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折叠车,其包括前支架、分别与前支架两端铰接的前叉及后支架、转动连接于前叉上的前轮,以及转动连接于后支架上的后轮。前支架包括两个枢接件,后支架与两个枢接件相铰接,折叠车还包括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主动曲柄、从动曲柄、第一滑动杆及前叉连杆,主动曲柄的一端与一个枢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从动曲柄铰接,从动曲柄远离主动曲柄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滑动杆上,第一滑动杆的两端可滑动地设于该后支架上,前叉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动杆连接,另一端与前叉铰接。当前支架相对后支架旋转时,主动曲柄带动从动曲柄旋转,第一滑动杆在后支架上滑动,前叉连杆因而被推动使得前叉相对前支架旋转,该折叠车因而可以折叠或展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特别是一种能够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换的折叠车。
技术介绍
随着不断的发展,折叠自行车或是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由于具有便于携带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现有的折叠车通常折叠和展开的过程比较复杂,费事费力,因此,使用起来仍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折叠和展开的折叠车。一种折叠车,其包括:前支架、分别与前支架两端铰接的前叉及后支架、转动连接于前叉上的前轮,以及转动连接于后支架上的后轮。该前支架包括两个枢接件,该后支架与该两个枢接件相铰接,该折叠车还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包括主动曲柄、从动曲柄、第一滑动杆及前叉连杆,该主动曲柄的一端与一个该枢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该从动曲柄铰接,该从动曲柄远离该主动曲柄的一端套设在该第一滑动杆上,该第一滑动杆的两端可滑动地设于该后支架上,该前叉连杆的一端与该第一滑动杆连接,另一端与该前叉铰接;当该前支架相对该后支架旋转时,该主动曲柄带动该从动曲柄旋转,该第一滑动杆在该后支架上滑动,该前叉连杆因而被推动使得该前叉相对该前支架旋转,该折叠车因而可以折叠或展开。进一步地,该前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板,该四个支撑板首尾相接,该两个枢接件设于邻近该后支架的支撑板上。该前支架还包括设于四个该支撑板上的踏板。进一步地,该后支架包括两个平行的大梁、前梁与后梁,该前梁与两个大梁朝向前支架的一端连接,该后梁与两个大梁远离前支架的一端连接;该后支架还包括两个调节片,该两个调节片分别与一个该大梁连接,并与相应的该枢接件铰接。进一步地,每个该调节片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该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与该大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该第一滑动杆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于相应的第一调节孔中。进一步地,该后支架还包括安装座,该安装座设于该前梁朝向该前支架的一侧,该后支架还包括包括转动连接于该安装座上的把手,该把手位于邻近该后支架的该支撑板的上方,该把手用于提拉该折叠车,使该前支架相对该后支架旋转。进一步地,邻近该前叉的该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片,该两个固定片与该支撑板垂直连接并朝向该前叉延伸;该前叉包括支撑杆、扶手、转向件及前轮固定件,该扶手与该前轮固定件分别连接于该支撑杆的相对两端,该转向件包括套设在支撑杆一端的套筒及与该套筒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一端与该固定片铰接,另一端与该前叉连杆铰接。进一步地,该折叠车还包括车座机构,该车座机构包括两个剪式升降组件以及与该两个升降组件连接的坐垫,该两个剪式升降组件分别连接于该后支架的两侧,每个该剪式升降组件靠近该后支架的一端包括两个连接部,其中一个该连接部与该后支架相枢接,另一个该连接部与该第一滑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当该第一滑动杆滑动时,该剪式升降组件能够折叠或展开。进一步地,该坐垫靠近该前支架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第二调节孔,该车座机构还包括第二滑动杆,该第二滑动杆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于两个该第二调节孔中,并分别与两个剪式升降组件相连接。进一步地,该后轮的数量为二,两个该后轮与该后支架转动连接。上述折叠车包括前支架、分别与前支架两端铰接的前叉及后支架,以及联动机构,当该前支架相对该支架旋转时,该主动曲柄能够带动该从动曲柄旋转,该从动曲柄推动该第一滑动杆及该前叉连杆,因此,当该前支架相对该后支架旋转时,该前叉同时相对该前支架旋转,以将该前支架、该后支架及该前叉相折叠或展开。因此,从而该折叠车能够折叠,携带方便,并且折叠和展开的步骤较为简单,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折叠车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折叠车去除车座机构后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折叠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折叠车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折叠车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折叠车100前支架10支撑板11枢接件12踏板13固定片14前叉20支撑杆21扶手22转向件23套筒231连接件232枢接孔2321前轮固定件24后支架30大梁31前梁32后梁33安装座34把手35调节片37第一调节孔371通孔372前轮40后轮50车座机构60剪式升降组件61连接部612第二滑动杆62坐垫63枢转部64第二调节孔631联动机构70主动曲柄71从动曲柄72第一滑动杆73前叉连杆74折叠轴7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车100,包括前支架10、与前支架10一端铰接的前叉20、与前支架10另一端铰接的后支架30、转动连接于前叉20上的前轮40、与后支架30连接的后轮50,及设于后支架30上的车座机构60。