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及电控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3244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包括控制阀上座、控制阀下座、控制阀片和控制阀片弹簧;控制阀上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中孔,其底面开设有槽体,其侧面开通进油量孔,进油量孔与槽体相通;控制阀下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腔体,其顶面与控制阀上座底面紧密接触配合;控制阀片,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出油量孔,其置于控制阀下座的腔体上部,其顶面与控制阀上座底面压紧或分离,当压紧时,其顶面覆盖住槽体,其内的出油量孔与控制阀上座的中孔连通,其底面安装控制阀片弹簧,其侧面与控制阀下座的腔体形成滑动配合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含有上述控制阀结构的电控喷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动态泄露损失小、控制阀参数调整灵活性高的优点。

Control valve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control injector and electronic controlled fuel inj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rol valve structure of an injector, including control valve seat, valve spring and control valve control valve, control valve seat; seat are arranged in the middle hole penetrating from top to bottom, the bottom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groove, the side opening into the oil inlet hole. The oil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le; the control valve seat,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its top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eat control valve close contact with; control valve, is arranged in down through the oil hole, the upper part of the valve sea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avity, the top control valve seat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pressing or separation, when presse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over body, in the hole hole and the oil control valve seat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surface mounted control valve spring, the cavity side and the control valve seat to form the sliding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n electric control fuel injector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valv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dynamic leakage loss and high flexibility of the adjusting parameter of the contro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及电控喷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式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及电控喷油器。
技术介绍
电控喷油器根据驱动形式分为电磁阀式和压电晶体式,对于电磁阀式喷油器,当对电磁阀施加控制电流,产生电磁力,电磁力驱动衔铁运动;对于压电式喷油器,压电晶体施加控制电流产生位移。无论是电磁阀式还是压电晶体式喷油器,控制电流所产生的驱动能量小,很少直接用于驱动喷油器的针阀来控制喷油,而需要通过液压伺服机构将电磁阀式衔铁的运动信号或压电晶体式所产生的位移信号放大,该机构又称控制阀结构。传统的电磁阀式喷油器及其控制阀如图1、图2所示,由电控启闭件(衔铁1、陶瓷球压块2)、控制阀座50、控制柱塞52、油针及针阀体12等组成,控制阀座50开有进油量孔50a和出油量孔50b。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喷油器电磁阀加电,产生电磁力,驱动衔铁1抬起,陶瓷球压块2提升,陶瓷球压块2与控制阀座50间产生缝隙,高压燃油经控制阀座出油量孔50b流出控制腔13,控制腔内13压力降低,控制柱塞52顶部承受的燃油压力减小,当其小于底部所受弹簧力及燃油压力,控制柱塞52带动油针抬起,油针与针阀体12间形成缝隙,高压燃油流经该缝隙并从喷孔喷出。当喷油器电磁阀断电,电磁阀电磁力逐渐减小,衔铁弹簧驱动衔铁1及陶瓷球压块2向下运动,陶瓷球压块2与控制阀座50顶面的密封。因控制阀座进油量孔50a一直连通高压燃油,燃油在压力驱动下持续流入控制腔13蓄压,随控制腔13的压力升高,控制柱塞52顶部承受燃油压力增加,当控制柱塞52顶部受力大于底部所受的弹簧力及燃油压力后,控制柱塞52带动油针关闭,油针与针阀体12间密封,喷油结束。控制阀结构属喷油器中的关键结构,上述传统的控制阀结构在电控喷油器中广泛应用。随着对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电控喷油器控制阀结构的不足逐渐显现,其具体体现两个方面:1、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当喷油器电磁阀加电,衔铁1与陶瓷球压块2抬起过程中,高压燃油经控制阀座出油量孔50b流出控制腔13实现泄压。但此时控制阀进油量孔50a始终与高压燃油连通,部分高压燃油经进油量孔50a流入控制腔,随后又经出油量孔50b流出,由此造成不必要的动态泄露损失。尤其在喷油器高压高脉宽的情况下,此泄露损失更明显。2、根据喷油器控制阀结构的工作原理,喷油器针阀开启速度主要由出油量孔(A孔)、控制腔容积、出油量孔/进油量孔流量比(A/Z比)决定;喷油器针阀关闭速度主要由进油量孔(Z孔)、控制腔容积等决定。由此可见,进油量孔(Z孔)的流量特性与喷油器的开启和关闭同时相关,并且变化方向间互相冲突(比如为提高针阀关闭速度,需进油量孔(Z孔)的流量增大,但随之带来针阀开启变慢),因此出油量孔(A孔)与进油量孔(Z孔)的参数选择与优化范围受到限制。