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家庄学院专利>正文

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11503 阅读:4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其化学组成为Co

Cobalt vanadium cobalt micro film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balt vanadium cobalt micro slice materia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materials, where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六边形片状形貌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钒酸钴是一种化学稳定性优良、耐热性及结晶性能良好的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化学及催化特性,在光学器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传感器及催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根据材料中Co、V、O比例不同,可以得到多种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的钒酸钴材料。目前,关于钒酸钴材料方面的研究,其组成主要包括Co2V2O7、CoV2O6、Co3V2O8等。其中,关于碱式钒酸钴纳/微米材料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纳/微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规则的二维结构的片状、层状结构的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等特性,在军事、重工业、轻工业、石化等领域表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使其成为目前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然而,现有技术尚未报道具有规则的二维片状结构的Co3(OH)2V2O7·2H2O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制备方法,其采用一步水热法、无需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具有规则六边形结构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制备方法,采用一步水热反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将乙酸钴和偏钒酸铵按Co:V摩尔比为1:1~2配制成混合溶液;②将所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于150~180℃反应2~24h,得粗产品的悬浮液;③将所述粗产品的悬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所述碱式钒酸钴微米片为六边形结构,边长为4-8μm,厚度为0.5~2μm,化学组成为Co3(OH)2V2O7·2H2O。优选的,步骤②中将所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密封后于150~180℃反应2~24h。优选的,步骤②中反应温度为160~180℃。虽然水热反应是比较成熟的材料合成方法,但是不同的起始原料和配比以及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反应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预料其生成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更无法预料不同形貌和结构的钒酸钴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化学组成为Co3(OH)2V2O7·2H2O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在水热反应过程中钴、钒、氧在分子水平上混合,合成产物纯度高,方法简单、容易控制,该反应中无需添加任何表面分散剂,符合绿色清洁生产的要求;pH值对生产设备无腐蚀,适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为六边形结构,边长为4-8μm,厚度为0.5~2μm,化学组成为Co3(OH)2V2O7·2H2O。该反应中乙酸钴的浓度优选0.01~0.5mol/L,反应温度优选160~18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首次制备了具有六边形结构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丰富了材料领域,并为光学、电学、磁学、半导体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材料;(2)初步研究了该碱式钒酸钴微米片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3)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步水热法、湿法合成,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条件可控、适宜批量生产,为应用研究奠定良好技术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依实施例1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XRD谱图;图2为依实施例1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3为依实施例1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EDS元素面分布图;图4为依实施例1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热重分析图;图5为依实施例2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XRD谱图;图6为依实施例2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7为依实施例3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XRD谱图;图8为依实施例4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9为依实施例1制得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在电流密度50mA/g,电压范围为0.01-3.2V的条件下循环性能图,其中横坐标表示循环周数,纵坐标表示放电容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室温下,分别将2mmol的偏钒酸铵溶解至8mL蒸馏水中,将1mmol的乙酸钴溶解至8mL蒸馏水中,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偏钒酸铵溶液滴加至乙酸钴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0min,之后转入25mL的水热反应釜内,密封后将其置于恒温箱中并于180℃水热反应6h,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及无水乙醇分别离心分离洗涤5次,将所得沉淀置于烘箱中80℃干燥8h,得到产物。将上述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图1为XRD谱图。产物衍射峰与现有JCPDS-ICDD数据库中含Co、V、O、H的物质没有相匹配的,但衍射峰的强度及位置与Zn3(OH)2V2O7·2H2O标准卡片(JCPDS-ICDDNo.50-570)完全吻合,且没有杂相衍射峰,由于Co2+的离子半径(72pm)与Zn2+的离子半径(74pm)十分相似,因此判断产物是与Zn3(OH)2V2O7·2H2O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的Co3(OH)2V2O7·2H2O。图2为扫描电镜分析图,表明产物具有六边形的片状结构,厚度为1μm左右,边长为4-6μm。为了进一步证实产物的组成,对产物进行了EDS分析及热重(TG)分析。图3为产物的EDS元素面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证实产物中含有Co、V、O元素,并且产物中的Co、V、O元素分布均匀。图4为产物的TG数据,从室温加热至600℃,TG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失重过程,第一个失重过程发生在30~300℃,失重比约为7.60%,该过程对应于Co3(OH)2V2O7·2H2O的两个结晶水分子的脱除。第二个失重过程发生在300~600℃,失重比约为3.77%,对应于一个水分子脱除,该水分子源于Co3(OH)2V2O7·2H2O分子中两个氢氧根的脱除,两个平台共计失重共计约11.37%。计算表明:Co3(OH)2V2O7·2H2O脱除3个H2O分子的理论失重为11.73%,与TG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结合EDS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数据可以证实产物为Co3(OH)2V2O7·2H2O。实施例2在室温下,将1.8mmol的偏钒酸铵溶解至14mL蒸馏水中,将1mmol的乙酸钴溶解至2mL蒸馏水中,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偏钒酸铵溶液滴加至乙酸钴溶液中,搅拌10min,之后转入20mL的水热反应釜内,密封后将其置于恒温箱中180℃水热反应12h,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及无水乙醇分别离心分离洗涤5次后,置于烘箱中于80℃干燥12h,得到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将上述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图5为XRD谱图,其XRD图谱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基于实施例1相同的分析,其产物为Co3(OH)2V2O7·2H2O。图6为扫描电镜分析图,表明产物具有六边形的片状结构,厚度为1-2μm左右。实施例3在室温下,将1mmol的偏钒酸铵溶解至14mL蒸馏水中,将0.5mmol的乙酸钴溶解至2mL蒸馏水中,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偏钒酸铵溶液滴加至乙酸钴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0min,之后转入20mL的水热反应釜内,密封后将其置于恒温箱中160℃水热反应6h,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及无水乙醇分别离心分离洗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制备方法,采用一步水热反应,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将乙酸钴和偏钒酸铵按Co:V摩尔比为1:1~2配制成混合溶液;②将所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于150~180℃反应2~24h,得粗产品的悬浮液;③将所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制备方法,采用一步水热反应,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将乙酸钴和偏钒酸铵按Co:V摩尔比为1:1~2配制成混合溶液;②将所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于150~180℃反应2~24h,得粗产品的悬浮液;③将所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碱式钒酸钴微米片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式钒酸钴微米片为六边形结构,边长为4-8μm,厚度为0.5~2μm,化学组成为Co3(OH)2V2O7·2H2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式钒酸钴微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岩郧海丽高岩磊侯梦华候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