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3403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切换阀,其缩短外壳主体(11)的全长而能够缩短硬钎焊时间,而且能够良好地确保活塞滑动的滑动面的面粗糙度。由不同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外壳主体(11)、和具有滑动面(12a)的杯状的盖套筒(12、12)。使外壳主体(11)为黄铜制,使盖套筒(12、12)为不锈钢制。消除硬钎焊等对活塞(3、3)滑动的盖套筒(12)的滑动面(12a)的影响。在外壳主体(11)的套筒嵌合面(14b)内压入盖套筒(12)的套筒部(12A)。以盖套筒(12)的滑动面(12a)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比外壳主体(11)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使盖套筒(12)从外壳主体(11)突出。

Switching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witching valve which shortens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hell body (11), shortens the brazing time, and can well guarantee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liding surface of the piston sliding. A cylindrical shell body (11) and a cup-shaped cover sleeve (12, 12) having a sliding surface (12a) are made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The housing body (11) is made of brass, so that the cover sleeve (12, 12) is made of stainless steel. The influence of the sliding surface (12a) of the cover sleeve (12) on the sliding of the piston (3, 3) is eliminated. A sleeve portion (12A) of the cover sleeve (12) is pressed within the sleeve fitting face (14b) of the housing body (11). The cover sleeve (12) is pulled out of the housing body (11) in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sliding surface (12a) of the cover sleeve (12) in a position other than the outer part of the housing (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热泵式的冷冻循环的压缩机等连接且对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的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切换阀,例如有日本专利第407770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切换阀。该切换阀利用栓体对圆筒状的外壳主体(阀主体)的两端进行密封而构成阀壳,该阀壳内由两个活塞分隔,构成高压室及其两侧的工作室。另外,由连结活塞的连结板保持阀芯,利用高压室与工作室的差压来驱动阀芯。即、该以往的切换阀是滑动式的四通切换阀。另外,在这种切换阀中,相对于外壳主体安装接头,但外壳主体与接头例如通过硬钎焊等而紧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777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以往的切换阀中,将外壳主体的内表面作为活塞滑动的滑动面。因此,外壳主体需要供活塞滑动接触的范围的长度,外壳主体变长。另一方面,在冷冻循环中,高压制冷剂在外壳主体的内侧流动,特别是若使用导热率高的黄铜作为外壳主体,则制冷剂的热的吸收量变多相当于该外壳主体长的部分的量(大的部分)。因此,成为冷冻循环中的热损失的原因。另外,存在硬钎焊时的加热所需时间相当于外壳主体长的部分的量的问题。另外,在以往的切换阀中,在其生产工序上,外壳主体需要进行燃烧器、炉中的硬钎焊以及酸洗。因此,在外壳主体的滑动面容易产生损伤或皲裂,另外,钎料、焊剂容易在滑动面流动,滑动面的面粗糙度恶化。因此,有在滑动面在外壳内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泄漏制冷剂的担忧。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切换阀,其将外壳主体小型化而能够缩短硬钎焊时间,而且能够良好地确保活塞滑动的滑动面的面粗糙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方案1的切换阀在筒状的阀壳内容纳有活塞,并且上述阀壳内由上述活塞划分为高压室和低压室,利用该高压室与该低压室的差压来使上述活塞移动,并使与该活塞连结的阀芯移动,从而对在与阀壳连接的配管中流动的流体的流路进行切换,上述切换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阀壳由圆筒状的外壳主体、和对该外壳主体的上述阀芯的移动方向侧的两端分别进行密封的盖套筒构成,上述盖套筒的圆筒状的内周面成为上述活塞的滑动面,并且以该滑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外壳主体靠外侧的方式,将上述盖套筒设置成向上述外壳主体的两侧突出。方案2的切换阀根据方案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套筒为不锈钢制。方案3的切换阀根据方案2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主体为黄铜制。方案4的切换阀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套筒被压入到上述外壳主体的端部的内侧。方案5的切换阀根据方案4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套筒和上述外壳主体通过钎料而紧固。方案6的切换阀根据方案4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套筒和上述外壳主体通过焊接熔融层而紧固。