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904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31 10:52
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耐候性、耐磨性和附着性优良的涂装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涂装体,其为具备基材和配置在该基材表面上的涂膜的涂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由至少包含氟树脂和该氟树脂以外的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所形成,当将在所述涂膜表面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1氟浓度(质量%)时,第1氟浓度为30~50质量%,当将所述涂膜的膜厚设定为T(μm),距离涂膜表面深度T/2(μm)位置处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2氟浓度(质量%)时,第2氟浓度(A)对第1氟浓度(B)的质量比(A/B)为13/87~49/51。

Coating body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coating with excellent weather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ated body, which has a substrate and coating the substrate configuration in c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oating film formed by coat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t least the resin outside fluorine resin and fluorine resin, when fluorine atoms and carbon atoms in the film surface in total the quality of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fluorine atom is set to first fluorine concentration (mass%), first fluorine concentration of 30 to 50 mass%, when the film thickness is set to T (m), from the film surface depth of T/2 (m) fluorine atoms and carbon atoms at the location of the total the quality of the fluorine atom ratio is set to second fluorine concentration (mass%), second (A) first on the fluoride concentration of fluoride concentration (B) mass ratio (A/B) for 13/87 ~ 49/5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基材和配置在该基材表面上的涂膜的涂装体,以及涉及耐候性、耐磨性和附着性优良的涂装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球暖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规模的环境问题尤其受关注,国际上不断呼吁针对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此同时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进行了各种限制。其中,将有机溶剂(特别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到大气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在各领域中存在强化VOC限制的趋势,同时脱有机溶剂(特别是脱VOC)的方向也较为活跃。在涂料界,作为可以代替以往的有机溶剂型涂料的涂料,要求完全不含VOC,不需要排气处理、废水处理并可回收再利用的环境友好的涂料,其中对粉体涂料的期待不断高涨。在这样的状況下,提出的方案是使用包含耐候性优良的氟树脂和低成本的聚酯树脂的层分离型的粉体涂料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1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138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760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已知的是,如果使用如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层分离型的粉体涂料组合物,则形成耐候性方面仍然有改善余地的涂膜,或形成能确保耐候性、但在耐磨性和附着性方面还有改善余地的涂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基材和配置在该基材表面上的涂膜的涂装体,该涂装体的耐候性、耐磨性和附着性优良。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知,这些层分离型的粉体涂料组合物在构成涂装后所形成的氟树脂层和聚酯树脂层的树脂组成比这点上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层分离型的粉体涂料组合物而言,构成位于涂膜上侧氟树脂层的树脂成分大部分为氟树脂,构成位于下侧的聚酯树脂层的树脂成分大部分为聚酯树脂。已经知道对于由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层分离型的粉体涂料组合物所形成的涂膜,由于构成各层的树脂成分的组成大不相同,所以各层之间无法获得充分的附着性,有时会发生层间剥离。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层分离型的粉体涂料组合物,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层分离型的粉体涂料组合物相比,作为构成氟树脂层的树脂成分的聚酯树脂的比例高,作为构成聚酯树脂层的树脂成分的氟树脂的比例高,构成各层的树脂成分的组成比较相近。但是已经知道,构成氟树脂层的氟树脂比例从耐候性和耐磨性的观点出发不能说是足够高的,还有改善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通过将涂膜表面中的氟树脂的比例和在距离涂膜表面的深度相当于膜厚一半的位置处的氟树脂的比例调节至规定范围,能够获得耐候性、耐磨性和附着性优良的涂装体,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为具备基材和配置在该基材表面上的涂膜的涂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由至少包含氟树脂和该氟树脂以外的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所形成,当将在所述涂膜表面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1氟浓度(质量%)时,第1氟浓度为30~50质量%,当将所述涂膜的膜厚设定为T(μm),将距离涂膜表面深度T/2(μm)位置处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2氟浓度(质量%)时,第2氟浓度(A)对第1氟浓度(B)的质量比(A/B)为13/87~49/51。