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948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31 11:09
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传动方式采用电传动,六个驱动轮全部采用交流异步电机进行驱动。整车包括车架、走台、货箱、电动轮组、驱动电动轮组的电传动系统和冷却系统,车架主要包括“两纵八横”及车架附属焊接件总成等,“两纵”为两个相同并平行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纵梁主要为变截面箱型梁;“八横”为水箱支座、柴油机支撑梁、转向支撑梁、龙门梁、举升支撑梁、中部连接工字梁、后桥连接箱型梁和货箱支座。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在确保整车钢结构件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整车使用油耗。前车架与后车架为刚性一体结构,配合六个电动轮的分布,整个车架的受力更均衡,这使得自卸车在行驶时更平稳。

Six wheel drive dump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x wheel driving dump truck, the transmission mode adopts an electric drive, and the six driving wheels are all driven by an alternating current asynchronous motor. The vehicle includes a frame, platform, container, electric wheel, electric drive wheel of the electric drive system and cooling system, the frame includes eight horizontal and two vertical frame attached welding assembly, the \two vertical\ into two identical and parallel to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and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s, longitudinal main variable cross section of box girder; \eight horizontal\ for tank diesel engine bearing, a supporting beam, a supporting beam, beam steering, lifting Longmen supporting beam, the middle connecting I-beams, after bridge box girder and box bearing.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the whole vehicle can greatly reduce the fuel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vehicle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trength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vehicle. The front frame and the back frame are rigid integrated stru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ix electric wheels is more balanced, and the whole truck is more balanced, which makes the dump truck more stable when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卸车,尤其是六轮驱动的自卸车。
技术介绍
车架本体是整车的承载主体,整车各系统均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车架本体上,故使用过程中车架本体集中承受车内外的各种载荷。特别是自卸车,基于其恶劣的使用工况,对上装多拉的强烈需求,导致上装越做越大,需求轴距越来越长,对车架的刚度和强度提出更高要求。现有自卸车一般为四驱动自卸车,也就是说自卸车的车架中,前车架设有两个驱动轮,后车架设有两个驱动轮,而且车轮采用机械驱动,该种驱动方式不仅无法满足车轮载荷相对平衡的要求,而且动力学性能和平顺性都较差,无法满足自卸车在恶劣工况条件的路面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六个驱动轮的载荷相对平衡,能够在泥潭和波浪路面等恶劣工况条件发挥最大粘着牵引力,六轮全部采用独立悬挂技术,提高了自卸车的动力学性能和平顺性;电传动系统采用水冷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包括车架、走台、货箱、电动轮组、驱动电动轮组的电传动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支撑走台的前车架和用于支撑货箱的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为一体结构,所述车架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走台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驾驶室,走台的顶部位置于驾驶室的后方设有变流器,走台的顶部于变流器的左侧设有电器柜,走台的顶部于变流器的右侧设有电阻箱;走台的顶部于驾驶室的前方设有空滤器;电动轮组分为三组,分别是前轮、中轮和后轮,整车采用三个不同的驱动控制器控制前轮、中轮、后轮;前轮通过独立烛式悬挂与车架连接,两前轮之前设有转向缸及转向拉杆,实现前轮转向功能;中轮、后轮中每个后轮都分别由两个悬挂缸与车架连接,车架同侧中轮和后轮的悬挂缸通过四通阀连接;电传动系统中,交流发电机同柴油机机械连接,当柴油机驱动同步发电机转动时产生三相交流电,供给牵引变流器,牵引变流器经过整流器整流后通过六路相互独立的VVVF逆变装置,将主发电机输入的不可控三相交流电变换成为电压、频率可控的三相交流电,分别驱动六台牵引电机,六台牵引电机通过六个减速器将力矩传递给六个独立轮胎,驱动车辆前进;电传动系统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水箱、水泵、分水器和冷却管路;水泵将通过散热器冷却后的低温水通过分水器的下水室送到六台牵引电机和变流器中,将与牵引电机和变流器冷进行热交换后的高温水通过分水器的上水室送到散热器中冷却,形成冷却回路。