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526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9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包括第一包角边和第二包角边,第一包角边与第二包角边之间的夹角α为30°≤α≤120°,在第一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内侧设有第一抵挡边,第一抵挡边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抵挡槽;在第二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外侧设有第二抵挡边,第二抵挡边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抵挡槽。在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混凝土从转角处溢出,提高成型转角的质量,同时减小变形。

Package angle for building form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template with angle, including the first corner edges and second corners, angle between the first corner edge and the second edge angle is 30 DEG alpha less than or equal to 120 degrees, in the side of the first package edge near the inn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sist side, first stop side the edg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resist groove; in second side edges near the outer edg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to second against, second medial side of the groove is formed to resist. When pouring concrete, it avoids the overflow of the concrete from the corner,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forming corner and reduces the de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尤其是转角处的包角。
技术介绍
在浇筑混凝土时,一般需要用模板作为支架,现有的模板组都是通过多块模板拼接而成的,这种模板的截面呈四方向,拼接后相邻模板之间通过侧面接触拼接,当在构造成的模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会承受较大的横向力,模板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在相邻模板之间会形成缝隙,混凝土容易从缝隙泄漏出来,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另一方面会浪费混凝土。另外,当需要成型具有转角的建筑时,将两块模板拼接后,在转角处容易形成缝隙,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很容易会从转角处溢出,影响转角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在浇筑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从转角处溢出,提高成型转角的质量,同时为了减小变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包括第一包角边和第二包角边,第一包角边与第二包角边之间的夹角α为30°≤α≤120°,在第一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内侧设有第一抵挡边,第一抵挡边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抵挡槽;在第二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外侧设有第二抵挡边,第二抵挡边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抵挡槽。上述结构,将本技术的包角与侧面所使用的拼板拼接后,第一抵挡边和第一抵挡槽卡置到其中一面的拼板上,第二抵挡边和第二抵挡槽卡置到另一面的拼板。当在由包角和拼板拼接成的模板内灌注混凝土时,由于第一抵挡边、第一抵挡槽、第二抵挡边和第二抵挡槽的作用,因此,包角不容易变形,让包角与拼板之间的接触更加的紧密,同时,相邻包角与拼板之间连接处的路径增长,因此,灌注的混凝土不容易从相邻拼板之间漏出,提高了浇筑体的质量,减小了混凝土的浪费。另外,由于包角由第一包角边和第二包角边一体成型,因此,在转角处不会出现混凝土溢出的现象,提高了转角的成型质量。进一步的,第一抵挡边与第一抵挡槽的厚度比例为1:1,第二抵挡边与第二抵挡槽的厚度比例为1:1。采用这种比例关系,第一抵挡边和第二抵挡边的受力均匀,包角更加不容易变形。进一步的,在第一抵挡边的侧边设有第一卡槽,在第一抵挡槽内设有第一凸块;在第二抵挡边的侧边设有第二卡槽,在第二抵挡槽内设有第二凸块。在包角与侧面的拼板拼接后,第一凸块卡入到拼板的卡槽内,拼板的凸块卡入到第一卡槽内;第二凸块卡入到另一面拼板的卡槽内,另一面拼板的凸块卡入到第二卡槽内,使得包角与拼板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牢固,不容易脱离,同时,进一步增大了包角与拼板之间的路径,减小混凝土溢出。进一步的,第一卡槽为燕尾槽,第一凸块呈燕尾形;第二卡槽为燕尾槽,第二凸块呈燕尾形。采用燕尾槽,在卡槽与凸块之间会产生横向的拉力,使得包角与拼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包角也更加不容易变形。进一步的,第一包角边和第二包角边的内侧设有相互平行上下延伸的凸筋。