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其确保行走车的作业姿势的稳定性。料箱相对于行走车通过连杆机构及液压缸上下移动自如,且料箱的开口部在上升极限位置以朝向排出方向的方式倾倒自如地支承。
Corn harves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rn harvester, which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the working posture of the running vehicle. The material box relative to the running vehicle moves freely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n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opening of the material box is freely supported at the rising limit position in a direction toward the discharge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玉米收获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其具有按每株茎秆收割农田地的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而仅收获该穗的功能。
技术介绍
具有一边行走一边按每株茎秆收割农田地的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而仅收获该穗的功能的玉米收获机(以下称为“收获机”),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之物。专利文献1所述的收获机具备:收割部,配置在行走车的驾驶座的前方;输送螺旋钻,配置在收割部的后方;传送部,配置成从输送螺旋钻的后方横跨在驾驶座的后方;料箱,配置在行走车的最尾部。即,该收获机一边行走一边由收割部按每株收割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并将分离的穗通过输送螺旋钻输送到传送部。并且,能够通过将输送来的穗由传送部向后方传送的同时,从传送部的滑槽向料箱投入从而进行收获。并且,料箱能够以围绕设定於行走车的后端部上立设的支柱上端的轴心,沿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从料箱的开口部呈朝上的回收状态,通过汽缸的伸长进行后方旋转,由此排出料箱内的穗,且从排出状态通过汽缸的收缩进行前方旋转,由此返回回收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6390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前述料箱的轴心设定为呈排出状态的料箱的后端缘不与移送穗的卡车等车厢的上端缘接触的高度。因此,若不将料箱的上端缘位置设定为与料箱的轴心匹配的高度的同时,将传送部的滑槽位置设定为与料箱的上端缘位置匹配的高度,则因此成为行走车的重心变高,且作业中的姿势不稳定因素。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手段为一种玉米收获机,其具备收割部,配置在行走车的驾驶座的前方;输送螺旋钻,配置在收割部的后方;传送部,配置成从输送螺旋钻的后方横跨在驾驶座的后方;料箱,配置在行走车的最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相对于所述行走车通过连杆机构及伸缩体上下移动自如,且所述料箱的开口部在上升极限位置以朝向排出方向的方式倾倒自如地支承。并且,所述料箱的侧壁优选具有直径设为不到收获的穗直径的多个贯穿口。并且,所述料箱的侧壁优选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且,所述传送部的后端与所述料箱之间配置有所述穗的剥皮装置,所述剥皮装置具备多个剥皮旋转体,其围绕以左右正交的轴而驱动旋转的同时,沿前后方向并列地轴支承,在多个所述剥皮旋转体内,轴支承在最尾部的所述剥皮旋转体的旋转速度优选设定为最高速度。进一步具备刨起由所述收割部切割后残留在农田地的残留物的同时,粉碎所述残留物的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优选配置在所述料箱的下方且所述行走车的最尾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收获机的正面侧立体图。图2是图1的反面侧立体图。图3是图1的右侧面图。图4是图1的左侧面图图5是图1的俯视图。图6是图1的仰视图。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8是图1的正视图。图9是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0是图1的后视图。图11是图1的(11)-(11)线截面图。图12是图1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4是图1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5是收获机的运转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收获机A。如图1~图14所示,收获机A具备有,在具备左右1对前后轮A2、A3、及配置在前轮A2的上方侧的驾驶座A4的行走车A1上以从其最前部朝向最尾部依次配置的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料箱5、及粉碎装置6。