方案7的冷冻循环具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切换阀,上述冷冻循环的特征在于,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的D接头、与该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的S接头、与一方的换热器连接的E接头、以及与另一方的换热器连接的C接头相对于上述阀壳分别导通,通过上述阀芯,相对于上述S接头择一地切换导通E接头或者C接头,并且经由上述阀壳内使相对于S接头处于非导通的C接头或者E接头与上述D接头导通。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1的切换阀,由于能够缩短外壳主体的全长,因此实现相对于外壳主体对接头等进行硬钎焊时的硬钎焊时间的缩短。另外,与外壳主体的全长较短相应地,例如在进行炉中硬钎焊时,使向炉中的投放数量增加。并且,改善活塞组装时的作业性。另外,在与外壳主体不同的部件的盖套筒具备活塞滑动的滑动面。因此,外壳主体在进行接头等的硬钎焊时,通过燃烧器、炉中而暴露于热中,钎料、焊剂易于流动,但不同部件的盖套筒不会受到这些影响,能够良好地确保滑动面的面粗糙度。根据方案2的切换阀,作为不同部件的盖套筒为不锈钢制,成为导热率低的部件。因此,除了方案1的效果以外,能够抑制阀壳(外壳主体和盖套筒)整体引起的相对于高压制冷剂的浪费的热吸收,结果实现冷冻循环中的热损失的降低。根据方案3的切换阀,外壳主体为黄铜制,成为导热率高的部件。因此,除了方案2的效果以外,能够实现生产工序中的接头等的硬钎焊的时间缩短。根据方案4的切换阀,除了方案1至3的效果以外,由于盖套筒相对于外壳主体被压入,因此提高外壳主体和盖套筒相对于活塞的移动方向的轴的同轴度。根据方案5或方案6的切换阀,可得到与方案4相同的效果。根据方案7的冷冻循环,可得到与方案1至6相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剖视图。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第一组装工序的图。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第二组装工序的图。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第三组装工序的图。图5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切换阀中的活塞以及连结板的变形例的组装前的立体图以及组装后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切换阀中的活塞以及连结板的变形例的组装中途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的切换阀中的活塞以及连结板的变形例的组装后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图中:1—阀壳,11—外壳主体,11a—主阀室壁面,11b—套筒嵌合面,11c—濡湿面,12—盖套筒,12A—套筒部,12B—盖部,12a—滑动面,13—外壳主体,13a—主阀室壁面,13b—套筒嵌合面,14—外壳主体,14a—主阀室壁面,14b—套筒嵌合面,14c—濡湿面,2—阀座,3—活塞,4—连结板,5—滑阀(阀芯),10—切换阀,20—先导阀,30—压缩机,40—室内换热器(一方的换热器),50—室外换热器(另一方的换热器),60—膨胀阀(膨胀机构),100—冷冻循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切换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剖视图,图2是说明该切换阀的第一组装工序的图,图3是说明该切换阀的第二组装工序的图,图4是说明该切换阀的第三组装工序的图。此外,上述第一至第三组装工序是全部制造工序的一部分。该实施方式的切换阀10是四通切换阀,在阀壳1内具备阀座2、一对活塞3、3、连结板4、作为阀芯的滑阀5。阀壳1由黄铜制且圆筒形状的外壳主体11、和不锈钢制的盖套筒12、12构成。盖套筒12、12相对于外壳主体11的圆筒的作为中心轴的轴线L同轴地安装于外壳主体11的端部。并且,盖套筒12、12分别安装成对外壳主体11的两端进行密封。如图2所示,外壳主体11的内周面由形成于轴线L方向的中央的主阀室壁面11a、形成于主阀室壁面11a的轴线L方向的外侧的套筒嵌合面11b、以及形成于套筒嵌合面11b的外侧的钎料濡湿面11c构成。套筒嵌合面11b的直径比主阀室壁面11a的直径稍大,钎料濡湿面11c的直径比套筒嵌合面11b的直径稍大。如图1所示,盖套筒12、12构成为杯状的形状,该杯状的形状是将圆筒形状的套筒部12A、盘状的盖部12B、以及盖部12B的中心的连接管部12C形成为一体而成的形状,例如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套筒部12A的内周面成为活塞3滑动的滑动面12a。另外,套筒部12A的外径在组装前的状态下比外壳主体11的套筒嵌合面11b的内径稍大,通过在套筒嵌合面11b内将该套筒部1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201610973797.html" title="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换阀,在筒状的阀壳内容纳有活塞,并且上述阀壳内由上述活塞划分为高压室和低压室,利用该高压室与该低压室的差压来使上述活塞移动,并使与该活塞连结的阀芯移动,从而对在与阀壳连接的配管中流动的流体的流路进行切换,上述切换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阀壳具备:圆筒状的外壳主体;以及盖套筒,其对该外壳主体的上述阀芯的移动方向侧的两端分别进行密封,上述盖套筒的圆筒状的内周面成为上述活塞的滑动面,并且以该滑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外壳主体靠外侧的方式,将上述盖套筒设置成向上述外壳主体的两侧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4 JP 2015-2286841.一种切换阀,在筒状的阀壳内容纳有活塞,并且上述阀壳内由上述活塞划分为高压室和低压室,利用该高压室与该低压室的差压来使上述活塞移动,并使与该活塞连结的阀芯移动,从而对在与阀壳连接的配管中流动的流体的流路进行切换,上述切换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阀壳具备:圆筒状的外壳主体;以及盖套筒,其对该外壳主体的上述阀芯的移动方向侧的两端分别进行密封,上述盖套筒的圆筒状的内周面成为上述活塞的滑动面,并且以该滑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外壳主体靠外侧的方式,将上述盖套筒设置成向上述外壳主体的两侧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套筒为不锈钢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知之木村宏光小泉怜冈田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