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6857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是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它主要是提供一种水淹除虫的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a、沤肥:种植绿肥,种植前对田地进行翻耕、晒田,放水入田维持6~8天;b、旋耕、插秧:旋耕平整,插秧,并保持稻田水位在1.8~2.2cm;c、逐级水淹除虫:插秧12~16天秧苗扎根后,逐级放水入田淹没水稻,维持高水位23‑25小时进行水淹除虫;d、多次水淹:每隔14~16天进行一次逐级水淹除虫;孕穗、扬花期过后的一次水淹除虫的淹水水位位于稻穗下方10cm;e、人工除草;f、收割。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利用梯田地势差逐级水淹除虫,节水、节能、生态环保的特点,主要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生态除虫。

Efficient water saving ecological insect killing method for rice under terrace pattern

The name of the invention is a high-efficiency water saving ecological insect killing method for rice under terrace mod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ice planting. It mainly provides a method of water flooding and insect killing. Its main features are: A, planting green manure, compost before planting of fields were plowing, field drying, water into the fields to maintain 6 ~ 8 days; B, rotary tillage, rotary tillage transplanting: transplanting, smooth, and keep the water level in the paddy field of 1.8 ~ 2.2cm; C, step by step flooded insecticides: 12 ~ 16 days of transplanting seedling roots, step by step into the water flooded rice field,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23 25 hours were flooded, flooded several times: D control; every 14 to 16 days for a step by step flooded deinsectization; a water bug flooded water level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s in rice after 10cm e, people working below; weed; F, harvest.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terrace topography, gradual water flooding and insect pest prevention, water saving, energy sav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is mainly used for the ecological insect killing in the process of rice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
,涉及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除虫环节,具体是一种用于梯田模式下高效节水生态的水稻除虫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田化学农药除虫高效快捷,但农民的农业知识匮乏,过多或重复施用高毒、高残留及复配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造成大米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使农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稻田生态持续遭到破坏,水稻病虫害耐药性逐渐增强。水稻农药除虫将导致稻田生态恶性循环。稻渔共作是水稻种植与蟹、虾、鱼等水生经济动物养殖二者互利共作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稻田里的各种昆虫为鱼、虾、蟹等提供食物,鱼、虾、蟹等在稻田活动一方面起到翻松稻田泥土以及增加水中溶解氧的作用,另一方面捕食稻田害虫、杂草,粪便又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稻鸭共作技术是指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松土,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稻渔共作生产模式,稻田的水要维持20-40cm水深,以保证鱼、虾等在田间自然游动。但水稻分裂期稻田水过多不利于水稻分裂。其次夏季高温,稻田水温极高,为了保证鱼虾不至于因水温过高死亡,必需在稻田开挖鱼凼、鱼沟,这样会造成大量良田流失,减少水稻耕作面积,并且不利于水稻机械化耕作。鱼、虾、蟹等对于水稻害虫防治效果有限并不能完全替代农药,仅可捕食水面部分的水稻害虫,对于高出水面部分的稻叶上的害虫无法捕食。稻鸭共作生产模式,农户稻田一般不在家附近,稻田养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管理成本。鸭子放的过早,鸭子会踩伤、啄伤水稻幼苗;鸭子放的过晚,起不到幼苗期除虫、除草的作用;水稻抽穗后必须将鸭子赶出稻田,否则鸭子会啄食稻穗;水稻较高部位的害虫鸭子无法啄食并不能完全替代农药;很多田间的小青蛙等益虫也遭到鸭子啄食。鉴于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田生态环境破坏、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探索一套防效好,又能维持和改善农田生态,促进水稻的可持续性生产的生态除虫、绿色除虫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进行的开发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田水淹除虫的方法,该方法完全不施用农药实现稻田除虫,保护稻田生态,生产绿色环保的优质大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用于蓄水水库外侧的梯田稻田地,水库与相邻稻田间设有供水管道,较高地势的稻田排水口与相邻的较低地势的稻田进水口相连,稻田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设有控制闸阀,稻田的田埂表层高于稻田的田面1~1.2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沤肥: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在田里种植绿肥或者养鸡、鸭等产生粪便肥地,在下一季水稻种植前,对田地进行翻耕、晒田,放水入田,使土块和绿肥完全淹没,维持6~8天,淹死土壤及稻茬中害虫、发酵绿肥;b、旋耕、插秧:将秧田旋耕平整,按照行距28-30cm、株距10-11cm进行南北方向插秧,并保持稻田水位在1.8~2.2cm;c、逐级水淹除虫:插秧12~16天秧苗扎根后,将水先放入高地势的稻田淹没水稻,水位要没过秧苗尖部,维持高水位23-25小时进行水淹除虫;之后再将水排入相邻低地势的稻田按上述要求进行水淹除虫;直至最低地势的稻田完成水淹除虫;d、多次水淹: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每隔14~16天按第c步骤进行一次逐级水淹除虫,但应避开孕穗、扬花期;孕穗、扬花期过后的一次水淹除虫,淹水水位位于稻穗下方10cm;e、除草: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采用人工除草;f、收割:稻穗成熟后,烤田后进行水稻收割。