这样,不仅能提高包角的强度,而且当灌注混凝土时,相邻凸筋之间形成的凹槽对混凝土具有导流的作用,更加有利于混凝土向下流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建筑模板用包角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建筑模板用包角与拼板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建筑模板用包角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建筑模板用包角与拼板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20包括第一包角边6和第二包角边7,第一包角边6与第二包角边7之间的夹角α为30°≤α≤120°,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90°。在第一包角边6的一侧靠近内侧设有第一抵挡边61,第一抵挡边6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抵挡槽62;在第二包角边7的一侧靠近外侧设有第二抵挡边71,第二抵挡边71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抵挡槽72。第一抵挡边61与第一抵挡槽62的厚度比例为1:1,第二抵挡边71与第二抵挡槽72的厚度比例为1:1,这样,第一抵挡边61和第二抵挡边71的受力均匀,包角不容易变形。第一包角边6和第二包角边7的内侧设有相互平行上下延伸的凸筋8,凸筋8在图2中未示出。如图2所示,将本技术的包角20与侧面所使用的拼板10拼接后,以左下角建筑模板用包角为例,第一抵挡边61和第一抵挡槽62卡置到A面的拼板10上,第二抵挡边71和第二抵挡槽72卡置到B面的拼板10。当在由包角20和多个拼板10拼接成的模板内灌注混凝土时,由于第一抵挡边61、第一抵挡槽62、第二抵挡边71和第二抵挡槽72的作用,因此,包角不容易变形,让包角与拼板之间的接触更加的紧密,同时,相邻包角与拼板之间连接处的路径增长,因此,灌注的混凝土不容易从相邻拼板之间漏出,提高了浇筑体的质量,减小了混凝土的浪费。另外,由于包角由第一包角边6和第二包角边7一体成型,因此,在转角处不会出现混凝土溢出的现象,提高了转角的成型质量。由于设置了凸筋8,因此,不仅能提高包角的强度,而且当灌注混凝土时,相邻凸筋之间形成的凹槽对混凝土具有导流的作用,更加有利于混凝土向下流动。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20包括第一包角边6和第二包角边7,第一包角边6与第二包角边7之间的夹角α为30°≤α≤120°,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90°。在第一包角边6的一侧靠近内侧设有第一抵挡边61,在第一抵挡边的侧边设有第一卡槽611,第一卡槽611为燕尾槽;第一抵挡边6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抵挡槽62,在第一抵挡槽62的侧边设有第一凸块621,第一凸块呈燕尾形;在第二包角边7的一侧靠近外侧设有第二抵挡边71,第二抵挡边的侧边设有第二卡槽711,第二卡槽711为燕尾槽;第二抵挡边71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抵挡槽72,第二抵挡槽72的侧边设有第二凸块721,第二凸块为燕尾形。第一抵挡边61与第一抵挡槽62的厚度比例为1:1,第二抵挡边71与第二抵挡槽72的厚度比例为1:1,这样,第一抵挡边61和第二抵挡边71的受力均匀,包角不容易变形。第一包角边6和第二包角边7的内侧设有相互平行上下延伸的凸筋8,凸筋8在图4中未示出。如图4所示,将本技术的包角20与侧面所使用的拼板10拼接后,以左下角建筑模板用包角为例,第一抵挡边61和第一抵挡槽62卡置到A面的拼板10上,第二抵挡边71和第二抵挡槽72卡置到B面的拼板10;同时,第一卡槽611和第一凸块621卡入到A面相邻拼板的对应位置,第二卡槽711和第二凸块721卡入到B面相邻拼板的对应位置,使得包角与拼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包角也更加不容易变形。当在由包角20和多个拼板10拼接成的模板内灌注混凝土时,由于第一抵挡边61、第一抵挡槽62、第二抵挡边71和、第二抵挡槽72、第一卡槽611、第一凸块621、第二卡槽711和第二凸块721的作用,因此,包角不容易变形,让包角与拼板之间的接触更加的紧密,同时,相邻包角与拼板之间连接处的路径增长,因此,灌注的混凝土不容易从相邻拼板之间漏出,提高了浇筑体的质量,减小了混凝土的浪费。另外,由于包角由第一包角边6和第二包角边7一体成型,因此,在转角处不会出现混凝土溢出的现象,提高了转角的成型质量。由于设置了凸筋8,因此,不仅能提高包角的强度,而且当灌注混凝土时,相邻凸筋之间形成的凹槽对混凝土具有导流的作用,更加有利于混凝土向下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角边和第二包角边,第一包角边与第二包角边之间的夹角α为30°≤α≤120°,在第一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内侧设有第一抵挡边,第一抵挡边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抵挡槽;在第二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外侧设有第二抵挡边,第二抵挡边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抵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用包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角边和第二包角边,第一包角边与第二包角边之间的夹角α为30°≤α≤120°,在第一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内侧设有第一抵挡边,第一抵挡边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抵挡槽;在第二包角边的一侧靠近外侧设有第二抵挡边,第二抵挡边的内侧形成有第二抵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用包角,其特征在于:第一抵挡边与第一抵挡槽的厚度比例为1:1,第二抵挡边与第二抵挡槽的厚度比例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伯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森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