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的优选例中,所述涂膜的膜厚为40~200μm。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的其他优选例中,所述基材为金属基材。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的其他优选例中,所述氟树脂以外的树脂为选自由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的其他优选例中,所述涂料组合物为粉体涂料组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的其他优选例中,所述涂膜的划痕系数(引っかき係数)为45~500。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涂膜表面中氟树脂的比例和在距离涂膜表面的深度相当于膜厚一半的位置处的氟树脂的比例调节至特定范围,可以提供耐候性、耐磨性和附着性优良的涂装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为具备基材和配置在该基材表面上的涂膜的涂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由至少包含氟树脂和该氟树脂以外的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所形成,当将在所述涂膜表面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1氟浓度(质量%)时,第1氟浓度为30~50质量%,当将所述涂膜的膜厚设定为T(μm),将距离涂膜表面深度T/2(μm)位置处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2氟浓度(质量%)时,第2氟浓度(A)对第1氟浓度(B)的质量比(A/B)为13/87~49/51。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中,当将涂膜表面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1氟浓度(质量%)时,要求第1氟浓度为30~50质量%。如果第1氟浓度在上述特定的范围内,则涂膜表面中的氟树脂的比例足够高,因此可以提高耐候性和耐磨性。与此相对,如果第1氟浓度为小于30质量%,则无法获得充分的耐候性和耐磨性。另外,虽然第1氟浓度越高越可以提高耐候性和耐磨性,但是在满足第2氟浓度相关规定的条件下,第1氟浓度高于50质量%的涂膜中的氟树脂的分布进行控制是困难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涂膜的表面是指,位于涂膜的与基材接触面相反侧的面。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中,当将涂膜的膜厚设定为T(μm),将距离涂膜表面深度T/2(μm)位置处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比例设定为第2氟浓度(质量%)时,要求第2氟浓度(A)对第1氟浓度(B)的质量比(A/B)为13/87~49/51,优选为25/75~49/51,更优选为30/70~45/55。如果质量比(A/B)在上述特定的范围内,则在涂膜中难以产生树脂成分的组成比差异很大的区域(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成涂膜的氟树脂层和聚酯树脂层的界面),还可以充分地确保附着性。另外,在膜的内部中间附近也包含适当的氟浓度,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中,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为30~50质量%的区域根据所使用氟树脂和其它的配合剂而有所不同,但是通常是比深度T/2(μm)位置更接近涂膜表面的区域。因此,如果作为距离涂膜表面深度T/2(μm)位置处的氟树脂浓度指标的第2氟浓度在上述特定的范围内,则在涂膜中难以产生树脂成分的组成比差异很大的区域(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氟树脂层和聚酯树脂层的界面),还可以充分地确保附着性。在本专利技术中,涂膜的膜厚是指平均膜厚。例如可以通过在涂膜上任意选定10个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等进行膜厚测定,算出其平均值而求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涂装体中,涂膜不是例如将包含氟树脂以外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涂装,之后将包含氟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涂装而得到的涂膜,而是将包含氟树脂和该氟树脂以外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涂装而得到的涂膜,因此涂膜的膜厚为例如40~200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涂膜表面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第1氟浓度),和距离涂膜表面的深度相当于膜厚的一半的位置处的氟树脂的比例(第2氟浓度),可以使用SEM/EDS(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扫描型电子显微镜”/EnergyDispersiveX-raySpectroscope“能量分散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涂装体,其为具备基材和配置在该基材表面上的涂膜的涂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由至少包含氟树脂和该氟树脂以外的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所形成,当将在所述涂膜表面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1氟浓度(质量%)时,第1氟浓度为30~50质量%,当将所述涂膜的膜厚设定为T(μm),将距离涂膜表面深度T/2(μm)位置处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2氟浓度(质量%)时,第2氟浓度(A)对第1氟浓度(B)的质量比(A/B)为13/87~49/5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30 JP 2014-2009301.涂装体,其为具备基材和配置在该基材表面上的涂膜的涂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由至少包含氟树脂和该氟树脂以外的树脂的涂料组合物所形成,当将在所述涂膜表面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1氟浓度(质量%)时,第1氟浓度为30~50质量%,当将所述涂膜的膜厚设定为T(μm),将距离涂膜表面深度T/2(μm)位置处的氟原子和碳原子的合计质量中氟原子所占的比例设定为第2氟浓度(质量%)时,第2氟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川将司木口忠广安藤祐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涂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