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砂淡化装置,包括上方开口的淡化池、水平嵌设于淡化池的隔板,隔板与淡化池内壁紧密配合,隔板与淡化池内底面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淡化池底部开设有一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通道相连通,排水口处配合套设有一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隔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出水孔,隔板的下方由上至下叠设有若干层透水膜,淡化池的上方还设有淡水输入管,淡水输入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淡化池上还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单元电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智能控制淡水输入,保证海砂完全浸入淡水中,淡水液面高出海砂表面进行淡化,提高海砂淡化效果以及淡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砂淡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砂淡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砂淡化装置。
技术介绍
海砂,顾名思义就是海中的砂石,作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第二大海洋矿产,海砂有着众多用途,其中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作为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尤其是大型建设的填海造陆环节。因为海砂当中的盐分氯离子会侵蚀钢筋,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JGJ206-2010《海砂混凝土技术应用规范》规定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海砂应作淡化处理,我国现有标准中,氯离子含量的指标范围在0.01~0.06%之间。国内外现有海砂淡化处理方法有:自然放置雨淋法、淡水冲洗(喷洒)法、淡水淘洗法、淡水浸泡法、综合法、机械法等。目前我国海砂淡化处理技术及其设备工艺总体上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淡化后的海砂氯离子含量不稳定,不同生产线处理的海砂氯离子含量差异大,造成淡水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海砂淡化装置,提高淡化效果。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海砂淡化装置,包括一上方开口的淡化池、水平嵌设于淡化池内下部用于放置海砂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淡化池内壁紧密配合,所述隔板与淡化池内底面之间形成一排水通道,所述淡化池底部开设有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水口处配合套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一第二电磁阀;所述隔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隔板的下方由上至下叠设有若干层用于分离海砂和氯离子的透水膜,所述淡化池的上方还设有一淡水输入管,所述淡水输入管上设有一用于调节淡水输入的第一电磁阀,所述淡化池上还设有一用于测量输入淡水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单元电连。进一步的,所述淡化池下部内壁沿周侧设有一向内凹的环槽,所述隔板对应嵌设于所述环槽内。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下方还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周侧嵌设与环槽内,并且所述透水膜设置于隔板与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用于出水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出水孔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淡化池的一侧还沿竖向开设有一进出砂口,所述进出砂口处滑动配合设有一升降闸门,所述升降闸门经一液压气缸驱动沿进出砂口上下升降,所述液压气缸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进一步的,所述淡水输入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淡水池内,所述淡水输入管的进水端延伸至淡化池外与一淡水储蓄桶相连通,所述淡水储蓄桶内还设有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淡水输入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进一步的,所述淡水输入管上还设有一水表,所述水表设置于淡水输入管的出水端与第一电磁阀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排水口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淡化池外与一排水桶相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水泵的输出端与排水桶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或PLC控制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淡化海砂和分离海砂中氯离子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海砂淡化装置是采用渗滤(diafiltration)法进行淡化,渗滤法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溶剂(如淡水)不断稀释而将氯离子逐渐乃至完全冲走的操作方法。本技术开始淡化时,先将一层以上的透水膜固定安装于隔板下方,然后将海砂铺设于隔板上方;由于透水膜对海砂颗粒和淡化水之间的选择性透过,氯离子则随着淡化水透过膜而被不断去除,提高了被截海砂和透过氯离子的分离度。可以根据输入淡水的液面高度,控制第一电磁阀,从而控制淡水的输入量,保证淡水高出海砂上表面特定高度后停止注水,输入的淡水量可以根据海砂的铺设厚度进行设置,通过水表测量输入的淡水量,提高海砂淡化的效果,通过控制单元调节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更好的控制海砂淡化的效率。在海砂淡化操作过程中,淡水不断稀释海砂中氯离子,当被处理海砂经过透水膜时,由于透水膜对海砂颗粒和淡水之间的选择性透过,氯离子则随着淡水透过透水膜而被不断去除,提高了海砂和氯离子的分离度。