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6870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09:30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榕树培养;(2)榕树移植;(3)蕨类植物种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苗圃对榕树进行前期培养,通过连通的竹节内置吸水布层有效对榕树的气生根和须根的生长方向进行引导,然后进行移植;榕树成5m*5m的间隔分布,在连通的竹节的作用下,须根与气生根定向生长,均匀布满整个边坡的坡面;蕨类植物生长至成熟后并长出孢子囊,孢子囊飘落并附着坡面上,附着在榕树的气生根和须根上,发芽,由原叶体长出真叶,即孢子体,孢子体再生长为植株,从而覆盖绿化整个坡面。整个修复过程简单、利用自然做工方法,通过人工干预,在自然的传播下,绿化坡面,实现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效果良好。

Method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ock mountain

A method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ock mountain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 (1) cultivation of banyan; (2) transplanting banyan; (3) planting ferns. The invention of the banyan tree in nursery early cultivation, the growth direction through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built-in absorbent cloth layer of bamboo banyan aerial roots and fibrous roots were guided, then transplanted into intervals of 5m*5m distribution; the banyan tree, the connectivity of Bamboo under the action of fibrous roots and aerial root directional growth, even covered the whole slope slope; ferns grow to mature and grow sporangia sporangia attached and falling slope, the germination of the banyan tree root attachment gas and fibrous root, leaf, leaf from the original body length, the sporophyte, sporophyte regeneration for plants, thus covering the entire slope greening. The whole repair process is simple, using natural workmanship methods, through manual intervention, under the propagation of nature, greening slope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山体生态修复
,具体是指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在山地、丘陵和地形比较崎岖的高原开展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工程建设中,因开山劈石所形成的大量裸露石质边坡,最严重的是形成了岩石山体,既破坏了植被,又损害了生态景观。目前,在岩石山体上进行生态防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挂网喷植技术,挂网喷植技术过程复杂,且喷植技术造价高,养护成本高,且在工程的后续管理上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不符合可持续生态护坡的要求。为此人们开始采用其他方法对岩石山体进行生态防护。如专利号为CN201310023161.8的专利“一种石质边坡的生物防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边坡现状分析及安全性评估;2)苗木预培;3)鸟巢式布局;4)仿生巢穴建设;5)配方栽植;6)群落形成。其主要是根据鸟巢的力学原理布置苗木栽植点位,设置成大乔木做点、花灌木做线、地被及草本做面的点线面一体式布局;但是岩石山体本身几乎全部是裸露的石质边坡,大乔木做点、花灌木做线的种植过程中难度极大,成本一样居高不下,而且苗木的存活率极低。如专利号为CN201010135991.6的专利“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其通过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然后在坡面钻孔,采挖乡土灌草植物,将挖取的植株摘除顶部的叶片或羽片后,移植到边坡上的孔洞内;然后将土和马尾松的种子,按质量比3~5∶1混合,均匀撒在边坡上,使每平方米撒有8-12粒马尾松种子,常规维护;在边坡周围、截水沟周围,移植高度为35-50cm的乡土灌木或者乔木树种,常规维护。其过程相对复杂,且该专利适用于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而不适用与岩石山体。其中,将土和马尾松的种子,按质量比3~5∶1混合,均匀撒在边坡上,使每平方米撒有8-12粒马尾松种子,也是采用喷植技术,其过程难度大,且技术造价、养护成本高,特别是针对于本身几乎全部是裸露的石质边坡的岩石山体,实现难度更大。因此,设计一款过程简单、成本低廉,生态修复效果良好,且能够适用于岩石山体的生态修复方法是本专利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其过程简单、成本低廉,生态修复效果良好,且能够适用于岩石山体的生态修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榕树培养:(1.1)在苗圃对榕树进行前期培养,采用种植容器进行榕树培植,种植土采用椰子壳腐土,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设置成平面状,种植容器的侧边分布设有多个相应的气生根控根孔,每个气根控制孔上连接有连通的竹节用于气生根生长方向引导;(1.2)在榕树长出须根后,通过人工将榕树的须根往两侧排布,并将须根容纳入相应的连通的竹节进行须根引导,通过连通的竹节对须根的生长方向进行引导;所述种植容器采用塑料种植容器,所述连通的竹节内侧壁覆盖设有一层相应的吸水布层,通过往所述吸水布层加水,保持吸水布层湿润;(2)榕树移植:在3-9月份,将培养完成的榕树移植悬挂到边坡的坡面上,将种植容器设置成平面状的一侧贴紧坡面进行悬挂,种植容器之间成5m*5m的间隔进行均匀分布设置,种植土湿度保持90%以上,种植后1个月内,通过人工喷水,保持种植土的湿度和竹节内侧吸水布层的湿度;(3)蕨类植物种植:在榕树移植到边坡的坡面后,在坡顶并排种植培育至少两排以上蕨类植物,蕨类种植间隔控制在1米3株,相邻两排蕨类植物之间错开种植,蕨类植物选择规格为25*15大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栽植基质采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基质中可加入蛭石或珍珠岩,生长期间:7~10天一次进行追肥,浓度不超过1%。