前支架10包括四个支撑板11,四个支撑板11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矩形。邻近后支架30的支撑板1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枢接件12,两个枢接件12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图未示)。邻近前叉20的支撑板1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片14。固定片14与支撑板11垂直连接,并朝向前叉20延伸。前叉20包括支撑杆21、扶手22、转向件23及前轮固定件24。支撑杆21为圆形杆,扶手22与前轮固定件24分别连接于支撑杆21的相对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扶手22与支撑杆21垂直连接。转向件23邻近前轮固定件24设置,其包括套设在支撑杆21一端的套筒231及与套筒231固定连接的连接件232。该前叉20能够带动该折叠车100转向。连接件23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枢接孔2321,且连接件232设于两个固定片14之间。连接件232靠近套筒231的一端与两个固定片14通过旋转轴(图未示)铰接,从而将前叉20与前支架10枢接,使前叉20能相对前支架10转动。前轮固定件24大致呈U型,前轮40与前轮固定件24转动连接。后支架3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大梁31、前梁32及后梁33。前梁32与两个大梁31朝向前支架10的一端连接,后梁33与两个大梁31远离前支架10的一端连接。接前梁32设于大梁31与支撑板11之间,并与大梁31、支撑板11垂直。前梁32朝向支撑板11的一侧设有安装座34,以及与安装座34转动连接的把手35,把手35能够绕安装座34旋转。把手35用于提拉该折叠车100,使前支架10相对后支架30旋转。把手35大致呈U型,当折叠车100展开时,把手35位于邻近后支架30的支撑板11上方。后支架30还包括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其包括:前支架,分别与该前支架两端铰接的前叉及后支架,转动连接于该前叉上的前轮,以及转动连接于该后支架上的后轮,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架包括两个枢接件,该后支架与该两个枢接件相铰接,该折叠车还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包括主动曲柄、从动曲柄、第一滑动杆及前叉连杆,该主动曲柄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该枢接件转动连接,该主动曲柄的另一端与该从动曲柄铰接,该从动曲柄远离该主动曲柄的一端套设在该第一滑动杆上,该第一滑动杆的两端可滑动地设于该后支架上,该前叉连杆的一端与该第一滑动杆连接,另一端与该前叉铰接;当该前支架相对该后支架旋转时,该主动曲柄带动该从动曲柄旋转,该第一滑动杆在该后支架上滑动,该前叉连杆因而被推动使得该前叉相对该前支架旋转,该折叠车因而可以折叠或展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车,其包括:前支架,分别与该前支架两端铰接的前叉及后支架,转动连接于该前叉上的前轮,以及转动连接于该后支架上的后轮,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架包括两个枢接件,该后支架与该两个枢接件相铰接,该折叠车还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包括主动曲柄、从动曲柄、第一滑动杆及前叉连杆,该主动曲柄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该枢接件转动连接,该主动曲柄的另一端与该从动曲柄铰接,该从动曲柄远离该主动曲柄的一端套设在该第一滑动杆上,该第一滑动杆的两端可滑动地设于该后支架上,该前叉连杆的一端与该第一滑动杆连接,另一端与该前叉铰接;当该前支架相对该后支架旋转时,该主动曲柄带动该从动曲柄旋转,该第一滑动杆在该后支架上滑动,该前叉连杆因而被推动使得该前叉相对该前支架旋转,该折叠车因而可以折叠或展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板,该四个支撑板首尾相接,该两个枢接件设于邻近该后支架的支撑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架还包括设于四个该支撑板上的踏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该后支架包括两个平行的大梁、前梁与后梁,该前梁与两个该大梁朝向该前支架的一端连接,该后梁与两个该大梁远离该前支架的一端连接;该后支架还包括两个调节片,该两个调节片分别与一个该大梁连接,并与相应的该枢接件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每个该调节片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该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与该大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该第一滑动杆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大栋,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