本专利技术自卸车是一款适应于高海拔气候条件的电传动自卸车,自重较世界同类知名品牌轻15吨左右;整车采用6×6交流电驱动技术,每个车轮都带动力,整车动力均匀分布在前、中、后轮上;整车动力性能强劲,最大爬坡度可以达到30%,整车满载工况下在8%坡道上的稳定车速可以达到14km/h;整车采用三个不同的驱动控制器控制前轮、中轮、后轮,当前轮、中轮、后轮任意一组出现故障或者陷入泥潭无法给出动力的情况下,整车仍然可以保留有三分之二的动力;整车采用交流电驱动,与机械传动相比,电传动效率更高,传动结构更简单,后期的维护费用更低;电传动系统采用水冷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纵梁为箱型结构,第一纵梁包括第一顶封板、第一底封板、第一外封板、第一内封板、第一前封板和第一后封板,第一外封板和第一内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一外封板和第一内封板的前车段宽度小于后车段宽度,第一顶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一顶封板的后车段通过斜面向第一顶封板的前车段过渡,所述第一底封板为平板;所述第二纵梁为箱型结构,第二纵梁包括第二顶封板、第二底封板、第二外封板、第二内封板、第二前封板和第二后封板,第二外封板和第二内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二外封板和第二内封板的前车段宽度小于后车段宽度,第二顶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二顶封板的后车段通过斜面向第二顶封板的前车段过渡,所述第二底封板为平板;所述第一顶封板和第二顶封板的后端通过第一后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顶封板、第二顶封板和第一后连接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底封板和第二底封板的后端通过第二后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底封板、第二底封板和第二后连接板为一体结构;所述车架的前端于第一纵梁的外侧设有用于支承柴油机水箱、散热器罩、走台立柱、扶梯的第一水箱支座,第一水箱支座焊接在第一外封板上;所述车架的前端于第二纵梁的外侧设有用于支承柴油机水箱、散热器罩、走台立柱、扶梯的第二水箱支座,第二水箱支座焊接在第二外封板上;所述车架的前端于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柴油机的柴油机支撑梁,柴油机支撑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内封板和第二内封板上;所述前车架的中间于第一纵梁的外侧设有第一支臂,第一支臂焊接在第一外封板上,第一支臂与第一水箱支座组成用于支撑液压箱的液压箱支撑座;所述前车架的中间于第二纵梁的外侧设有第二支臂,第二支臂焊接在第二外封板上,第二支臂与第二水箱支座组成用于支撑燃油箱的燃油箱支撑座;所述车架上与前车架与后车架的连接处设有龙门梁,所述龙门梁包括焊接在第一顶封板上的第一竖梁、焊接在第二顶封板上的第二竖梁和连接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横梁,所述横梁上焊接有安装座,所述第一竖梁的外侧设有第一前悬挂缸安装板,所述第二竖梁的外侧设有第二前悬挂缸安装板;所述前车架上与第一支臂与龙门梁之间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系统的转向支撑梁,所述转向支撑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内封板和第二内封板上;所述后车架上于后车架的前端位置设有用于安装举升柱的举升支撑梁,所述举升支撑梁为工字梁,举升支撑梁位于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举升支撑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内封板和第二内封板上,举升支撑梁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举升柱铰接座;所述后车架的中间位置设有中部连接工字梁,中部连接工字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内封板和第二内封板上;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货箱支座,所述货箱支座包括货箱固定板和焊接在货箱固定板上的尾销轴套,其中一个货箱支座焊接在第一纵梁的后端,另一个货箱支座焊接在第二纵梁的后端;所述中部连接工字梁与货箱支座之间设有四个电动轮安装座,其中两个电动轮安装座设置在第一纵梁的外侧,其中两个电动轮安装座设置在第二纵梁的外侧,固定在第一纵梁上的电动轮安装座与固定在第二纵梁上的电动轮安装座一一对应,对应的两个电动轮安装座为一组,在两组电动轮安装座之间设有后桥连接箱型梁,后桥连接箱型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内封板和第二内封板上;所述第一水箱支座和第二水箱支架的前方设有散热器支座。本专利技术六轮驱动车架结构中,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在确保整车钢结构件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将整车重量减少至51吨,大大降低了整车使用油耗。前车架与后车架为刚性一体结构,配合六个电动轮的分布,整个车架的受力更均衡,自卸车在重载情时轴荷比:前轴32%,中轴34%,后轴34%,这使得自卸车在行驶时更平稳;车架上设备布置保持左右对称布置,车架左右承受的重量基本保持一致。作为改进,所述龙门梁为箱型结构,包括龙门顶板、龙门底板、龙门前板和龙门后板,所述龙门顶板呈门形结构,由钢板弯折成型,所述龙门低板呈门形结构,由钢板弯折成型。作为改进,所述龙门顶板的两端呈三角形,龙门顶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顶封板和第二顶封板上。