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凉种排湿处理;S2.脱绒处理;S3.选种去杂。其中:步骤S1所述凉种排湿处理的方法为:将毛种铺设在凉种房中,在自然条件下对种子进行凉种和排湿处理。步骤S2所述脱绒处理的方法为:将毛种装入柔性容器内,采用翻滚搓揉或捶打的方式对种子进行脱绒处理,直至种子上端90%以上的绒毛脱落为止。S3所述选种除杂的方法为:首先,受用筛子对脱绒后的种子进行筛分除杂;其次,使用种子风选机对种子进行风选除杂操作。使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一种高出苗率的灯盏花种子,种子出苗率可以从现有技术的20%提升至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种子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尤以云南较多。首载于《滇南本草》,《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曾予收载。灯盏花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目前灯盏花注射液在临床上除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外,在糖尿病、肾病、颈性眩晕、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的疗效。目前的灯盏花生产中,播种用的灯盏花种子一般都是未经任何处理的毛种。目前灯盏花种子播种后的出苗率在20%左右,并且用种量很大,在以漂浮育苗移栽的生产中,亩用种量多达200~250克,种子的利用率低下,而且播种后,很多种子还会发生吸胀萌发不良现象,从而霉变坏死,此外,灯盏花幼苗极易感染猝倒病、根黑腐病、病毒病、疫病等,给育苗带来严重威胁,甚至常遭毁灭性的病害。目前灯盏花传统保存种子的方法为常温保存,灯盏花种子发芽率在半年后便逐月快速下降,每月下降约4%,保存时间超过两年后,种子便失去使用价值。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灯盏花的大规模化种植及灯盏花的种植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灯盏花种子出苗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凉种排湿处理。步骤S1所述凉种排湿处理的方法为:将毛种铺设在凉种房中,在自然条件下对种子进行凉种和排湿处理。进一步的,步骤S1所述种子铺设方法为:将毛种铺设在干燥、无回潮、正午时阳光不能直射到屋内且可以形成空气对流的凉种房内;种子铺设厚度为5-10cm。进一步的,步骤S1所述凉种和排湿处理方法为:白天,控制凉种房形成空气对流环境对毛种进行排湿处理;夜晚,控制凉种房为密闭环境,防止已干燥的种子重新回潮;凉种和排湿处理过程中早、中、晚各翻种一次。优选的,所述凉种房内温度控制在25-30℃,凉种和排湿处理时间为至种子堆内整体湿度不超过20%为止。S2.脱绒处理。步骤S2所述脱绒处理的方法为:将毛种装入柔性容器内,采用翻滚搓揉或捶打的方式对种子进行脱绒处理,直至种子上端90%以上的绒毛脱落为止。进一步的,每次往棉布袋或编织袋中装入2-4kg的经过步骤S1处理的灯盏花种子,用木棒反复进行捶打袋中的灯盏花种子20~30分钟,边捶打边翻动,使袋中种子受力全面均匀而脱绒。捶打完成后,种子上端90%以上的绒毛便会脱落。S3.选种去杂;步骤S3所述选种除杂的方法为:首先,使用筛子对脱绒后的种子进行筛分除杂;其次,使用种子风选机对种子进行风选除杂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对脱绒后的种子进行筛分除杂的具体方法为:用4目的筛子进行筛分,除去花蒂、杂物等和部分掉落下来的绒毛。进一步的,所述使用风选机进行风选除杂的具体步骤为:1)控制种子下料位置与种子风选机风源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3~2.3米,下料位置与种子风选机风源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6~1.2米;2)使用风速为1.6—3.3m/s或风压为0.016—0.68N/m2的种子风选机对种子进行风选操作;3)重复进行步骤1)和步骤2)直至获得千粒重≥0.15g,纯度≥99%,净度≥80%的种子为止。优选的,风选时,控制种子下料位置与种子风选机风源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2.0米,下料位置与种子风选机风源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6~1.2米。在此范围内对种子进行2-3次风选即可获得千粒重≥0.15g,纯度≥99%,净度≥80%的种子。进一步的,上述技术还包括步骤S4.后期处理:将步骤S3选种去杂后的种子放置于干燥、避光、温度不超过30℃的环境中晾晒至种子含水率低于12%。优选的,所述步骤S4可以为:将获得的灯盏花净种再次装入干净的布袋,放置在无太阳光直射且温度不超过30℃的环境中凉晒一段时间,使其含水率低于12%。进一步的,对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的灯盏花精种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操作,该筛选操作的方法为步骤S5.