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3448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端稳压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Q,发光二极管VD,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滑动变阻器RP,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稳压二极管D3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还能调节输出电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适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同时还能为用电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压,适合推广运用。

Voltage adjustable voltage stabilizing power supply with multi circuit proc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circuit voltage adjustable regulated power suppl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iode rectifier transformer T, U, P operational amplifier, three terminal regulator IC, a triode VT1, a triode VT2, FET Q, light-emitting diode VD, inductance L, capacitance C1, the capacitance C2, C3 capacitor, capacitor C4, a capacitor C5, a capacitor C6, R1 resistance, R2 resistance, R3 resistance, R4 resistance, R5 resistance, R6 resistance, sliding rheostat RP, diode D1, D2 diode and zener diode D3.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and adjustable output voltage, so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can also provide stable voltage for the electric load,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具体涉及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大多电子产品需要外接市电,因此需要使用电源。由于各种电子产品使用电压不尽相同,因此绝大多数的电子产品的电源不能共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以期待能通过调节电压的方式使电源适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端稳压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Q,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经电感L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二极管D1的N极与P极之间的电阻R2,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VD,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与稳压二极管D3相并联的电阻R5,串接在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且控制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所述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三端稳压器U的OUT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场效应管Q的源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三极管VT1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运算放大器P为LM324运算放大器。再进一步的,所述三端稳压器IC为LM317型稳压器。更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VT1与三极管VT2均为2N3055三极管,所述场效应管Q为EMB06N03A型场效应管。为了确保效果,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为四个1N4001整流二极管组成的二极管整流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不仅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还便于维护。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还能调节输出电压,从而使本技术能适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同时还能为用电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压。(2)本技术可通过电容C1和电容C2与电感L组成的LC滤波器进行两次滤波,能确保将杂质谐波滤除的更加彻底,因此能保证本技术运行时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运算放大器P与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以及电容C3还能组成比较放大电路,能有效的提高电压的耐压性和动态范围,并且能将电流的中间零点偏移控制在0.5nA以内,从而能确保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4)所述三极管VT2与场效应管Q、电阻R6以及电容C5可组成电压检测电路,能有效的降低输出电流的泄露和损耗,并能抑制输出电流的异常波动,使输出电流保持稳定,从而能提高进一步本技术的输出电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端稳压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Q,发光二极管VD,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滑动变阻器RP,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稳压二极管D3组成。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VD用来显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本技术工作时导通电源,发光二极管VD发光;本技术不工作时断开电源,发光二极管VD熄灭,从而可便于用户观察,本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VD采用BT201型发光二极管来实现。连接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经电感L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其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2串接在二极管D1的N极与P极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VD的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P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OUT管脚相连接。所述电阻R5与稳压二极管D3相并联,所述滑动变阻器RP串接在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且控制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4串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同时,所述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三端稳压器U的OUT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场效应管Q的源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三极管VT1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其负极输出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并外接市电电源,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输出端并外接用电负载。使用时,所述变压器T对市电进行降压,本实施例中,变压器T采用EF20降压变压器来实现,可将市电电压降为36V,使用时可根据用电负载的用电需要可选用合适的变压器T。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则用于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端稳压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Q,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经电感L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二极管D1的N极与P极之间的电阻R2,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VD,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与稳压二极管D3相并联的电阻R5,串接在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且控制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所述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三端稳压器U的OUT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场效应管Q的源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三极管VT1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路处理的电压可调式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三端稳压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Q,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经电感L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正输入端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的负输入端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二极管D1的N极与P极之间的电阻R2,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VD,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IC的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端稳压器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与稳压二极管D3相并联的电阻R5,串接在三端稳压器U的ADJ管脚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且控制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绍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万康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