所述蕨类植物选用肾蕨、鸟巢蕨、铁线蕨中的一种。所述榕树选用大叶榕、小叶榕、高山榕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在苗圃对榕树进行前期培养,通过连通的竹节内置吸水布层有效对榕树的气生根和须根的生长方向进行引导,然后进行移植,种植容器采用塑料种植容器、种植土采用椰子壳腐土,可较好的保持种植土的水份,并在种植后1个月内,通过人工喷水,保持种植土的湿度和竹节内侧吸水布层的湿度,确保移植后的榕树存活率;在苗木移植1个月后,其须根与气生根开始分布到边坡的坡面上,榕树成5m*5m的间隔分布,在连通的竹节的作用下,须根与气生根定向生长,均匀布满整个边坡的坡面;蕨类植物生长至成熟后并长出孢子囊,孢子囊飘落并附着坡面上,附着在榕树的气生根和须根上,由于岩石山体坡面具有不规则形状,根系与坡面之间会形成容纳部分灰尘、粉尘或榕树本身的落叶等的空间,形成以供蕨类植物生长存活的基质,且榕树气生根和须根与坡面之间会形成潮湿环境,这样一来,孢子囊飘落并附着坡面的气生根上就会开始发芽,由原叶体长出真叶,即孢子体,孢子体再生长为植株,从而覆盖绿化整个坡面。整个修复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利用自然做工方法,通过人工干预,在自然的传播下,绿化坡面,实现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效果良好,且能够适用于岩石山体的生态修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实施例一:坡面长20m,高度20m;树种:肾蕨,规格25*15,株数45株;小叶榕,规格地径2-3CM,株数16株。具体种植步骤如下:(1)榕树培养:(1.1)在苗圃对榕树进行前期培养,采用种植容器进行榕树培植,种植土采用椰子壳腐土,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设置成平面状,种植容器的侧边分布设有多个相应的气生根控根孔,每个气根控制孔上连接有连通的竹节用于气生根生长方向引导;(1.2)在榕树长出须根后,通过人工将榕树的须根往两侧排布,并将须根容纳入相应的连通的竹节进行须根引导,通过连通的竹节对须根的生长方向进行引导;所述种植容器采用塑料种植容器,所述连通的竹节内侧壁覆盖设有一层相应的吸水布层,通过往所述吸水布层加水,保持吸水布层湿润;(2)榕树移植:在4月份,将培养完成的榕树移植悬挂到边坡的坡面上,将种植容器设置成平面状的一侧贴紧坡面进行悬挂,种植容器之间成5m*5m的间隔进行均匀分布设置,种植土湿度保持90%以上,种植后28内,通过人工喷水,保持种植土的湿度和竹节内侧吸水布层的湿度;(3)蕨类植物种植:在榕树移植到边坡的坡面后,在坡顶并排种植培育至少两排以上蕨类植物,蕨类种植间隔控制在1米3株,相邻两排蕨类植物之间错开种植,蕨类植物栽植基质采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基质中可加入蛭石或珍珠岩,生长期间:8天一次进行追肥,浓度不超过1%。由于在连通的竹节的作用下,须根与气生根呈定向生长,在小叶榕种移植200天后,小叶榕长出的根系均匀分布到大部分岩石山体坡面,在小叶榕种移植350天后,小叶榕长出的根系均匀布满岩石山体坡面,在小叶榕根系均匀布满岩石山体坡面的过程中,大部分肾蕨成熟并长出孢子囊,肾蕨的孢子囊开始飘落并附着坡面的小叶榕的根系上,并开始发芽,由原叶体长出真叶,孢子体再生长为植株,经过18个月后覆盖绿化整个坡面。实施例二:坡面长25m,高度20m;树种:铁线蕨,规格25*15,株数45株;高山榕,规格地径2-3CM,株数20株。具体种植步骤如下:(1)榕树培养:(1.1)在苗圃对榕树进行前期培养,采用种植容器进行榕树培植,种植土采用椰子壳腐土,所述种植容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1)榕树培养:(1.1)在苗圃对榕树进行前期培养,采用种植容器进行榕树培植,种植土采用椰子壳腐土,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设置成平面状,种植容器的侧边分布设有多个相应的气生根控根孔,每个气根控制孔上连接有连通的竹节用于气生根生长方向引导;(1.2)在榕树长出须根后,通过人工将榕树的须根往两侧排布,并将须根容纳入相应的连通的竹节进行须根引导,通过连通的竹节对须根的生长方向进行引导;所述种植容器采用塑料种植容器,所述连通的竹节内侧壁覆盖设有一层相应的吸水布层,通过往所述吸水布层加水,保持吸水布层湿润;(2)榕树移植:在3‑9月份,将培养完成的榕树移植悬挂到边坡的坡面上,将种植容器设置成平面状的一侧贴紧坡面进行悬挂,种植容器之间成5m*5m的间隔进行均匀分布设置,种植土湿度保持90%以上,种植后1个月内,通过人工喷水,保持种植土的湿度和竹节内侧吸水布层的湿度;(3)蕨类植物种植:在榕树移植到边坡的坡面后,在坡顶并排种植培育至少两排以上蕨类植物,蕨类种植间隔控制在1米3株,相邻两排蕨类植物之间错开种植,蕨类植物选择规格为25*15大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栽植基质采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基质中可加入蛭石或珍珠岩,生长期间:7~10天一次进行追肥,浓度不超过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1)榕树培养:(1.1)在苗圃对榕树进行前期培养,采用种植容器进行榕树培植,种植土采用椰子壳腐土,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设置成平面状,种植容器的侧边分布设有多个相应的气生根控根孔,每个气根控制孔上连接有连通的竹节用于气生根生长方向引导;(1.2)在榕树长出须根后,通过人工将榕树的须根往两侧排布,并将须根容纳入相应的连通的竹节进行须根引导,通过连通的竹节对须根的生长方向进行引导;所述种植容器采用塑料种植容器,所述连通的竹节内侧壁覆盖设有一层相应的吸水布层,通过往所述吸水布层加水,保持吸水布层湿润;(2)榕树移植:在3-9月份,将培养完成的榕树移植悬挂到边坡的坡面上,将种植容器设置成平面状的一侧贴紧坡面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明黄杰韩惠强吴汉民陈清德杨国明郑海木洪赐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