出苗率测试:对各批次的精种进行出苗率测试,对出苗率低于75%的批次种子进行再次风选操作,直至该批次的种子出苗率大于等于75%。进一步的,将出苗率在75%以上的精选种子以5公斤每袋进行分装,并放入4℃低温低湿的冷库中保存。之后每月定期检查种子的含水率和测试种子的出苗率,确保种子在适宜的时间使用完毕。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经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处理方式处理得到的灯盏花精种,种子的出苗率可以达到75%以上。2.经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处理方式处理得到的灯盏花精种在后期种植过程中病害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发病率可降至现有技术的10%-15%。3.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出苗率的灯盏花种子进行种植,不但出苗率从现有技术的20%提高至至少75%,而且,苗齐、苗壮、苗好,并且用种量相比现有技术减少48.9%。具体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凉种排湿处理。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传统方法于常温下保存的种子,发芽率在半年后便逐月快速下降,每月下降约4%,保存时间超过两年后,种子便失去使用价值。目前,灯盏花种子的干燥主要采用太阳直接晒干,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高效,但存在很大的弊端,因灯盏花种子萌发时如温度超过30℃,萌发就会受到抑制。晒种时由于中午阳光强烈,表层灯盏花种子吸热后很容易就超过40℃,长时间如此暴晒,会直接造成种子内部的酶失活,从而丧失种子活性,使得种子的发芽率降幅高达50.1%。因此,申请人对现有晒种工艺做出了如下改进:将新采收回来的种子直接倒在凉种房的地板上进行凉干,各日采收的种子分开铺凉。所述凉种房为干燥、无回潮、正午时阳光不能直射到屋内且可以形成空气对流的房间;种子铺设厚度为5-10cm。白天打开凉种房的窗户形成空气对流促进种子排湿;晚上关闭窗户避免种子回潮。凉种和排湿处理过程中早、中、晚各翻种一次,翻种时最好从一边顺序翻拨,使底层的种子翻转到上面,上面的种子翻转到下面。凉种房内温度控制在25-30℃,如此进行大约7天的晾干处理后种子堆内整体湿度不超过20%,此时种子可以进行下一步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凉种房为一间通风、干燥、宽敞、明亮、不漏雨、无回潮的房间,凉种房面积根据每日采种量的多少而定,若每日采种量大,则房间面积宜大些,若采种量小,则房间面积可小些。凉种房地面要求为木地板地面或水泥地面,木地板地面或水泥地面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要保证干燥、无回潮,正午时阳光不能直射到屋内,前后或者左右均具有可开关的窗户,在必要时能开窗形成空气对流以快速排出种子中的水分。凉种房使用前需要将地面拖洗干净,通风去潮去湿3~5天。S2.脱绒处理。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播种用的灯盏花种子一般都是未经任何处理的毛种,即种子的生物学上端着生着大量借助风力传播的绒毛(也叫冠毛),批量种子中含有大量的瘪粒、花梗(败育的管状花)、花蒂、花萼片、小昆虫、昆虫粪便、病原菌分生孢子、病毒粒子等。灯盏花播种后,常因种子绒毛的支撑作用而使种子与基质接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 凉种排湿处理;S2. 脱绒处理;S3. 选种去杂;其中:步骤S2所述脱绒处理的方法为:将毛种装入柔性容器内,采用翻滚搓揉或捶打的方式对种子进行脱绒处理;脱绒处理时间为:直至种子上端90%以上的绒毛脱落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凉种排湿处理;S2.脱绒处理;S3.选种去杂;其中:步骤S2所述脱绒处理的方法为:将毛种装入柔性容器内,采用翻滚搓揉或捶打的方式对种子进行脱绒处理;脱绒处理时间为:直至种子上端90%以上的绒毛脱落为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种子铺设方法为:将毛种铺设在干燥、无回潮、正午时阳光不能直射到屋内且可以形成空气对流的凉种房内;种子铺设厚度为5-1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排湿处理方法为:白天,控制凉种房形成空气对流环境对毛种进行排湿处理;夜晚,控制凉种房为密闭环境;排湿处理过程中每天翻种至少三次;排湿处理时间为:至种子堆内湿度不超过20%为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凉种处理的方法为:控制凉种房内温度为25-30℃,处理过程中每天翻种至少三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灯盏花种子出苗率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玲,罗桂昌,
申请(专利权)人:宣威市龙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