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出口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6571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角出口连接器组件。更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包括具有斜壁的外壳的连接器组件。该斜壁通过基本上接触折叠的扁平缆线的整个折叠的边缘,来帮助保持该扁平缆线的折叠。具有斜壁的外壳能够可拆卸地附接到连接器组件的其余部分。(*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ight angle outlet connecto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tangular outlet connector assembly. More specifically, a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housing having an oblique wall is disclosed. The inclined wall helps to maintain the folding of the flat cable by substantially folding the entire folded edge of the flat cable that is folded in contact. A housing with a slanted wall can be removably attached to the rest of the connecto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角出口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整体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地,涉及直角出口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常常用于将信号承载缆线与输入或输出端口配合。在一些应用中,许多连接器被设置在有限的空间内,或难以触及连接器所配合的表面。扁平状或带状缆线可能特别容易缠结或扭曲。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其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配合侧以及后侧;设置在第一外壳内的多个竖直间隔开的电路板缆线组件,每个电路板缆线包括印刷电路板(PCB),该印刷电路板包括上表面、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设置在第一外壳的配合侧处用于接合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以及与配合端相对的缆线端、设置在配合端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用于接合配合连接器的端子的第一多个导电接触垫,以及设置在缆线端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第一多个导电接触垫的第二多个导电接触垫;以及一对扁平屏蔽缆线,每根屏蔽缆线包括多个绝缘导体,每个绝缘导体包括由电介质材料围绕的中心导体,以及设置在屏蔽缆线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一导电屏蔽膜和第二导电屏蔽膜,该对屏蔽缆线中的中心导体的暴露端端接于第二多个导电接触垫处。该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可拆卸地附接到第一外壳,并且包括面向第一外壳的后侧的输入侧、所述一对屏蔽缆线从其离开第二外壳的出口侧,以及斜壁,所述一对屏蔽缆线在第二外壳内折叠,从而形成折叠的边缘,该斜壁通过基本上沿整个折叠的边缘接触一对屏蔽缆线来保持折叠。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外壳、固定在第一外壳内的多个端子、可拆卸地附接到第一外壳并且包括斜壁的第二外壳、以及扁平缆线,所述扁平缆线设置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并且包括端接于所述多个端子处的多根电线,所述扁平缆线在第二外壳内折叠,从而形成折叠的边缘,所述斜壁通过基本上沿整个折叠的边缘接触扁平缆线来保持折叠。在又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可拆卸地附接到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外壳的连接器附接装置,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外壳内的折叠的扁平缆线,所述连接器附接装置包括斜壁,所述斜壁与所述连接器附接装置的至少一个最外表面成锐角,使得当所述连接器附接装置可拆卸地附接到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外壳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内并形成折叠的边缘的折叠的扁平缆线,所述斜壁通过基本上沿整个折叠的边缘接触所述扁平缆线来保持折叠。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顶部透视图。图2为另一种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顶部透视图。图3为接触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斜壁的扁平缆线的顶部平面示意图。图4为接触图2中的连接器组件的斜壁的扁平缆线的示意性侧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一种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顶部透视图。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50。第一外壳110具有配合侧112和后侧114,并且包括多个印刷电路板(PCB)120,该印刷电路板具有导电接触垫122、电连接件124、和狭槽130。第二外壳150包括斜壁160、闩锁170、和第二闩锁180。第一外壳110包括多个PCB120。每个PCB具有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多个导电接触垫122。导电接触垫122位于第一外壳110的配合侧112和第一外壳114的后侧114两者附近。为了便于说明,未示出位于PCB120的后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导电接触垫。导电接触垫122通过电连接件124电连接至它们在PCB120的同一表面的相对侧上或在该PCB的相对表面的同一侧上的对应接触垫。例如,上部PCB配合侧上表面上的最左边的(从图1的角度看)导电接触垫经由电连接件电连接至上部PCB后侧上表面上的最左边的导电接触垫。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连接件124可为通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上部PCB配合侧上表面上的最左边的导电接触垫穿过通孔电连接至上部PCB配合侧下表面上的最左边的导电接触垫。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将通孔和导电路径相组合。可在每个PCB上使用任何合适数量的导电接触垫122。PCB120的每个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导电接触垫12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似地,每个PCB120的对应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导电接触垫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导电接触垫122和电连接件124可为任何合适的或常规的导电材料诸如铜,并且可因电学性质诸如具有高导电性(或换句话讲,具有低电阻率)而被选择。