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组件及折叠车,所述折叠车包括前车部、后车部以及折叠组件,所述前车部与所述折叠组件的旋转齿环、旋转齿轴中一个连接,所述后车部与所述折叠组件的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中另一个连接。通过拉伸并旋转所述折叠组件中的伸缩机构,可以使得自行车/电动车的前后车轮中心重合,自行车/电动车折叠,进而使得自行车/电动车体积变小,所占空间变小,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组件及折叠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组件及折叠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日益拥堵,人们对自行车/电动车需求也越来越多,且对自行车/电动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轻量化和便携性成为自行车/电动车发展的一个趋势,因而,折叠车的使用将越来越多。现有技术中,折叠车(主要是折叠自行车)一般采用铰链折叠,即车的前后车架之间有一个铰链折叠结构,前后车架通过该铰链折叠结构将前后车架折叠在一起;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折叠后的自行车/电动车,体积仍然很大,携带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及折叠车,能够解决自行车/电动车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包括:旋转齿轴、旋转齿环、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齿轴,另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上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旋转齿环上设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伸缩机构以拉伸、压缩方式轴向伸缩,在收缩时,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所述伸缩机构同轴嵌套,且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将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相对固定,使两者不可相互为轴旋转或旋转不可超过预定角度,在伸张时,所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分离,使得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可相互为轴旋转。其中,所述伸缩机构至少包括连接于所述旋转齿轴一端的第一导套及连接于所述旋转齿环一端的第二导套;其中,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第二导套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导套嵌套于所述第二导套内部;所述第一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外延的第一限位缘,所述第二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内延的第二限位缘,所述第一限位缘位于所述第二导套的第二限位缘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第二导套以嵌套方式轴向拉伸到所述第一限位缘与所述第二限位缘相互抵顶状态时,不能继续拉伸。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旋转齿轴一端的第一导套、连接于所述旋转齿环一端的第二导套和第三导套,其中所述第一导套、所述第二导套和所述第三导套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导套嵌套于所述第三导套内部,所述第一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外延的第一限位缘,所述第三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内延的第三限位缘,所述第一限位缘位于所述第三导套的第三限位缘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第三导套以嵌套方式轴向拉伸到所述第一限位缘与所述第三限位缘相互抵顶状态时,不能继续拉伸;所述第三导套嵌套于所述第二导套内部,所述第三导套另一端具有径向外延的第四限位缘,所述第二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内延的第二限位缘,所述第四限位缘位于所述第二导套的第二限位缘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三导套与所述第二导套以嵌套方式轴向拉伸到所述第四限位缘与所述第二限位缘相互抵顶状态时,不能继续拉伸。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是所述旋转齿轴的外表面上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卡合部是所述旋转齿环内壁上设置的滑轨,所述滑槽、所述滑轨均沿轴向延伸且相互配合。其中,所述滑槽底部与所述滑轨顶部具有间隙。其中,所述折叠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导套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至所述旋转齿轴上,所述第二导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至所述旋转齿环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连接螺栓。其中,所述旋转齿轴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导套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导套上的通孔与所述旋转齿轴上的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旋转齿环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导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过所述旋转齿环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导套上的螺纹孔配合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车,包括前车部、后车部以及如前所述的折叠组件,所述前车部与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中一个连接,所述后车部与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中另一个连接。其中,所述折叠车是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组件,通过拉伸并旋转所述折叠组件中的伸缩机构,可以使得自行车/电动车的前后车轮中心重合,自行车/电动车折叠,进而使得自行车/电动车体积变小,所占空间变小,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折叠组件旋转齿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折叠组件旋转齿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拉伸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图8中折叠组件旋转齿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折叠组件旋转齿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拉伸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折叠组件10包括:旋转齿轴101、旋转齿环102、伸缩机构103;其中,伸缩机构103一端连接旋转齿轴101,另一端连接旋转齿环102;旋转齿轴101上设有第一卡合部1011,旋转齿环102上设有第二卡合部1021;具体地,伸缩机构103以拉伸、压缩方式轴向伸缩,在收缩时,旋转齿环102、旋转齿轴101、伸缩机构103同轴嵌套,且通过第一卡合部1011、第二卡合部1021相互卡合以将旋转齿环102、旋转齿轴101相对固定,使两者不可相互为轴旋转或旋转不可超过预定角度,在伸张时,第一卡合部1011、第二卡合部1021分离,使得旋转齿环102、旋转齿轴101可相互为轴旋转。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第一卡合部1011是旋转齿轴101的外表面上设置的滑槽,第二卡合部1021是旋转齿环102内壁上设置的滑轨,滑槽、滑轨均沿轴向延伸且相互配合。其中,滑轨可以是导向键等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旋转齿环102内壁上的部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与滑槽配合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滑槽和滑轨的数量均为一个,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槽和滑轨的数量相同且可以是多个,每个滑槽、滑轨均沿轴向延伸且相互配合。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伸缩机构103收缩时,折叠组件10处于压缩状态,旋转齿环102、旋转齿轴101、伸缩机构103同轴嵌套,通过滑槽1011、滑轨1021相互卡合,将旋转齿环102、旋转齿轴101相对固定,使两者不可相互为轴旋转或旋转不可超过预定角度。其中,预定角度不宜过大,越接近0度越好,通常小于5度,具体可以通过制造滑槽1011和滑轨1021时,使滑槽1011的径向长度L1和滑轨1021的径向长度L2相同或者使L1略大于L2,从而使得滑槽1011、滑轨1021相互卡合后,旋转齿环102和旋转齿轴101不能互相为轴旋转或旋转不可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齿轴、旋转齿环、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齿轴,另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上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旋转齿环上设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伸缩机构以拉伸、压缩方式轴向伸缩,在收缩时,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所述伸缩机构同轴嵌套,且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将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相对固定,使两者不可相互为轴旋转或旋转不可超过预定角度,在伸张时,所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分离,使得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可相互为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31 CN 2016109340722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齿轴、旋转齿环、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齿轴,另一端连接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上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旋转齿环上设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伸缩机构以拉伸、压缩方式轴向伸缩,在收缩时,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所述伸缩机构同轴嵌套,且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将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相对固定,使两者不可相互为轴旋转或旋转不可超过预定角度,在伸张时,所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分离,使得所述旋转齿环、所述旋转齿轴可相互为轴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至少包括连接于所述旋转齿轴一端的第一导套及连接于所述旋转齿环一端的第二导套;其中,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第二导套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导套嵌套于所述第二导套内部;所述第一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外延的第一限位缘,所述第二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内延的第二限位缘,所述第一限位缘位于所述第二导套的第二限位缘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第二导套以嵌套方式轴向拉伸到所述第一限位缘与所述第二限位缘相互抵顶状态时,不能继续拉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旋转齿轴一端的第一导套、连接于所述旋转齿环一端的第二导套和第三导套,其中所述第一导套、所述第二导套和所述第三导套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导套嵌套于所述第三导套内部,所述第一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外延的第一限位缘,所述第三导套一端具有径向内延的第三限位缘,所述第一限位缘位于所述第三导套的第三限位缘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第三导套以嵌套方式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瑞丰,韦群,郭庆松,李志勇,赵亮,田贺明,郭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炫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