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壳体设置有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有热水管和冷水管,加热装置中设置有温控器,加热装置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脚,支撑脚上设置有腰形通孔,腰形通孔中设置有定位螺栓;冷水进管上设置有红外线水流传感器和进水温度探测器,热水出管上设置有出水温度探测器,壳体中设置有控制装置、变压器和漏电保护开关,红外线水流传感器、进水温度探测器、出水温度探测器、加热装置、温控器、变压器以及漏电保护开关均与控制装置连接。该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使用到热水,保证了使用效率,而且安装方便,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时,当我们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部分面积都是鲜艳的蓝色。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0×10³kg/m³,温度高于3.98℃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0~3.98℃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现有水龙头仅仅是将水导出,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该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使用到热水,保证了使用效率,而且安装方便,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均与壳体的内部连通,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管和冷水管,热水管和冷水管均与加热装置的内部连通,且热水管远离加热装置的一端与热水出管设置在壳体中的一端连通,冷水管远离加热装置的一端与冷水进管设置在壳体中的一端连通,加热装置中设置有温控器,加热装置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根支撑脚,支撑脚的一端均与加热装置的侧壁固定,支撑脚上设置有腰形通孔,腰形通孔中设置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穿过腰形通孔与壳体固定;所述冷水进管上设置有红外线水流传感器和进水温度探测器,热水出管上设置有出水温度探测器,红外线水流传感器、进水温度探测器和出水温度探测器均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设置有控制装置、变压器和漏电保护开关,红外线水流传感器、进水温度探测器、出水温度探测器、加热装置、温控器、变压器以及漏电保护开关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均为螺纹管。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四根,且对称分布在加热装置的两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使用到热水,保证了使用效率,而且安装方便,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壳体;2—变压器;3—加热装置;4—温控器;5—腰形通孔;6—漏电保护开关;7—冷水管;8—红外线水流传感器;9—进水温度探测器;10—冷水进管;11—控制装置;12—支撑脚;13—定位螺栓;14—热水管;15—出水温度探测器;16—热水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均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壳体1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管14和冷水管7,热水管14和冷水管7均与加热装置3的内部连通,且热水管14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热水出管16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冷水管7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冷水进管10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加热装置3中设置有温控器4,加热装置3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根支撑脚12,支撑脚12的一端均与加热装置3的侧壁固定,支撑脚12上设置有腰形通孔5,腰形通孔5中设置有定位螺栓13,定位螺栓13穿过腰形通孔5与壳体1固定;所述冷水进管10上设置有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和进水温度探测器9,热水出管16上设置有出水温度探测器15,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进水温度探测器9和出水温度探测器15均设置在壳体1中,壳体1中设置有控制装置11、变压器2和漏电保护开关6,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进水温度探测器9、出水温度探测器15、加热装置3、温控器4、变压器2以及漏电保护开关6均与控制装置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加热装置3为电加热器,电加热器是现有部件,使得加热效率快,能够实现快速使进入其中的冷水升温。支撑脚12的数量为四根,且对称分布在加热装置3的两侧,将电加热器固定在壳体1中,避免水流通过的过程中造成电加热器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晃动,四根支撑脚12采用两两对称设置在加热装置3的两侧,固定更加牢固,将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设置为螺纹管,方便与水龙头进行连接,拆卸也方便。冷水进管10与水龙头出水口连接,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和进水温度探测器9分别对水温和水流进行探测,并将数据反馈到控制装置11中,控制装置11为现有结构,通过反馈的数值控制电加热器开启温度,使得热水出管16得到合适的温度,出水温度探测器15对出水口温度进行探测,并且将数值反馈到控制装置11中,从而进行综合调控,温控器4是防干烧,保护加热装置3,同时配合控制装置11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变压器2是对整个结构工作电压进行调整,而漏电保护开关6是对于出现漏电问题能够及时跳闸,保证使用安全。该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使用到热水,保证了使用效率,而且安装方便,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均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壳体(1)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管(14)和冷水管(7),热水管(14)和冷水管(7)均与加热装置(3)的内部连通,且热水管(14)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热水出管(16)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冷水管(7)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冷水进管(10)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加热装置(3)中设置有温控器(4),加热装置(3)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根支撑脚(12),支撑脚(12)的一端均与加热装置(3)的侧壁固定,支撑脚(12)上设置有腰形通孔(5),腰形通孔(5)中设置有定位螺栓(13),定位螺栓(13)穿过腰形通孔(5)与壳体(1)固定;所述冷水进管(10)上设置有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和进水温度探测器(9),热水出管(16)上设置有出水温度探测器(15),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进水温度探测器(9)和出水温度探测器(15)均设置在壳体(1)中,壳体(1)中设置有控制装置(11)、变压器(2)和漏电保护开关(6),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进水温度探测器(9)、出水温度探测器(15)、加热装置(3)、温控器(4)、变压器(2)以及漏电保护开关(6)均与控制装置(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均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壳体(1)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管(14)和冷水管(7),热水管(14)和冷水管(7)均与加热装置(3)的内部连通,且热水管(14)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热水出管(16)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冷水管(7)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冷水进管(10)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加热装置(3)中设置有温控器(4),加热装置(3)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根支撑脚(12),支撑脚(12)的一端均与加热装置(3)的侧壁固定,支撑脚(12)上设置有腰形通孔(5),腰形通孔(5)中设置有定位螺栓(13),定位螺栓(13)穿过腰形通孔(5)与壳体(1)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溏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