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第a步骤所述的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在田里种植绿肥苜蓿之前,先灌水没过稻茬,维持6~8天,淹死残留在稻茬中的害虫。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第a步骤所述的绿肥是苜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第b步骤所述的秧田旋耕平整前施农家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第c、d步骤所述的最低地势的稻田完成水淹除虫后,将水汇集排入鱼塘养鱼,做到不浪费一滴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第c、d步骤所述的放水入田淹没水稻应在3-4小时内完成。水稻不同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经济作物,具有独特的耐淹机制,普通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稻,没顶淹一般可以淹7天,有些特殊品种甚至可长达14天以上。庄稼害虫大多为陆生昆虫,水稻害虫均无法在水中隔绝空气存活较长时间。因此利用水稻的耐淹特性,将淹水时间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不会影响水稻产量,却可真正实现不打农药,完全消除水稻害虫的目的。我国虽地大,但地形复杂,可耕种面积小;可耕种面积中梯田又占有很大比重。梯田多位于丘陵地区,地势高低不平,地块小而多。因此利用梯田的地势高差,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即可逐级淹没除虫;由于梯田田块大多较小的特点,不需要很多水即可完全淹没每一块稻田,最终实现节能、高效、节水、生态除虫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⑴稻田旋耕前灌水沤肥、水淹杀虫;⑵水稻生长过程中,水淹除虫,完全除虫,绝对不施农药、化肥,生态环保;⑶稻田为梯田,利用地势差逐级水淹除虫,节水、节能。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生态除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库及稻田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库及稻田的剖视图。图中:1-水库,2-排水涵管,3-排水涵管,4-埂堤,5-鱼塘,6-稻田,7-堤坝。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用于蓄水水库外侧的梯田稻田地。如图1、图2所示,水库1与相邻稻田间设有供水管道,供水管道由埋在堤坝7里的排水涵管2构成,较高地势的稻田排水口与相邻的较低地势的稻田进水口通过排水涵管3相连,稻田6的进水口、排水口之间的排水涵管3上均设有控制闸阀,稻田6的埂堤4表层高于稻田6的田面1~1.2米,最低地势的稻田通过排水涵管3与鱼塘5连通。本专利技术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沤肥: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在田里种植绿肥或者养鸡、鸭等。利用绿肥发酵及鸡鸭等产生的粪便肥地。在下一季水稻种植前,对田地进行翻耕、晒田,放水入田,使土块和绿肥、鸡鸭等粪便完全淹没,维持6~8天,淹死土壤及稻茬中害虫、发酵绿肥和鸡鸭粪便;b、旋耕、插秧:将秧田旋耕平整,按照行距28-30cm、株距10-11cm进行南北方向插秧,并保持稻田水位在1.8~2.2cm;c、逐级水淹除虫:插秧12~16天秧苗扎根后,将水先放入高地势的稻田淹没水稻,水位要没过秧苗尖部,维持高水位23-25小时进行水淹除虫;之后再将水排入相邻低地势的稻田按上述要求进行水淹除虫;直至最低地势的稻田完成水淹除虫;d、多次水淹: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每隔14~16天按第c步骤进行一次逐级水淹除虫,但应避开孕穗、扬花期;孕穗、扬花期过后的一次水淹除虫,淹水水位位于稻穗下方10cm;e、除草: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采用人工除草;f、收割:稻穗成熟后,烤田后进行水稻收割。上述第a步骤中,可以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在田里种植绿肥苜蓿之前,先灌水没过稻茬,维持6~8天,淹死残留在稻茬中的害虫。上述第a步骤中所述的绿肥是苜蓿,也可以是其他绿肥。上述第b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用于蓄水水库外侧的梯田稻田地,水库与相邻稻田间设有供水管道,较高地势的稻田排水口与相邻的较低地势的稻田进水口相连,稻田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设有控制闸阀,稻田的田埂表层高于稻田的田面1~1.2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沤肥: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在田里种植绿肥或者养鸡、鸭等产生粪便肥地,在下一季水稻种植前,对田地进行翻耕、晒田,放水入田,使土块和绿肥完全淹没,维持6~8天;b、旋耕、插秧:将秧田旋耕平整,按照行距28‑30cm、株距10‑11cm进行南北方向插秧,并保持稻田水位在1.8~2.2cm;c、逐级水淹除虫:插秧12~16天秧苗扎根后,将水先放入高地势的稻田淹没水稻,水位要没过秧苗尖部,维持高水位23‑25小时进行水淹除虫;之后再将水排入相邻低地势的稻田按上述要求进行水淹除虫;直至最低地势的稻田完成水淹除虫;d、多次水淹: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每隔14~16天按第c步骤进行一次逐级水淹除虫,但应避开孕穗、扬花期;孕穗、扬花期过后的一次水淹除虫,淹水水位位于稻穗下方10cm;e、除草: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采用人工除草;f、收割:稻穗成熟后,烤田后进行水稻收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田模式下水稻高效节水生态除虫方法,用于蓄水水库外侧的梯田稻田地,水库与相邻稻田间设有供水管道,较高地势的稻田排水口与相邻的较低地势的稻田进水口相连,稻田的进水口、排水口均设有控制闸阀,稻田的田埂表层高于稻田的田面1~1.2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沤肥: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在田里种植绿肥或者养鸡、鸭等产生粪便肥地,在下一季水稻种植前,对田地进行翻耕、晒田,放水入田,使土块和绿肥完全淹没,维持6~8天;b、旋耕、插秧:将秧田旋耕平整,按照行距28-30cm、株距10-11cm进行南北方向插秧,并保持稻田水位在1.8~2.2cm;c、逐级水淹除虫:插秧12~16天秧苗扎根后,将水先放入高地势的稻田淹没水稻,水位要没过秧苗尖部,维持高水位23-25小时进行水淹除虫;之后再将水排入相邻低地势的稻田按上述要求进行水淹除虫;直至最低地势的稻田完成水淹除虫;d、多次水淹: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每隔14~16天按第c步骤进行一次逐级水淹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付全邓君豪谭必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卧龙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