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力加载装置,其采用气囊充气挤压屏蔽门的方式。依据检测标准规定的人群挤压力,以空压机为气源,对气囊加压,加压速度可调,进行气压监控,输出控制信号自动停止加压,完成加压后,控制电磁阀排气泄压。人群挤压加载≥1.5kN/m,装置的加载宽度覆盖所有屏蔽门样机,挤压力作用均匀,满足标准中模拟人群挤压的线性荷载要求。该装置提高屏蔽门试验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适用于屏蔽门的实验室与现场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的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设置在列车轨道和站台之间,可以有效的阻隔人流和列车,避免发生人员落轨的意外。分为地下站台全高式屏蔽门与地上站台半高式屏蔽门,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屏蔽门样机结构性能进行测定。屏蔽门结构性能是在风压荷载与人群挤压联合作用下检测,人群挤压荷载的模拟作为结构性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CJ/T236-2006标准中规定了屏蔽门的性能指标,阐述了相关参数的检测试验方法,但在检测试件安装装置方面,只提供了简图,实现起来还须设计与试验验证。目前,检测屏蔽门样机的人群挤压荷载模拟设备为手动控制,操作不方便,模拟人群挤压荷载的均匀性不高。为提高屏蔽门试验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急需改变传统的试验方案,本专利技术针对城市轨道站台屏蔽门样机检测人群挤压荷载的特点,专门研制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发展现有试验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其采取气囊充气挤压屏蔽门的方式。依据检测标准规定的人群挤压力,以空压机为气源,通过控制机构对气囊加压,加压速度可调,进行气压监控,输出控制信号自动停止加压,完成加压后,利用控制机构排气泄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包括气囊、控制机构、气源与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有下横杆和上横杆,所述下横杆和上横杆将屏蔽门夹持,所述气囊充气时抵顶所述屏蔽门,所述气囊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气源,所述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气囊的充气和泄气。进一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直流电源、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压力调节阀、加压电磁阀、泄压电磁阀与第二转换开关;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加压电磁阀和泄压电磁阀提供电力;所述压力调节阀和加压电磁阀依次设置在所述气源至所述气囊的气路上,且所述加压电磁阀连接所述压力表的AH触头;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其取样管连通所述气囊的气路,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所述气囊的压力数据传送至所述压力表;所述泄压电磁阀连通所述气囊的气路,且所述泄压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开关连接所述压力表的活动触头。进一步,还包括总电源保险丝和空气开关,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一转换开关;所述直流电源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空气开关和总电源保险丝连接交流电源。具体地,所述气源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进一步,还包括气囊槽,其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构上,所述气囊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屏蔽门。具体地,所述气囊槽的高度为所述屏蔽门的底踏板以上1.1m~1.2m处。具体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一立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垂直连接所述立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方法,步骤如下:S1.将所述气囊槽固定在所述检测机构的立杆上,所述气囊槽的高度为所述屏蔽门的底踏板以上1.1m~1.2m处;S2.将所述屏蔽门安装在所述检测机构的下横杆和上横杆之间,且所述屏蔽门与气囊槽之间预留30mm的间隙,所述屏蔽门进入待检状态;S3.将所述气囊放入气囊槽内,接通所述控制机构的电路与气路,进入待加压状态;S4.合上所述空气开关,打开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所述直流电源得电供电至所述控制机构的各用电部件;S5.打开所述压力调节阀,所述空压机的气体通过所述压力调节阀和经电磁阀向所述气囊加压,所述压力传感器将所述气囊内的气压信号输出至所述压力表;S6.当所述气囊内的压力达到所述压力表的设定值时,所述压力表的AH触头动作断开,所述加压电磁阀失电断开,气路切断,所述气囊停止加压;S7.当测试完毕时,打开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所述泄压电磁阀得电导通,所述气囊内的气体经所述泄压电磁阀向大气排气,人群挤压加载结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现专门为屏蔽门检测的人群挤压加载研制的装置,装置的加载宽度覆盖所有屏蔽门样机,采取气囊充气挤压屏蔽门的方式,挤压力作用均匀,满足标准中模拟人群挤压的线性荷载要求。