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动态泄露损失小、控制阀参数调整灵活性高的新的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成为当前急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泄露损失小、控制阀参数调整灵活性高的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及电控喷油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包括控制阀上座、控制阀下座、控制阀片和控制阀片弹簧;所述控制阀上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中孔,其底面开设有槽体,其侧面开通进油量孔,所述进油量孔与槽体相通;所述控制阀下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腔体,其顶面用于与控制阀上座底面紧密接触配合;所述控制阀片,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出油量孔,其用于置于控制阀上座底面以下、控制阀下座的腔体上部,其顶面用于与控制阀上座底面压紧或分离,当压紧时,其顶面覆盖住所述槽体,其内的出油量孔与控制阀上座的中孔连通;其底面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阀片弹簧;其侧面用于与控制阀下座的腔体形成滑动配合面。进一步地,所述槽体采用以控制阀上座底面中心为圆心的圆环槽。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下座内的腔体为上粗下细的阶梯腔体,所述控制阀片用于置于控制阀上座底面以下、控制阀下座的上段粗阶梯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下座底面设置台阶圆环柱。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片呈圆柱型,其圆柱侧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扁位,所述圆柱侧面用于与控制阀下座腔体形成滑动配合面。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片底面设有沟槽,所述沟槽边界与扁位边界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片的出油量孔分为上、中、下三段,内径分别为上段大于下段大于中段,所述中段为出油节流孔。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片底面开设有回位弹簧孔或回位弹簧凸台,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阀片弹簧。一种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电控启闭件、针阀,还包括上述的控制阀结构,所述控制阀结构置于喷油器体的腔体内,所述电控启闭件底面与控制阀上座顶面的中孔配合;所述针阀上部滑动设置于控制阀下座腔体内,针阀顶面与控制阀片弹簧底面接触,所述控制阀片与针阀顶面之间形成控制腔;所述针阀采用上下分体式的控制柱塞与油针配合形式,或采用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针阀中部设有凸台或卡簧结构,所述凸台或卡簧结构上表面安装针阀弹簧调压垫片,所述针阀弹簧调压垫片上部安装有针阀弹簧,所述针阀弹簧顶面与控制阀下座底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三通路电控喷油器控制阀结构,在喷油器控制阀工作过程中,控制阀的出油量孔与进油量孔不同时与控制腔连通;出油量孔控制针阀开启速度、进油量孔控制针阀关闭速度,采用该控制阀结构的电控喷油器具有动态泄露损失小、控制阀参数调整灵活性高、生产工艺性好的优点。2、控制阀上座底面的槽体采用圆环槽,可使控制阀片受压更加均匀稳定,进一步提高了针阀关闭速度。3、控制阀片置于控制阀下座的上段粗阶梯腔体内,使控制阀片安装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控制阀片弹簧的使用寿命。4、控制阀片圆柱侧面设置扁位,以及在控制阀片底面设置与扁位连通的沟槽,可为进油量孔与控制腔之间连通增加一条通路,进一步提高了针阀的关闭速度。5、控制阀片的出油量孔上段内径较大,形成一个压力腔,可进一步提高针阀的关闭速度。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传统电控喷油器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控喷油器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图5a是控制阀上座剖面图;图5b是控制阀上座立体图;图6是控制阀下座剖面图;图7a、7b分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控制阀下座底面视图;图7c、7d分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控制阀下座剖面图;图中部分标号如下:1衔铁、2陶瓷球压块、3控制阀上座、4控制阀片、5控制阀片弹簧、6控制阀下座、7针阀弹簧、8针阀、9喷油器体、10针阀弹簧调压垫片、11卡簧、12针阀体、13控制腔、14稳压腔、50控制阀座、51密封圈、52控制柱塞,50a进油量孔,50b出油量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控喷油器,包括电控启闭件(衔铁1、陶瓷球压块2)、控制阀结构、针阀8、喷油器体9、针阀体12。其中,控制阀结构置于喷油器体9内,控制阀结构顶面与陶瓷球压块2配合,针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及电控喷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阀上座、控制阀下座、控制阀片和控制阀片弹簧;所述控制阀上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中孔,其底面开设有槽体,其侧面开通进油量孔,所述进油量孔与槽体相通;所述控制阀下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腔体,其顶面用于与控制阀上座底面紧密接触配合;所述控制阀片,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出油量孔,其用于置于控制阀上座底面以下、控制阀下座的腔体上部,其顶面用于与控制阀上座底面压紧或分离,当压紧时,其顶面覆盖住所述槽体,其内的出油量孔与控制阀上座的中孔连通;其底面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阀片弹簧;其侧面用于与控制阀下座的腔体形成滑动配合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阀上座、控制阀下座、控制阀片和控制阀片弹簧;所述控制阀上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中孔,其底面开设有槽体,其侧面开通进油量孔,所述进油量孔与槽体相通;所述控制阀下座,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腔体,其顶面用于与控制阀上座底面紧密接触配合;所述控制阀片,其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出油量孔,其用于置于控制阀上座底面以下、控制阀下座的腔体上部,其顶面用于与控制阀上座底面压紧或分离,当压紧时,其顶面覆盖住所述槽体,其内的出油量孔与控制阀上座的中孔连通;其底面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阀片弹簧;其侧面用于与控制阀下座的腔体形成滑动配合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采用以控制阀上座底面中心为圆心的圆环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下座内的腔体为上粗下细的阶梯腔体,所述控制阀片用于置于控制阀上座底面以下、控制阀下座的上段粗阶梯腔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下座底面设置台阶圆环柱。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喷油器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片呈圆柱型,其圆柱侧面设置有一个或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丁铁新汝晶秦淑英陈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新科天纬油泵油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