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凤起专利>正文

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4695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9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包括至少由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被夹设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支撑体构成的预制墙体,所述支撑体底部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底部留有距离以构造出充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现浇空间,且该现浇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体与现浇空间之间构造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相邻键槽之间形成平面凸台;所述预制墙体内还被构造出和现浇空间连通的混凝土灌注通道;所述内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相邻两预制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灌注空间以及两面预制墙体被构造在边缘的现浇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结构使得墙体安装的整体性和连接强度大大提高。

Internal wall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ll connec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t least a first wall, second wall and caught in prefabricated wall of a supporting body between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of the supporting body and the bottom wall a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first second have to construct the full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wall and second wall the cast-in-place concrete space,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cast-in-place space is constructed in the prefabricated wall edge; the support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keyway structure, keyway structure comprises a uniform spacing between adjacent key groove keyway, form a planar convex platform; the wall was prefabricated concrete the channel is constructed and cast with a space;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between two adjacent prefabricated wall space and two concrete prefabricated wall is constructed on the side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makes the whole and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of the wall installation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的墙体结构包括两片间隔排列的墙体,两片墙体之间排布有横纵交错的多道钢筋,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成完整的预制墙体结构。两面墙体结构在组合形成节点时,需要将两者的横向钢筋绑扎,然后浇筑,但是,由于节点的混凝土是后浇筑的,这种墙体连接节点的整体性较差,导致强度较低。并且,墙体底部如果不在同一平面,还需要填抹砂浆抹平,砂浆产生的隔离层与混凝土的结合性差,导致强度下降。此外,对于预制的墙体结构本身来说,还存在如下缺陷:1、墙体结构的强度较差;2、现场浇筑时需要灌满两片墙体之间的空间,工序上费时,且现场施工时间紧张,工序简陋,浇筑成的墙体品质难以保证;3、由于浇筑材料本身的问题或是施工工艺的问题,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不易被排出,浇筑完成后会形成许多凹坑,影响预制内墙体成品质量。4、灌浆结构的材料和工艺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费时费力,强度、整体性、安全性等较差。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提高墙体装配后的整体性和安全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包括至少由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被夹设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支撑体构成的预制墙体,所述支撑体底部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底部留有距离以构造出充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现浇空间,且该现浇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体与现浇空间之间的连接平面构造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相邻键槽之间形成平面凸台;所述预制墙体内还被构造出和现浇空间连通的混凝土灌注通道;所述内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相邻两预制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灌注空间以及两面预制墙体被构造在边缘的现浇空间,所述混凝土灌注空间与被构造在边缘的现浇空间连通,从而通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的连接结构。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支撑体为第三墙体,第三墙体的下方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下边缘留有距离以构造出现浇空间,第三墙体还被构造出与现浇空间连通的混凝土灌注通道;所述现浇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预制墙体的边缘。第三墙体与现浇空间之间的连接平面构造出构造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相邻键槽之间形成平面凸台。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所述现浇空间内设有多个支腿柱,支腿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键槽结构下表面贴合和/或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下边缘平齐。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调整预制墙体的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所述支腿柱,支腿柱的底部设有调平螺栓。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三墙体内设有竖向排列的支撑柱,形成多道相互平行的支撑柱列;相邻两道支撑柱列中的支撑柱之间至少有部分相互错位排布。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至少有部分支撑柱列的支撑柱底端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底部边缘平齐,且该支撑柱底部设有调平螺栓以作为用于调整预制墙体的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第一墙体和/或第二墙体的外表面设有支撑托座,支撑托座为设有横向通孔的块体。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三墙体中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该通孔为斜孔,导通到第一墙体或第二墙体的外部。更进一步的,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墙体和/或第二墙体的下端留有缺口,用于在现场浇筑时支设模板。