如图15所示,行走车A1具备行走用静液压无级变速器(HST:HydroStaticTransmission(以下称作“行走用HST”))7,其将从作为收获机A的驱动源的引擎A5输出的动力传递到前后轮A2、A3的驱动轴P;及静液压无级变速器(HST:HydroStaticTransmission(以下称作“收获作业用HST”))8,其将从引擎A5输出的动力传递到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粉碎装置6的各驱动轴P。该收获机A行走的同时通过收割部1按每株茎秆切割农田地的玉米的同时,将穗从茎秆分离,且将茎秆排到农田地,仅将穗通过输送螺旋钻2输送到传送部3。并且,通过传送部3向后方传送穗并移送到剥皮装置4。并且,通过剥皮装置4剥去穗的皮的同时,将剥下皮的穗移送到料箱5。并且,通过粉碎装置6粉碎排在农田地的茎秆及残梗。其中,如图12所示,行走用HST7具备液压泵7A,其在引擎A5的输出轴A50连接有通过设在驾驶座的操作杆A60变速的变速机构A6,且具备通过该变速机构A6的输出轴A6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的输入轴70A;液压马达7B,其通过液压管线70、71与液压泵7A连接,且通过来自液压泵7A的液压进行旋转的输出轴70B。其中,如图12所示,收获作业用HST8具备液压泵8A,其在引擎A5的输出轴A50连接有通过设在驾驶座的操作杆A60变速的变速机构A6,且具备通过该变速机构A6的输出轴A6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的输入轴80A;液压马达8B,其通过液压管线80、81与液压泵8A连接,且通过来自液压泵8A的液压进行旋转的输出轴80B。变速机构A6的输出轴A61与输入轴70A、80A通过动力传递部A7连接,该动力传递部A7的输出轴A70、A71分别连接于输入轴70A、80A。动力传递部A7通过设在驾驶席的操作杆A72的操作使从输出轴A61输入的旋转动力相对于输出轴A70、A71进行选择性传递,能够通过操作杆A72的操作,对行走用HST7及收获作业用HST8双方供给动力的同时,能够对行走用HST7及收获作业用HST8中任一方供给动力。液压管线70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7B正旋转的方向,液压管线71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7B反旋转的方向(使行走车后退的旋转方向)。其中,前进是行走车A1向收获作业方向移动的方向,后退是行走车A1向非收获作业方向移动的方向。液压管线80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8B正旋转的方向(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进行收获动作的旋转方向),液压管线81将液压流向使液压马达8B反旋转的方向(使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进行非收获动作的旋转方向)。液压泵7A、8A通过设在驾驶座的操作杆78的操作,可进行液压泵7A、8A的ON/OFF的同时,将液压的供给端切换为液压管线70、80与液压管线71、81,且增加液压的流量。液压马达7B的旋转通过行走车A1的中央差速器A10从输出轴70B传递到驱动轴P,液压马达8B的旋转通过旋转传递部A8从输出轴70B传递到收割部1、输送螺旋钻2、传送部3、剥皮装置4、及粉碎装置6的各驱动轴P。旋转传递部A8具备连上输出轴80B与各驱动轴P,将输出轴80B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各驱动轴P的同时,将输出轴80B的旋转转换为各驱动轴P的旋转的转换机构(未图示)。并且,旋转传递部A8设定为对输出轴80B的旋转速度进行变速并传递到各驱动部P,以使对应收获作业时的行走车A1的行走速度,切割速度、输送速度、传送速度及粉碎速度成为能够最有效地进行收获作业的速度。即,收获作业时,成为通过操作杆A72的操作对行走用HST7及收获作业用HST8的双发供给的动力的状态,通过对操作杆78进行操作,从液压泵7A、8A向液压管线70、80供给液压而使液压马达7B、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收获机,其具备收割部,配置在行走车的驾驶座的前方;输送螺旋钻,配置在收割部的后方;传送部,配置成从输送螺旋钻的后方横跨在驾驶座的后方;料箱,配置在行走车的最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相对于所述行走车通过连杆机构及伸缩体上下移动自如,且所述料箱的开口部在上升极限位置以朝向排出方向的方式倾倒自如地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5 JP 2015-1658921.一种玉米收获机,其具备收割部,配置在行走车的驾驶座的前方;输送螺旋钻,配置在收割部的后方;传送部,配置成从输送螺旋钻的后方横跨在驾驶座的后方;料箱,配置在行走车的最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相对于所述行走车通过连杆机构及伸缩体上下移动自如,且所述料箱的开口部在上升极限位置以朝向排出方向的方式倾倒自如地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的侧壁具有直径设为不到收获的穗直径的多个贯穿口。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邦夫,永野昌德,滨中诚,申宝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世达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