作为改进,所述后车架与第一顶封板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包括车架、走台、货箱、电动轮组、驱动电动轮组的电传动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支撑走台的前车架和用于支撑货箱的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为一体结构,所述车架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台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驾驶室,走台的顶部位置于驾驶室的后方设有变流器,走台的顶部于变流器的左侧设有电器柜,走台的顶部于变流器的右侧设有电阻箱;走台的顶部于驾驶室的前方设有空滤器;电动轮组分为三组,分别是前轮、中轮和后轮,整车采用三个不同的驱动控制器控制前轮、中轮、后轮;前轮通过独立烛式悬挂与车架连接,两前轮之前设有转向缸及转向拉杆,实现前轮转向功能;中轮、后轮中每个后轮都分别由两个悬挂缸与车架连接,车架同侧中轮和后轮的悬挂缸通过四通阀连接;电传动系统中,交流发电机同柴油机机械连接,当柴油机驱动同步发电机转动时产生三相交流电,供给牵引变流器,牵引变流器经过整流器整流后通过六路相互独立的VVVF逆变装置,将主发电机输入的不可控三相交流电变换成为电压、频率可控的三相交流电,分别驱动六台牵引电机,六台牵引电机通过六个减速器将力矩传递给六个独立轮胎,驱动车辆前进;其中牵引电机为交流异步电机;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水箱、水泵、分水器和冷却管路;水泵将通过散热器冷却后的低温水通过分水器的下水室送到六台牵引电机和变流器中,将与牵引电机和变流器冷进行热交换后的高温水通过分水器的上水室送到散热器中冷却,形成冷却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包括车架、走台、货箱、电动轮组、驱动电动轮组的电传动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支撑走台的前车架和用于支撑货箱的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为一体结构,所述车架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台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驾驶室,走台的顶部位置于驾驶室的后方设有变流器,走台的顶部于变流器的左侧设有电器柜,走台的顶部于变流器的右侧设有电阻箱;走台的顶部于驾驶室的前方设有空滤器;电动轮组分为三组,分别是前轮、中轮和后轮,整车采用三个不同的驱动控制器控制前轮、中轮、后轮;前轮通过独立烛式悬挂与车架连接,两前轮之前设有转向缸及转向拉杆,实现前轮转向功能;中轮、后轮中每个后轮都分别由两个悬挂缸与车架连接,车架同侧中轮和后轮的悬挂缸通过四通阀连接;电传动系统中,交流发电机同柴油机机械连接,当柴油机驱动同步发电机转动时产生三相交流电,供给牵引变流器,牵引变流器经过整流器整流后通过六路相互独立的VVVF逆变装置,将主发电机输入的不可控三相交流电变换成为电压、频率可控的三相交流电,分别驱动六台牵引电机,六台牵引电机通过六个减速器将力矩传递给六个独立轮胎,驱动车辆前进;其中牵引电机为交流异步电机;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水箱、水泵、分水器和冷却管路;水泵将通过散热器冷却后的低温水通过分水器的下水室送到六台牵引电机和变流器中,将与牵引电机和变流器冷进行热交换后的高温水通过分水器的上水室送到散热器中冷却,形成冷却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轮驱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为箱型结构,第一纵梁包括第一顶封板、第一底封板、第一外封板、第一内封板、第一前封板和第一后封板,第一外封板和第一内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一外封板和第一内封板的前车段宽度小于后车段宽度,第一顶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一顶封板的后车段通过斜面向第一顶封板的前车段过渡,所述第一底封板为平板;所述第二纵梁为箱型结构,第二纵梁包括第二顶封板、第二底封板、第二外封板、第二内封板、第二前封板和第二后封板,第二外封板和第二内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二外封板和第二内封板的前车段宽度小于后车段宽度,第二顶封板包括前车段和后车段,第二顶封板的后车段通过斜面向第二顶封板的前车段过渡,所述第二底封板为平板;所述第一顶封板和第二顶封板的后端通过第一后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顶封板、第二顶封板和第一后连接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底封板和第二底封板的后端通过第二后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底封板、第二底封板和第二后连接板为一体结构;所述车架的前端于第一纵梁的外侧设有用于支承柴油机水箱、散热器罩、走台立柱、扶梯的第一水箱支座,第一水箱支座焊接在第一外封板上;所述车架的前端于第二纵梁的外侧设有用于支承柴油机水箱、散热器罩、走台立柱、扶梯的第二水箱支座,第二水箱支座焊接在第二外封板上;所述车架的前端于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柴油机的柴油机支撑梁,柴油机支撑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内封板和第二内封板上;所述前车架的中间于第一纵梁的外侧设有第一支臂,第一支臂焊接在第一外封板上,第一支臂与第一水箱支座组成用于支撑液压箱的液压箱支撑座;所述前车架的中间于第二纵梁的外侧设有第二支臂,第二支臂焊接在第二外封板上,第二支臂与第二水箱支座组成用于支撑燃油箱的燃油箱支撑座;所述车架上与前车架与后车架的连接处设有龙门梁,所述龙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学松穆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