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及汽车,其中,该管路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为长条形的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一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一管路固定夹;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为长条形的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二管路固定夹;其中,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与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管路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夹能够同时对多个管路进行固定,节省了装配空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朝向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的功能日趋丰富、复杂化,汽车的管路系统承担着连接各种功能化模块的作用,管路系统也随着功能化模块的增多越来越复杂。如何在汽车车体的有限空间内布置尽可能多的管路,并且不占用过多的空间,不与周边零部件相干涉,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管路系统的固定通常通过管夹来实现,现有常见的单管夹只能固定单根软管或硬管,当需要固定多根管时只能使用多个管夹,这就不仅需要足够的装配空间,还需要大量重复的管夹装配操作,不利于管路的布置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单管夹固定管路时,所需装配空间大且工作量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为长条形的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一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一管路固定夹;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为长条形的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二管路固定夹;其中,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与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管路固定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夹能够同时对多个管路进行固定,节省了装配空间,提高了装配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两端均具有与车身结构固定连接的固定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接、焊接或铆接形成与车身结构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部;通过将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卡接孔中,形成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固定孔包括:两个进气管路固定孔和两个冷却管路固定孔;其中,两个冷却管路固定孔并排且相邻设置,两个进气管路固定孔分别设置在两个冷却管路固定孔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有螺栓,将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螺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均由钢制材料制成。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固定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的管路固定夹能够同时对多个管路进行固定,节省了装配空间,提高了装配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个管路固定结构中具有多个管路固定孔,能够同时对多个管路起到固定作用,由于不再需要使用多个单管夹进行固定,因此节约了安装空间,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结构的中的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结构的中的第二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结构与汽车管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固定支架;2、第二固定支架;3、管路固定孔;101、第一管路固定夹;201、第二管路固定夹;102、固定部;202、卡接部;4、冷却管路;5、进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和第二固定支架2。其中,第一固定支架1为长条形的第一条形板,第一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一管路固定夹101。第二固定支架2为长条形的第二条形板,第二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二管路固定夹201,第二管路固定夹201与第一管路固定夹101对应设置,每一第二管路固定夹201与对应的第一管路固定夹101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管路固定孔3,在对管路进行固定时,管路设置在相应的管路固定孔3中。其中,管路固定孔3的数量、排列方式以及各管路固定孔3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所需固定的管路结构进行设计。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管路固定结构中具有多个管路固定孔3,能够同时对多个管路起到固定作用,由于不再需要使用多个单管夹进行固定,因此节约了装配空间,提高了装配效率。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管路固定结构对管路的固定,第一固定支架1与车身结构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支架1的两端均具有与车身结构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02。其中,固定部102可通过螺接、焊接或铆接形成与车身结构的固定连接。若管路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车体下部前后纵贯的大型管路时,固定部102可与车身地板中通道下部的两侧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1和第二固定支架2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支架1与第二固定支架2卡接,这样能够方便第一固定支架1与第二固定支架2的安装和拆卸。其中,第一固定支架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孔,第二固定支架2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部202,通过将卡接部202卡接在卡接孔中,形成第一固定支架1与第二固定支架2的卡接,关于卡接孔和卡接部202的具体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本技术实施对此不进行限制。若管路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车体下部前后纵贯的大型管路时,可先将第一固定支架1与车身地板中通道下部的两侧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将相应的管路放置在对应的第一管路固定夹101中,然后将第二固定支架2对应各管路放置,并与第一固定支架1进行卡接。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当管路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车体下部前后纵贯的大型管路时,设计管路固定孔3包括:两个进气管路固定孔和两个冷却管路固定孔。其中,两个冷却管路固定孔并排且相邻设置,用于固定冷却管路4;两个进气管路固定孔分别设置在两个冷却管路固定孔的两侧,用于固定进入管路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冷却管路固定孔和进气管路固定孔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冷却管路4和进气管路5的位置进行改变。在实施固定时,先将第一固定支架1与车身地板中通道下部的两侧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将相应的管路放置在对应的第一管路固定夹101中,然后将第二固定支架2对应各管路放置,并与第一固定支架1进行卡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管夹而言,只需一次安装即可,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由于不用再为每个单管夹的安装预留安装空间,进气管路5和冷却管路4之间的间隙能够大大减少,因此能够节省装配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固定支架1与第二固定支架2之间的固定牢度,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1和第二固定支架2可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为长条形的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一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一管路固定夹(101);第二固定支架(2),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为长条形的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二管路固定夹(201);其中,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201)与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101)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20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101)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管路固定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为长条形的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一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一管路固定夹(101);第二固定支架(2),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为长条形的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弯曲形成有多个半圆状的第二管路固定夹(201);其中,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201)与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101)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管路固定夹(20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管路固定夹(101)配合形成一个圆形的管路固定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的两端均具有与车身结构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2)通过螺接、焊接或铆接形成与车身结构的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固定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凡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