导电接触垫122不需要为基本上矩形的,并且可为任何合适的形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电接触垫122的尺寸、形状或两者有所不同。尽管图1中将电连接件124描绘成基本上直的导电路径,但不需要必须如此,该路径可基于设计考虑而改变。PCB的基板材料可为任何合适的非导电材料,诸如玻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两个或更多个PCB120可被竖直地间隔开并安装在第一外壳110内以保持间距。PCB120可装配到第一外壳110中的狭槽或凹槽中,可利用粘合剂附接到外壳侧面,或者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适当位置,包括通过使用安装螺钉和螺柱。一对扁平屏蔽缆线具有多个绝缘导体,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未示出这对扁平屏蔽缆线。绝缘导体是由电介质材料围绕的中心导体。导电屏蔽膜设置在屏蔽缆线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以防止周边辐射影响信号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辐射泄漏到环境中。扁平屏蔽缆线具有暴露端,其中一对扁平屏蔽缆线中的每根屏蔽缆线的暴露端端接于PCB120后侧的上表面上以及PCB120后侧的下表面上的导电接触垫122组(即,端子)。扁平屏蔽缆线的暴露端可被焊接或以其他方式永久性地或半永久性地连接到导电接触垫122,从而提供从PCB120到扁平屏蔽缆线内的导体的合适的信号传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扁平屏蔽缆线的暴露端的数量可对应于导电接触垫122的数量。该PCB连同附接的一对屏蔽缆线一起可被认为是电路板缆线组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取代一对扁平屏蔽缆线而将单根扁平屏蔽缆线经由导电接触垫附接到PCB12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根或多根缆线可不被屏蔽。第二外壳150包括斜壁160。斜壁160可与第二外壳150的一个或多个最外表面形成锐角。根据本申请的目的,斜壁与第二外壳的一个或多个最外表面形成锐角是指斜壁基本上位于第一平面内,并且第二外壳的最外表面基本上位于第二平面内,并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形成锐角。斜壁160相对于第二外壳150背表面的倾斜度(或者在另一种意义上,二者之间的角度)可被构造成任何所需的倾斜度。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斜壁160相对于第二外壳150背表面的倾斜度可为大约4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测量或描述斜壁160的平面相对于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外壳150的前表面的入口平面的角度可为有用的。第二外壳还包括闩锁170和第二闩锁180。闩锁170和第二闩锁180被设计成或被构造成可拆卸地装配到狭槽130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闩锁170和第二闩锁180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尺寸和形状并且在第二外壳150上对称定位,从而使第二外壳150以如下两种配置中的任一种配置与第一外壳110连接:如图1所示,或围绕连接轴线(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旋转180°。闩锁可为任何合适的连接机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闩锁可被设计成易于拆卸但仍可牢固地附接。闩锁可具有断开机构诸如按钮或凸块,其中按压、滑动或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角出口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配合侧,以及后侧;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多个竖直间隔开的电路板缆线组件,每个电路板缆线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配合侧处用于接合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以及与所述配合端相对的缆线端、设置在所述配合端处的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用于接合配合连接器的端子的第一多个导电接触垫、以及设置在所述缆线端处的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多个导电接触垫的第二多个导电接触垫;和一对扁平屏蔽缆线,每根屏蔽缆线包括多个绝缘导体,每个绝缘导体包括由电介质材料围绕的中心导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屏蔽缆线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一导电屏蔽膜和第二导电屏蔽膜,所述一对屏蔽缆线中的所述中心导体的暴露端端接在所述第二多个导电接触垫处;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外壳,并且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后侧的输入侧、所述一对屏蔽缆线从其离开所述第二外壳的出口侧,以及斜壁,所述一对屏蔽缆线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折叠,从而形成折叠的边缘,所述斜壁通过沿整个所述折叠的边缘接触所述一对屏蔽缆线来保持所述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31 US 61/922,165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配合侧,以及后侧;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多个竖直间隔开的电路板缆线组件,每个电路板缆线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配合侧处用于接合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以及与所述配合端相对的缆线端、设置在所述配合端处的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用于接合配合连接器的端子的第一多个导电接触垫、以及设置在所述缆线端处的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多个导电接触垫的第二多个导电接触垫;和一对扁平屏蔽缆线,每根屏蔽缆线包括多个绝缘导体,每个绝缘导体包括由电介质材料围绕的中心导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屏蔽缆线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一导电屏蔽膜和第二导电屏蔽膜,所述一对屏蔽缆线中的所述中心导体的暴露端端接在所述第二多个导电接触垫处;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外壳,并且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后侧的输入侧、所述一对屏蔽缆线从其离开所述第二外壳的出口侧,以及斜壁,所述一对屏蔽缆线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折叠,从而形成折叠的边缘,所述斜壁通过沿整个所述折叠的边缘接触所述一对屏蔽缆线来保持所述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内的所述一对扁平屏蔽缆线沿水平面延伸,所述斜壁与所述水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H·李S·班德胡D·L·多伊乔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