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689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路面用打磨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测试路面用打磨车包括支架以及至少两个轮胎组件;轮胎组件连接在支架上;其中,部分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与另一部分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不同。打磨车包括上述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和牵引车,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的支架与牵引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具有效率高,实用性强,结构稳定等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路面用打磨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制定了轮胎标签制度的法律法规,自2009年起,欧盟、韩国、日本、巴西、海湾六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对轮胎的滚动阻力性能、湿抓着性能和噪声提出了分级标准和指标要求。其中轮胎湿地抓着性能需要在汽车试验场的湿附沥青测试路面进行测试,根据ISO、ECE、GB等测试法规要求,湿附沥青测试路面的平均峰值制动力系数需在0.6-0.8之间。但是,现有的沥青路面铺设工艺很难一次性将其摩擦系数铺设到上述区间,并保持各测试区摩擦系数均匀分布;从而,在沥青路面投入使用之前,一般都需要对其进行打磨。然而,为了使得沥青路面达到使用需求,就需要使用打磨车来对沥青路面进行打磨,以降低湿附沥青测试路面的平均峰值制动力系数,从而达到使用要求。现有的打磨车一般都是采用一排同向转动的轮胎来回在测试路面上滚动,利用滚动摩擦力的作用,实现对测试路面的打磨;然而,这种打磨车在同一点打磨路面300分钟,湿附沥青测试路面的平均峰值制动力系数才能降低0.14;故而,为了达到使用要求,现有的打磨车对沥青路面打磨时间太长,效率太低。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打磨车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打磨车存在的打磨时间长,效率太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包括:支架以及至少两个轮胎组件。所述轮胎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其中,部分所述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与另一部分所述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不同。进一步的,所述轮胎组件中的多个所述轮胎的磨耗指数均大于400。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还包括配重安装架;所述配重安装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安装架用于放置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配重块均与所述配重安装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轮胎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直线轮胎组件,且部分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与另一部分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中轮胎的滚动方向不同;每组所述直线轮胎组件均包括多个沿着同一直线排布的轮胎,且每组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中的多个轮胎的滚动方向一致。进一步的,所述轮胎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直线轮胎组件和至少一组折线轮胎组件。每组所述直线轮胎组件均包括多个沿着同一直线排布的轮胎,且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中的多个轮胎的滚动方向一致;每组所述折线轮胎组件均包括多个沿着折线排布的轮胎,所述折线轮胎组件中部分轮胎的滚动方向不同于另一部分轮胎的滚动方向。进一步的,所述折线轮胎组件中轮胎的排布方向呈V字形。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主支架和辅支架;所述主支架与所述辅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辅支架分布在所述主支架的两侧。所述折线轮胎组件为一组,包括第一轮胎组、第二轮胎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为一组,包括第三轮胎组和第三轮轴。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的连接点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还均与所述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一轮胎组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胎组转动配合。所述第三轮轴也分别与所述主支架和所述辅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轮轴为以所述主支架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轮轴与所述第三轮胎组转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20度与180度之间,且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的连接处顶角的外角正对所述第三轮轴。进一步的,所述辅支架包括连接架和轮胎支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主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架还与所述轮胎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轮胎支架还与所述第一轮轴、所述第二轮轴或所述第三轮轴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支架和所述连接架均为工字钢结构件。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打磨车,包括上述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还包括牵引车。所述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的支架与所述牵引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分析其结构可知:测试路面用打磨车主要由支架和至少两个轮胎组件组成;打磨车主要由上述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和牵引车组成。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牵引车与支架相互连接;轮胎组件是连接在支架上的;其中,部分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不同于另一部分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很显然,打磨车的整体移动方向是固定的,即其中部件都是在牵引车牵引的方向移动。然而,在本申请轮胎组件中,部分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不同于另一部分轮胎组件中的轮胎的滚动方向,这就使得存在一部分轮胎并不是朝着轮胎的滚动方向运动的;故而,这部分移动方向不同于滚动方向的轮胎,不但会与路面之间存在一个与轮胎滚动方向相反的滚动摩擦力,还存在一个与轮胎移动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毫无疑议,测试路面所受到的来自轮胎组件中轮胎的滑动摩擦力的数值会明显高于滚动摩擦力的数值。即比起现有技术中仅靠滚动摩擦力来实现打磨效果的打磨车,本申请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增加了滑动摩擦力,当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每经过一个区域,就会对该区域产生相比现有技术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功效;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打磨车达到同样的效果所需要的时间就会相比现有技术少很多,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具有效率高,实用性强的技术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中主支架和辅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中折线轮胎组件与第一轮胎支架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标:10-主支架;20-辅支架;21-第一连接架;22-第二连接架;23-第三连接架;24-第一轮胎支架;25-第二轮胎支架;26-第三轮胎支架;27-支杆;30-折线轮胎组件;31-第一轮胎组;32-第二轮胎组;33-第一轮轴;34-第二轮轴;40-直线轮胎组件;41-第三轮胎组;42-第三轮轴;50-配重安装架;51-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及打磨车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至少两个轮胎组件;所述轮胎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其中,部分所述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与另一部分所述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至少两个轮胎组件;所述轮胎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其中,部分所述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与另一部分所述轮胎组件中的轮胎滚动方向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组件中的多个所述轮胎的磨耗指数均大于4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还包括配重安装架;所述配重安装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安装架用于放置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配重块均与所述配重安装架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直线轮胎组件,且部分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与另一部分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中轮胎的滚动方向不同;每组所述直线轮胎组件均包括多个沿着同一直线排布的轮胎,且每组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中的多个轮胎的滚动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直线轮胎组件和至少一组折线轮胎组件;每组所述直线轮胎组件均包括多个沿着同一直线排布的轮胎,且所述直线轮胎组件中的多个轮胎的滚动方向一致;每组所述折线轮胎组件均包括多个沿着折线排布的轮胎,所述折线轮胎组件中部分轮胎的滚动方向不同于另一部分轮胎的滚动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路面用打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轮胎组件中轮胎的排布方向呈V字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