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在预制墙体内预先构造出支撑体,与预制墙体的底部留有空间,以构造出充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现浇空间,至少一部分的现浇空间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且支撑体与现浇空间之间的连接平面预先构造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相邻键槽之间形成平面凸台;现场浇筑时,将两片预制墙体边缘的横向钢筋绑扎,构造出混凝土灌注空间,混凝土灌注空间与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的现浇空间连通,然后在混凝土灌注空间的敞开面支模;向混凝土灌注空间内灌注混凝土,充满混凝土灌注空间与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的现浇空间,从而使两片预制墙体在底部形成一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内墙体连接结构通过支撑件与预制墙体预留出的现浇空间以及灌注通道将每片墙体浇筑成一体,提高内墙体连接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强度,并辅助有键槽结构,这种在支撑体与现浇空间之间形成的凹凸结构使得墙体上下部分的安装难度降低,连接稳固性得到加强;本专利技术支撑件中的支撑结构与高度调节装置结合,提高对预制墙体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可以用于对预制墙体的高度调节;在保证其功能强度的同时减少结构组成,降低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用于实现上述内墙体连接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墙体连接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内墙体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键槽结构的局部视图;图4是图1中所示内墙体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图1中所示内墙体连接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是第三墙体侧边缘内预埋键槽分布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内墙体连接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图1中所示支腿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墙体;11、混凝土灌注空间;12、钢筋;13、螺旋箍筋;2、第二墙体;3、第三墙体;31、混凝土灌注通道;32、通孔;4、现浇空间;5、键槽结构;51、键槽;52、凸台;6、支撑柱;7、支腿柱;8、支撑托座;9、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2所示,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其中,每片预制墙体均主要由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以及被夹设在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的支撑体组成,支撑体底部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底部留有一定距离,以构造出充斥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的整个底部空间的混凝土现浇空间4,现浇空间4内至少还设置有纵向钢筋,因此又可以成为混凝土现浇锚固空间,该现浇空间4优选其顶部为平面,支撑体与现浇空间4在二者的连接平面构造出键槽结构5,键槽结构5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51,相邻键槽51之间形成平面凸台52;其中键槽5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键槽51槽壁与槽底之间夹角优选为120°,如图3所示的;该键槽51由钢板构成。混凝土现浇空间4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具体是安装时两墙体会连接的边缘);当两片预制墙体横向连接时,呈一定的间隔进行钢筋绑扎,该间隔构成了一个混凝土灌注空间11,且该混凝土灌注空间11的底部和位于边缘的混凝土现浇空间4是连通的;这样,通过向混凝土灌注空间11内灌注混凝土浆料,可以使得每片预制墙体内部的底部形成一体,提高了墙体连接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键槽51在支撑体与混凝土现浇空间4之间形成均布的凹凸结构,使得预制墙体上下部分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得到加强。混凝土灌注空间11中设有加强钢筋12。预制墙体内竖向钢筋的下部设有螺旋箍筋13,用于和该预制墙体的下方墙体的竖向钢筋12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的,支撑体为预制的第三墙体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由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被夹设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支撑体构成的预制墙体,所述支撑体底部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底部留有距离以构造出充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现浇空间,且该现浇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体与现浇空间之间的连接平面构造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相邻键槽之间形成平面凸台;所述预制墙体内还被构造出和现浇空间连通的混凝土灌注通道;所述内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相邻两预制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灌注空间以及两面预制墙体被构造在边缘的现浇空间,所述混凝土灌注空间与被构造在边缘的现浇空间连通,从而通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由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被夹设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支撑体构成的预制墙体,所述支撑体底部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底部留有距离以构造出充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现浇空间,且该现浇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在预制墙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体与现浇空间之间的连接平面构造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相邻键槽之间形成平面凸台;所述预制墙体内还被构造出和现浇空间连通的混凝土灌注通道;所述内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相邻两预制墙体之间的混凝土灌注空间以及两面预制墙体被构造在边缘的现浇空间,所述混凝土灌注空间与被构造在边缘的现浇空间连通,从而通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的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体为第三墙体,第三墙体的下方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下边缘留有距离以构造出现浇空间,第三墙体还被构造出与现浇空间连通的混凝土灌注通道;所述现浇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预制墙体的边缘;第三墙体与现浇空间之间的连接平面构造出键槽结构,键槽结构包括呈间隔均布的键槽,相邻键槽之间形成平面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空间内设有多个支腿柱,支腿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键槽结构下表面贴合和/或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下边缘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调整预制墙体的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所述支腿柱,支腿柱的底部设有调平螺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起
申请(专利权)人:朱凤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