通过上述渗滤法与之前的淡水淘洗法、淡水浸泡法最大不同点是水和海砂不能完全搅拌混合,而是要求海砂体注水过程中当水注满海砂中空隙后,高于海砂上部的水一定要保持净水(不能搅浑),浸泡一段时间后进行初步淡化,然后进行经海砂底部进行排水,此时位于海砂上部的淡水一层一层地不断下渗,对海砂进行进一步的淡化,对于海砂颗粒来说不断有上层的淡化水来冲洗和稀释其表面的氯离子,开始时海砂颗粒表面的氯离子浓度会较高,然后被不断下渗的淡化水冲洗,表面的氯离子浓度就会越来越低,从而达到对海砂淡化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结构框图。图中:1-淡化池;2-透水膜;3-液位传感器;4-淡水输入管;5-排水管;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水表;9-淡水储蓄桶;10-排水桶;11-隔板;12-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海砂淡化装置,包括一上方开口的淡化池1、水平嵌设于淡化池1内下部用于放置海砂的隔板11,所述隔板11与淡化池1内壁紧密配合,所述隔板11与淡化池1内底面之间形成一排水通道,所述淡化池1底部开设有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水口处配合套设有一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上设有一第二电磁阀7;所述隔板11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隔板11的下方由上至下叠设有若干层用于分离海砂和氯离子的透水膜2,所述淡化池1的上方还设有一淡水输入管4,所述淡水输入管4上设有一用于调节淡水输入的第一电磁阀6,所述淡化池1上还设有一用于测量输入淡水液位的液位传感器3;所述液位传感器3、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与一控制单元电连。从上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输入淡水的液面高度,控制第一电磁阀6,从而控制淡水的输入量,保证淡水保持高出海砂上表面特定高度,提高海砂淡化的效果。所述的液位传感器3可以为光电式液位传感器3或者超声波液位传感器3,用于测量淡水液位的高低变化,根据海砂铺设的高度改变输入淡水量。所述的透水膜2可以用土工布进行过滤。所述排水通道内还可以设置于支撑板12上通孔对应的沟槽,进行集中排水,提高排水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淡化池1下部内壁沿周侧设有一向内凹的环槽,所述隔板11对应嵌设于所述环槽内。将隔板11、支撑板12以及透水膜2均设置于环槽内,安装简单方法,稳定性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1下方还设有一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周侧嵌设与环槽内,并且所述透水膜2设置于隔板11与支撑板12之间,所述支撑板12上均匀布设有若干用于出水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出水孔交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淡化池1的一侧还沿竖向开设有一进出砂口,所述进出砂口处滑动配合设有一升降闸门,所述升降闸门经一液压气缸驱动沿进出砂口上下升降,所述液压气缸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过进出砂口可以实现通过铲车进行装砂或者人工装砂,装砂完成后,降下升降闸门,保证淡化池1的密封性;待海砂淡化完成后,升上升降闸门,通过铲车或人工将淡化后的海砂移出,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淡水输入管4的出水端延伸至淡水池内,所述淡水输入管4的进水端延伸至淡化池1外与一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砂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方开口的淡化池、水平嵌设于淡化池内下部用于放置海砂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淡化池内壁紧密配合,所述隔板与淡化池内底面之间形成一排水通道,所述淡化池底部开设有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水口处配合套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一第二电磁阀;所述隔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隔板的下方由上至下叠设有若干层用于分离海砂和氯离子的透水膜,所述淡化池的上方还设有一淡水输入管,所述淡水输入管上设有一用于调节淡水输入的第一电磁阀,所述淡化池上还设有一用于测量输入淡水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单元电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砂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方开口的淡化池、水平嵌设于淡化池内下部用于放置海砂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淡化池内壁紧密配合,所述隔板与淡化池内底面之间形成一排水通道,所述淡化池底部开设有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水口处配合套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一第二电磁阀;所述隔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隔板的下方由上至下叠设有若干层用于分离海砂和氯离子的透水膜,所述淡化池的上方还设有一淡水输入管,所述淡水输入管上设有一用于调节淡水输入的第一电磁阀,所述淡化池上还设有一用于测量输入淡水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单元电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砂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淡化池下部内壁沿周侧设有一向内凹的环槽,所述隔板对应嵌设于所述环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砂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下方还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周侧嵌设与环槽内,并且所述透水膜设置于隔板与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用于出水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出水孔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成,郭国林,何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