该装置提高屏蔽门试验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适用于屏蔽门的实验室与现场检测。本专利技术采用气囊充气挤压屏蔽门的方式。依据检测标准规定的人群挤压力,以空压机为气源,对气囊加压,加压速度可调,进行气压监控,输出控制信号自动停止加压,完成加压后,控制电磁阀排气泄压。人群挤压加载≥1.5kN/m,装置的加载宽度覆盖所有屏蔽门样机,挤压力作用均匀,满足标准中模拟人群挤压的线性荷载要求。该装置提高屏蔽门试验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适用于屏蔽门的实验室与现场检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气囊;11—气囊进气管;12—气囊出气管;2—控制结构;21—第一转换开关;22—直流电源;23—压力传感器;24—压力表;25—压力调节阀;26—加压电磁阀;27—泄压电磁阀;28—第二转换开关;29—取样管;3—总电源保险丝;4—空气开关;5—气源;51—空压机;52—空压机出气管;6—气囊槽;7—检测机构;71—立杆;72—下横杆;73—上横杆;8—屏蔽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包括气囊1、控制机构2、总电源保险丝3、空气开关4、气源5与检测机构7。其中,检测机构7设有下横杆72和上横杆73,所述下横杆72和上横杆73将屏蔽门8夹持。气囊1充气时抵顶屏蔽门8。气囊1的进气口通过控制机构2连接气源5,气囊1的出气口连接控制机构2。总电源保险丝3通过空气开关4连接控制机构2。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本专利技术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具体为控制结构的内部结构关系,及控制结构与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所述的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包括气囊1、控制机构2、总电源保险丝3、空气开关4、气源5、气囊槽6、检测机构7与总电源。具体地,所述检测机构7为屏蔽门的检测机构,其包括立杆71、下横杆72和上横杆73。下横杆72和上横杆73水平设置,下横杆72与立杆71垂直连接,上横杆73与立杆71垂直连接,形成工字结构。下横杆72连接屏蔽门8的下侧边,上横杆73连接屏蔽门8的上侧边,从而将屏蔽门8夹持。而且,上横杆73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游移固定,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屏蔽门。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立杆71为H型钢制成的固定构件,下横杆72和上横杆73均为16mm厚钢结构制作而成;下横杆72与立杆71的接触面钻直径20mm的螺栓孔,上横杆73与立杆71的接触面钻直径20mm的螺栓孔,孔位匹配设置。满足屏蔽门安装固定要求。所述气囊槽6与检测机构7的立杆71连接,气囊槽6的槽口朝向屏蔽门8。本实施例优选地,气囊槽6由12mm厚钢板焊接而成,开口尺寸100mm,槽深170mm,槽内光滑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控制机构、气源与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有下横杆和上横杆,所述下横杆和上横杆将屏蔽门夹持,所述气囊充气时抵顶所述屏蔽门,所述气囊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气源,所述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气囊的充气和泄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控制机构、气源与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有下横杆和上横杆,所述下横杆和上横杆将屏蔽门夹持,所述气囊充气时抵顶所述屏蔽门,所述气囊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气源,所述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气囊的充气和泄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直流电源、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压力调节阀、加压电磁阀、泄压电磁阀与第二转换开关;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加压电磁阀和泄压电磁阀提供电力;所述压力调节阀和加压电磁阀依次设置在所述气源至所述气囊的气路上,且所述加压电磁阀连接所述压力表的AH触头;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其取样管连通所述气囊的气路,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所述气囊的压力数据传送至所述压力表;所述泄压电磁阀连通所述气囊的气路,且所述泄压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开关连接所述压力表的活动触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电源保险丝和空气开关,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一转换开关;所述直流电源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空气开关和总电源保险丝连接交流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检测人群挤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气囊的进气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松,许文君,冯仕良,吴永昌,邢宇帆,何宇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