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泳东专利>正文

注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8876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固定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座、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座上的固定座,所述上模具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两活动杆及夹持在活动杆和上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上壳体固定在上支架座上,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且与上壳体之间可相对移动,所述两活动杆镜像设置,所述每个活动杆包括相对设置的铰接端和抵持端,所述铰接端铰接在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下底壁,所述抵持端抵持在下壳体的下底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架。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目前注塑模具在使用时,由于模具在制作固定中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对配合的平面。现有的注塑架在使用时,若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配合面存在误差时,由于固定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支架无法进行调节,从而发生漏料等问题,甚至影响生产进度。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注塑架,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微调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误差的注塑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注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固定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座、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座上的固定座,所述上模具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两活动杆及夹持在活动杆和上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上壳体固定在上支架座上,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且与上壳体之间可相对移动,所述两活动杆镜像设置,所述每个活动杆包括相对设置的铰接端和抵持端,所述铰接端铰接在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下底壁,所述抵持端抵持在下壳体的下底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抵持端。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的铰接端位于所述抵持端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铰接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具有上底壁、自所述上底壁向下延伸形成的上侧壁,所述上侧壁上向外凸伸形成有弧形凸块,所述下壳体还具有自所述下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下侧壁,所述下侧壁的内侧面上内凹形成有竖向凹槽,所述弧形凸块位于所述竖向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下底壁上内凹形成有横向凹槽,所述抵持端具有伸入至所述横向凹槽内的弧形端面。进一步的,所述下底壁上向下凸伸形成有夹持所述上模具的夹持柱。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架通过在上支架上设置固定座,且该固定座由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两活动杆及夹持在活动杆和上壳体之间的弹性件组成,又下壳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下底壁,活动杆的抵持端抵持在下壳体的下底壁上,从而在注塑时,可微调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误差。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注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固定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1和下模具2、分别固定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上支架3和下支架4。所述上支架3包括上支架座31、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座31上的固定座32,所述上模具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32上。所述固定座32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33和下壳体34、夹持在所述上壳体33和下壳体34之间的两活动杆35及夹持在活动杆35和上壳体33之间的弹性件36。所述上壳体33固定在上支架座31上,所述下壳体34与上壳体33连接,且与上壳体33之间可相对移动,所述两活动杆35镜像设置,所述每个活动杆35包括相对设置的铰接端351和抵持端352,所述铰接端351铰接在上壳体33上,所述抵持端352抵持在下壳体34上。所述弹性件36靠近所述抵持端352,所述弹性件36为弹簧。所述弹性件36的铰接端351位于所述抵持端352的外侧。所述下壳体34上设置有安装柱37,所述铰接端351固定在所述安装柱37上。所述上壳体33具有上底壁331、自所述上底壁331向下延伸形成的上侧壁332,所述上侧壁332上向外凸伸形成有弧形凸块333,所述下壳体34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下底壁341、自所述下底壁341向上延伸形成的下侧壁342,所述下侧壁342的内侧面上内凹形成有竖向凹槽343,所述弧形凸块333位于所述竖向凹槽343内。所述抵持端352抵持在下壳体34的下底壁341上,所述下底壁341上内凹形成有横向凹槽344,所述抵持端352具有伸入至所述横向凹槽344内的弧形端面353。所述下底壁341上向下凸伸形成有夹持所述上模具1的夹持柱38。使用时,上模具1和下模具2首先先分别安装至上支架3和下支架4;然后启动上支架3,使上支架3朝下支架4的方向移动,以带动上模具1朝下模具移动,直至上模具1碰撞下模具2,模具闭合,此时,驱动上支架3再往下移,由于固定座32的存在,此时,如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存在配合误差,则该固定座32可通过自身的微调,调节上模具1的位置,以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完全配合。所述固定座32的调节方式如下:由于弹性件36夹持在活动杆35和上壳体33之间,其对活动杆35有一个向外的推力,由于活动杆35的铰接端351铰接在安装柱37上,另一端的抵持端352为自由端,所以,弹性件36对活动杆32的推力使活动杆35以铰接端351为轴心转动,而抵持端352抵持在下壳体34的下底壁341上,使下壳体34的下底壁341变形,从而抵压至下模具2使下模具2微调。综上所述,注塑架通过在上支架3上设置固定座32,且该固定座32由相对设置的上壳体33和下壳体34、夹持在所述上壳体33和下壳体34之间的两活动杆35及夹持在活动杆35和上壳体33之间的弹性件36组成,又下壳体34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下底壁341,活动杆35的抵持端352抵持在下壳体34的下底壁341上,从而在注塑时,可微调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误差。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注塑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固定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座、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座上的固定座,所述上模具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两活动杆及夹持在活动杆和上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上壳体固定在上支架座上,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且与上壳体之间可相对移动,所述两活动杆镜像设置,所述每个活动杆包括相对设置的铰接端和抵持端,所述铰接端铰接在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下底壁,所述抵持端抵持在下壳体的下底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固定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座、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座上的固定座,所述上模具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两活动杆及夹持在活动杆和上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上壳体固定在上支架座上,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且与上壳体之间可相对移动,所述两活动杆镜像设置,所述每个活动杆包括相对设置的铰接端和抵持端,所述铰接端铰接在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下底壁,所述抵持端抵持在下壳体的下底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抵持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泳东
申请(专利权)人:陈泳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