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7627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用于与人体结构的硬挺区以及弹性区相配合,有利于避免传统压力装置引起的骨突部位局部高压和软组织肌肉压力不足,从而优化肢体横断面的压力的合理分布、增加肌肉泵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和穿着的舒适性、依从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力治疗装置包括: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为三维立体针织织造,且为无缝编织的无缝连接结构;无缝连接结构形成在肢体周长方向上的纵向梯度压力分布,且形成在肢体横断面上的向心梯度压力分布。

Pressure treatment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ssure treatment devic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for the human body structure stiffness zone and elastic zone matching, is to avoid the shortage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pressure device of bone protrusion part local high pressure and soft tissue tension in the muscles and increase the muscle pump function, so as to optimize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transverse limb surface pressure. To promote venous return and wearing comfort and complian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in pressure treatment apparatus includes: an elastic fabric area and rigid fabric; elastic fabric and rigid fabric area for three-dimensional knitting, and seamless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eamless knitting; seamless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forme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limb circumference distribution to the pressure gradi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radial gradient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纺织材料具有舒适性、轻便性、易编织性等优点,基于纺织材料的压力治疗装置仍是压力物理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压力装置多通过诸如裤袜,长袜、压力短袜、绷带等形式来矫形外科地治疗静脉功能不全。一般来说,传统压力袜或压力绷带通常可以采用具有相似弹力的同质材料和编织结构编织而成,如以一种编织结构通过结构密度变化或形态变化实现由下肢末端到近端的纵向单向梯度压力递减或递增,以促进静脉回流。然而,传统压力袜或压力绷带通常没有充分考虑进行环绕横断纬向的织物结构变化,以适应各骨骼肌肉等特定部位的施压要求,当传统压力袜或压力绷带应用于表面曲率和形态不规则的下肢时,由于在下肢的环绕横断面的施压分布不均,容易被动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力大小分布不均的情况,导致副作用和影响穿用依从性,例如,若在曲率半径较小的高硬度骨突部位产生局部高压,如腿前胫骨,则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动脉损伤,甚至溃疡,若在曲率半径较大、组织硬度较小的弹性肌肉部位产生压力不足,则难以达到压力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缓解上述情况,尽管可以利用不同形状的缓冲垫作为一种补救手段应用于下肢的不规则局部位置,但缓冲垫会潜在地干扰传统压力装置的原梯度压力的分布和大小,影响其压力递送效果,不利于促进静脉回流,以及传统压力装置的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用于与人体结构的硬挺区以及弹性区相配合,有利于避免传统压力装置引起的骨突部位局部高压和软组织肌肉压力不足,从而优化肢体横断面压力的合理分布、增加肌肉泵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和穿着的舒适性、依从性。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可包括: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为三维立体针织织造,且为无缝编织的无缝连接结构;无缝连接结构形成在肢体周长方向上的纵向梯度压力分布,且形成在肢体横断面上的向心梯度压力分布。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分别为基于肢体的纵向方向织造的片状结构。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1:7;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2:6;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3:5;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4:4;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5:3;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6:2;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7:1。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织物区域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时所采用的第一编织物包括编织底纱和高线密度衬垫纱;硬挺织物区域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时所采用的第二编织物包括编织底纱、高线密度衬垫纱和可编织热塑性纤维。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编织底纱为聚酰胺双包弹力莱卡纤维;高线密度衬垫纱为高线密度聚酰胺双包弹力莱卡纤维;可编织热塑性纤维为聚酰胺热塑纤维。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针织结构为衬垫编织针织结构,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针织结构为全编织针织结构。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硬挺织物区域中可编织热塑性纤维的对应区段为温控处理区段。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温控处理区段对应的温控温度为40至100摄氏度,温控时长为5至20秒。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织物区域设于无缝连接结构中的第一位置,硬挺织物区域设于无缝连接结构中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对应肢体的第一部位,第二位置对应肢体的第二部位,第一部位的硬挺度低于第二部位的硬挺度,第一部位的表面曲率小于第二部位的表面曲率。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肢体周长方向上的纵向梯度压力分布为在下肢肢体周长方向上由下至上逐级递减的压力分布。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中,装置包括第一段踝部、第二段踝臂、第三段小腿部和第四段膝下部;第一段踝部设于对应下肢肢体的踝部的部位;第二段踝臂设于对应下肢肢体的踝臂的部位;第三段小腿部设于对应下肢肢体的小腿部的部位;第四段膝下部设于对应下肢肢体的膝下部的部位。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段踝臂对应的压力为第一段踝部对应的压力的80%至100%;第三段小腿部对应的压力为第一段踝部对应的压力的60%至80%;第四段膝下部对应的压力为第一段踝部对应的压力的40%至60%。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压力治疗装置的制备方法,可包括: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用无缝编织连接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得到无缝连接结构,以使得无缝连接结构形成在肢体周长方向上的纵向梯度压力分布,且形成在肢体横断面上的向心梯度压力分布。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包括:将编织底纱、高线密度衬垫纱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具有衬垫编织针织结构的弹性织物区域,将编织底纱、高线密度衬垫纱以及可编织热塑性纤维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具有全编织针织结构的硬挺织物区域。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编织底纱为聚酰胺双包弹力莱卡纤维;高线密度衬垫纱为高线密度聚酰胺双包弹力莱卡纤维;可编织热塑性纤维为聚酰胺热塑纤维。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在用无缝编织连接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得到无缝连接结构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无缝连接结构中的硬挺织物区域进行温控处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温控处理对应的温控温度为40至100摄氏度,温控时长为5至20秒。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和所述硬挺织物区域为三维立体针织织造,且为无缝编织的无缝连接结构;所述无缝连接结构形成在肢体周长方向上的纵向梯度压力分布,且形成在所述肢体横断面上的向心梯度压力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织物区域和硬挺织物区域;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和所述硬挺织物区域为三维立体针织织造,且为无缝编织的无缝连接结构;所述无缝连接结构形成在肢体周长方向上的纵向梯度压力分布,且形成在所述肢体横断面上的向心梯度压力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和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分别为基于所述肢体的纵向方向织造的片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1:7;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2:6;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3:5;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4:4;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5:3;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6:2;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和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片状结构,在无缝编织时的面积配比为7: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时所采用的第一编织物包括编织底纱和高线密度衬垫纱;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在三维立体针织织造时所采用的第二编织物包括所述编织底纱、所述高线密度衬垫纱和可编织热塑性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底纱为聚酰胺双包弹力莱卡纤维;所述高线密度衬垫纱为高线密度聚酰胺双包弹力莱卡纤维;所述可编织热塑性纤维为聚酰胺热塑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织物区域对应的针织结构为衬垫编织针织结构,所述硬挺织物区域对应的针织结构为全编织针织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挺织物区域中可编织热塑性纤维的对应区段为温控处理区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处理区段对应的温控温度为40至100摄氏度,温控时长为5至20秒。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织物区域设于所述无缝连接结构中的第一位置,所述硬挺织物区域设于所述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蓉郭霞劳子僖利特尔·特雷弗唐丹王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