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积剥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2715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的口部(1a)以及与该口部(1a)相连的主体部(1b)的形状的层积剥离容器(1),其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外层体(2);由树脂材料形成,且相对于该外层体(2)可剥离地配置在外层体(2)的内侧的内层体(3);以及由与外层体(2)和内层体(3)的树脂材料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配置在外层体(2)和内层体(3)之间的中间层(4),将外层体(2)、内层体(3)以及中间层(4)通过对具有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树脂层的层积型坯进行直接吹塑成型而形成,在口部(1a)的开口端通过外层体(2)和内层体(3)覆盖中间层(4)的端部。

Laminated stripping container

\u672c\u53d1\u660e\u63d0\u4f9b\u4e00\u79cd\u5f62\u6210\u4e3a\u5177\u6709\u5706\u7b52\u5f62\u7684\u53e3\u90e8(1a)\u4ee5\u53ca\u4e0e\u8be5\u53e3\u90e8(1a)\u76f8\u8fde\u7684\u4e3b\u4f53\u90e8(1b)\u7684\u5f62\u72b6\u7684\u5c42\u79ef\u5265\u79bb\u5bb9\u5668(1)\uff0c\u5176\u5177\u6709\u7531\u6811\u8102\u6750\u6599\u5f62\u6210\u7684\u5916\u5c42\u4f53(2)\uff1b\u7531\u6811\u8102\u6750\u6599\u5f62\u6210\uff0c\u4e14\u76f8\u5bf9\u4e8e\u8be5\u5916\u5c42\u4f53(2)\u53ef\u5265\u79bb\u5730\u914d\u7f6e\u5728\u5916\u5c42\u4f53(2)\u7684\u5185\u4fa7\u7684\u5185\u5c42\u4f53(3)\uff1b\u4ee5\u53ca\u7531\u4e0e\u5916\u5c42\u4f53(2)\u548c\u5185\u5c42\u4f53(3)\u7684\u6811\u8102\u6750\u6599\u4e0d\u540c\u7684\u6811\u8102\u6750\u6599\u5f62\u6210\uff0c\u914d\u7f6e\u5728\u5916\u5c42\u4f53(2)\u548c\u5185\u5c42\u4f53(3)\u4e4b\u95f4\u7684\u4e2d\u95f4\u5c42(4)\uff0c\u5c06\u5916\u5c42\u4f53(2)\u3001\u5185\u5c42\u4f53(3)\u4ee5\u53ca\u4e2d\u95f4\u5c42(4)\u901a\u8fc7\u5bf9\u5177\u6709\u5206\u522b\u4e0e\u5176\u76f8\u5bf9\u5e94\u7684\u6811\u8102\u5c42\u7684\u5c42\u79ef\u578b\u576f\u8fdb\u884c\u76f4\u63a5\u5439\u5851\u6210\u578b\u800c\u5f62\u6210\uff0c\u5728\u53e3\u90e8(1a)\u7684\u5f00\u53e3\u7aef\u901a\u8fc7\u5916\u5c42\u4f53(2)\u548c\u5185\u5c42\u4f53(3)\u8986\u76d6\u4e2d\u95f4\u5c42(4)\u7684\u7aef\u90e8\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积剥离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的口部以及与该口部相连的主体部的形状的层积剥离容器。
技术介绍
作为存放化妆水等化妆品、洗发水和护发素或者液体肥皂、以及食品调料等的容器,使用也被称为可分层容器(DelaminationContainer)的层积剥离容器。作为这样的层积剥离容器,已知有形成为具有口部以及与该口部相连的主体部(例如,瓶状)的形状,并且构成为通过在分别由聚丙烯(PP)和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改性聚烯烃等树脂材料形成的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设置由尼龙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形成的中间层,可将内层体从外层体剥离的3层结构的层积剥离容器。层积剥离容器可以通过按压(挤压)外层体的主体部使收纳于内层体内部的溶液向外部喷射,另一方面在解除按压后,将外部空气从设置于外层体的外部空气导入孔导入到外层体和内层体之间,可以在对内层体进行减容的状态下使外层体恢复原来的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层积剥离容器中,可以不进行内部溶液与外部空气的置换而进行喷射,因此使容器内残留的内部溶液难以与空气接触,由此可以抑制其劣化和变质。以往,层积剥离容器通过对与外层体、内层体以及中间层对应的3层树脂材料进行共挤压而形成圆筒形的层积型坯,该层积型坯的一端通过模具切断而封闭,在这种状态下通过由从层积型坯的另一端插入的插塞供给空气的直接吹塑成型而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然而,在上述结构的层积剥离容器中,由于在成形后的口部开口端,中间层的端部暴露于外部,可能以中间层的端部为起点从口部的开口端发生内层体的剥离。作为防止这样的内层体从口部的开口端发生剥离的技术,例如如专利文献1、2所示,已知有如下技术:使内层体的上端为向外弯曲的形状,在安装在口部的带泵的盖的衬垫与外层体的上端之间夹持内层体的上端部分,从而防止在口部的开口端内层体从外层体剥离。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08-1333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08-1560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即使是上述现有的层积剥离容器的结构,例如在流通时等,在口部没有安装带泵的盖的状态下,内层体可能会从口部的开口端发生剥离。此外,在中间层暴露于外部的结构中,还会存在中间层受到水蒸气等的影响而使其阻隔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防止内层体从口部的开口端剥离的层积剥离容器。本专利技术的层积剥离容器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的口部以及与该口部相连的主体部的形状,具备:外层体,其由树脂材料形成;内层体,其由树脂材料形成,且相对于所述外层体可剥离地配置在所述外层体的内侧;以及中间层,其由与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层体的树脂材料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且配置在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层体之间,所述外层体、所述内层体以及所述中间层是通过对具有与所述外层体、所述内层体以及所述中间层分别对应的树脂层层积型坯进行直接吹塑成型而形成的,在所述口部的开口端,所述中间层的端部由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层体覆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层积剥离容器,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口部的外周面上一体地设有圆环状的鹤嘴体切断部,该鹤嘴体切断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口部的轴向倾斜的朝向下方的锥面,所述中间层的端部,在所述口部朝向所述鹤嘴体切断部且朝向径向外侧弯曲。