nm。实施例6: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包括依次设置的打底层NiCr层,厚度为70nm;导电及反射层Ag层,厚度为20nm;保护层Cr层,厚度为15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打底层、导电及反射层和保护层,其中打底层的材料为NiCr,导电及反射层的材料为Ag,保护层的材料为C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半反半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第三面金属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打底层、导电及反射层和保护层,其中打底层的材料为NiCr,导电及反射层的材料为Ag,保护层的材料为C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面金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层的厚度在20~1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面金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及反射层的10~1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面金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2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面金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NiCr是通过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制备的膜层。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华方凤军何建军陈多洪蒙杜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