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4346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作为耐磨损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斗齿(20)具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基部(25)、将基部(25)的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25A)覆盖地与基部(25)接触而配置的增厚层(27)。在基部(25)的表面的被覆区域(25A)与被覆区域(25A)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25B)的交界即增厚端部(29)处,露出区域(25B)和增厚层(27)的表面(27A)成为构成同一个面的锻造面。

Wear resistant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wear-resistant par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s an example of the wear resistant parts of the tooth (20) includes a base composed of a first metal (25) and the base (25) part of the surface of the covering area (25A) coverage and base (25) contact configuration of the thickening layer (27). On the base of the (25) surface coating area (25A) and covering area (25A) outside the region is exposed region (25B) junction is thickened end (29), a region (25B) and thickening layer (27) surface (27A) constitute the same forging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构成液压挖掘机、推土机和轮式装载机等在存在沙土的环境下工作的作业机械的部件,被使用的有松土器、斗齿等耐磨损部件。在耐磨损部件中特别是要求高耐磨损性的区域中,存在形成增厚层的情况。作为增厚层,可以采用例如在由钢构成的母材中分散硬质粒子的增厚层。增厚层可以通过例如堆焊而形成(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763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平8-47774号公报(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477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具有增厚层的耐磨损部件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准备已成形为所要求的形状的基部,并覆盖基部中特别要求高耐磨损性的区域而形成增厚层。通过增厚层的形成能够使耐磨损部件的耐久性提高,另一方面,有时产生由形成的增厚层所引起的缺点。例如,在液压挖掘机的铲斗的斗齿上形成有增厚层的情况下,存在斗齿向沙土的贯穿阻力上升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在具有增厚层的耐磨损部件中由增厚层的形成所引起的缺点。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损部件具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基部、将基部的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覆盖地与基部接触而配置的增厚层。在基部的表面的被覆区域与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交界即增厚端部处,露出区域和增厚层的表面成为构成同一个面的锻造面。如上述这样,增厚层通过在基部的表面上堆焊等方法形成。在形成有增厚层的耐磨损部件中,在基部的表面的被增厚层覆盖的区域(被覆区域)与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露出区域)的交界即增厚端部处,在增厚层的表面和基部的露出区域之间通常会形成阶梯。该阶梯是增厚层的形成所引起的缺点的原因。例如,在液压挖掘机的铲斗的斗齿中存在形成增厚层的情况。通过增厚层的形成来提高斗齿的耐磨损性,另一方面,存在由形成上述阶梯而导致斗齿对沙土的贯穿阻力上升的情况。在一边与其他部件接触一边使用的部件中形成增厚层的情况下,由于上述阶梯,有时不能充分地达成与该其他部件的所要求的接触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损部件中,在增厚端部处,基部的露出区域和增厚层的表面构成同一个面。因此,上述阶梯引起的由增厚层的形成所导致的缺点被抑制。另外,通过使增厚端部包括在锻造面中,能够省略通过切削等为了使基部的露出区域和增厚层的表面成为同一个面而加工的工序。因此,能够避免硬度差大的增厚端部的加工以及硬度高的增厚层的加工。像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损部件,能够提供耐磨损部件,其能够抑制在具有增厚层的耐磨损部件中由增厚层的形成所引起的缺点。在上述耐磨损部件中,上述增厚层也可以包括由第二金属构成的母相和在母相中分散的硬质粒子。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形成耐磨损性优秀的增厚层。在上述耐磨损部件中,位于距离增厚层的表面在硬质粒子的平均粒径以内的区域即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硬质粒子也可以在埋入增厚层的状态下排列地配置。通过这样,抑制硬质粒子从增厚层的表面较大突出地配置。其结果,抑制在耐磨损部件的使用中的硬质粒子的脱落。需要说明的是,硬质粒子的平均粒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与增厚层的表面垂直的截面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观察到的十个硬质粒子的直径的平均值。在上述耐磨损部件中,位于上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上述硬质粒子也可以配置为与上述增厚层的表面相接。由此,从增厚层的表面露出的硬质粒子的区域变得极小,从而抑制硬质粒子的脱落。在上述耐磨损部件中,位于上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上述硬质粒子的从上述增厚层的表面露出的区域所对应的中心角也可以为锐角(小于90°)。由此,从增厚层的表面露出的硬质粒子的区域变得极小,从而抑制硬质粒子的脱落。在上述耐磨损部件中,在包括上述增厚层和上述基部的界面的区域中,上述增厚层也可以包括向上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由此,抑制增厚层从基部剥离。在上述耐磨损部件中,上述硬质粒子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进入到上述突出部中。由此,更可靠地抑制增厚层从基部剥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损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基部件的工序;以与基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接触并覆盖被覆区域的方式形成增厚层的工序;为了加工基部件的表面的被覆区域与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交界即增厚端部,而对形成有增厚层的基部件进行锻造的工序。