根据本专利技术,将成为剥离起点的中间层的端部在口部的开口端通过外层体和内层体覆盖,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内层体相对于外层体从口部的开口端剥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层积剥离容器的截面图;图2是放大显示图1所示的层积剥离容器的口部的开口端部分的截面图;图3(a)~(c)是分别显示图1中直接吹塑成型层积剥离容器时型坯的口部边缘成形顺序的放大截面图。符号说明1:层积剥离容器1a:口部1b:主体部1c:螺纹部2:外层体3:内层体3a:收纳部4:中间层5:上端面6:阶梯凹部7:鹤嘴体切断部7a:朝向下方的锥面10:层积型坯11:模具11a:圆锥部12:插塞12a:供给孔13:凸缘部13a:成形面13b:切断用凸部14:鹤嘴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更具体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举例说明。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即层积剥离容器1还称为可分层容器,形成为具有形成为截面圆形的圆筒形的口部1a以及在该口部1a的下方一体地相连的主体部1b的瓶状。主体部1b具有可挤压性,可以被按压(挤压)而凹陷,并且还可以从凹陷的状态恢复为原来的形状。该层积剥离容器1是具有外层体2、内层体3以及中间层4的3层结构。外层体2构成该层积剥离容器1的外壳,例如,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树脂材料形成。内层体3例如由与外层体2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厚度比外层体2薄的袋状,相对于外层体2可剥离地层积配置在外层体2的内侧。内层体3的上端的开口部与口部1a的开口端相连,内层体3的内部为收纳部3a。在该收纳部3a可以收纳例如化妆水等化妆品、洗发水和护发素或者液体肥皂、以及食品调料等溶液。如上所述,通过将内层体3的厚度形成为比外层体2的厚度薄,即使外层体2和内层体3由同一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通过外层体2确保主体部1b的可挤压性,即由主体部1b的按压产生的变形以及从其变形复原的复原性,并且还可以配合内部溶液的喷射适度地使内层体3减容变形。应予说明,内层体3也可以由例如改性聚烯烃等与外层体2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中间层4由与形成外层体2以及内层体3的树脂材料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为比外层体2以及内层体3薄,并且配置在外层体2和内层体3之间。由于内层体3形成为比外层体2薄,因此中间层4配置在相对于外层体2与内层体3之间的层积剥离容器1的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偏向内侧的位置上。中间层4由例如尼龙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相对于形成外层体2的树脂材料以及形成内层体3的树脂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粘着性较低的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在外层体2和内层体3之间配置这样的中间层4,无论是在由相同树脂材料形成外层体2和内层体3的情况下,还是在由相互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外层体2和内层体3的情况下,均可以构成为可使内层体3相对于外层体2剥离。此外,在使用尼龙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作为形成中间层4的树脂材料时,还可以提高该层积剥离容器1的气体阻隔性。在由相同树脂材料形成外层体2和内层体3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通过在主体部1b等对中间层4的一部分开槽,设置使由相同树脂材料形成的外层体2和内层体3相互粘接的粘接部(未图示)的结构。通过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适当数量的这种粘接部,可以使外层体2支撑内层体3的一部分而使收纳部3a稳定地减容变形,减少内部溶液的残留量。应予说明,粘接部的形状可以是例如沿着主体部1b的轴向延伸的带状等各种形状,且对其设置场所及设置个数不作限定。此外,在采用由相互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外层体2和内层体3,内层体3相对于中间层4具有粘着性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在外层体2和中间层4之间设置带状的粘接层,可以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具有这种层结构的层积剥离容器1,例如,可以采用外层体2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形成、中间层4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形成、内层体3由改性聚烯烃形成的3层结构。虽然未图示,但在层积剥离容器1的口部1a,设有沿着该口部1a的径向在内外方向上贯穿外层体2,并且与外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层积剥离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积剥离容器,其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的口部以及与该口部相连的主体部的形状,该层积剥离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外层体,其由树脂材料形成;内层体,其由树脂材料形成,且相对于所述外层体可剥离地配置在所述外层体的内侧;以及中间层,其由与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层体的树脂材料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且配置在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层体之间,所述外层体、所述内层体以及所述中间层是通过对具有与各自对应的树脂层的层积型坯进行直接吹塑成型而形成的,在所述口部的开口端,所述中间层的端部由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层体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30 JP 2014-2016271.一种层积剥离容器,其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的口部以及与该口部相连的主体部的形状,该层积剥离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外层体,其由树脂材料形成;内层体,其由树脂材料形成,且相对于所述外层体可剥离地配置在所述外层体的内侧;以及中间层,其由与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层体的树脂材料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且配置在所述外层体和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善男工藤正和沓泽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