在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损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加工增厚端部而锻造形成有增厚层的基部件。因此,在增厚端部中,制造了增厚层的表面和基部的露出区域构成同一个面的锻造面即耐磨损部件,并抑制上述阶梯引起的由增厚层的形成所导致的缺点。另外,通过使增厚端部包括在锻造面中,能够省略通过切削等加工为使基部的露出区域和增厚层的表面成为同一个面的工序。因此,能够避免硬度差大的增厚端部的加工以及硬度高的增厚层的加工。像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损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耐磨损部件,其能够抑制在具有增厚层的耐磨损部件中由增厚层的形成所引起的缺点。在上述耐磨损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将形成有增厚层的基部件锻造的工序中,也可以将形成有增厚层的基部件热锻。通过采用热锻,能够使形成有增厚层的基部件变得容易锻造。在上述耐磨损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增厚层的工序中,也可以形成包括由第二金属构成的母相和在母相中分散的硬质粒子的增厚层。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形成耐磨损性优秀的增厚层。专利技术效果从以上的说明显而易见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在具有增厚层的耐磨损部件中由增厚层的形成所引起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液压挖掘机的铲斗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斗齿的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表示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的概略剖视图。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斗齿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表示增厚层的表面附近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6是表示增厚层和基部的界面附近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表示斗齿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斗齿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斗齿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增厚层的形成方法的概略剖视图。图11中表示斗齿的截面的照片。图12是增厚层的表面附近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实施例)。图13是增厚层的表面附近的光学显微镜照片(比较例)。图14是增厚层和基部的界面附近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实施例)。图15是增厚层和基部的界面附近的光学显微镜照片(比较例)。图16是用于贯穿阻力试验的斗齿的照片(实施例)。图17是用于贯穿阻力试验的斗齿的照片(比较例)。图18是表示贯穿阻力试验的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编号,且不重复其说明。以液压挖掘机的铲斗的斗齿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耐磨损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液压挖掘机的铲斗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斗齿的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表示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铲斗1安装在液压挖掘机的臂(未图示)的前端,挖掘沙土。铲斗1由板状部件构成,具备:具有开口的的本体10、一部分从本体10的开口外周部12的挖掘侧突出地安装于本体10的多个(在图1表示的铲斗1中为三个)斗齿20、配置在本体10的与安装有斗齿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安装部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基部;将所述基部的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覆盖地与所述基部接触而配置的增厚层;在所述基部的表面的所述被覆区域与所述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交界即增厚端部处,所述露出区域和所述增厚层的表面成为构成同一个面的锻造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耐磨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基部;将所述基部的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覆盖地与所述基部接触而配置的增厚层;在所述基部的表面的所述被覆区域与所述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交界即增厚端部处,所述露出区域和所述增厚层的表面成为构成同一个面的锻造面。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耐磨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层包括:由第二金属构成的母相;在所述母相中分散的硬质粒子。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耐磨损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距离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在所述硬质粒子的平均粒径以内的区域即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粒子在埋入所述增厚层的状态下排列地配置。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耐磨损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粒子配置为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相接。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耐磨损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粒子的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露出的区域所对应的中心角为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真之天野昌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