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1524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其包括车身总成结构、底盘总成结构以及电池箱总成结构;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车身总成结构;所述车身总成结构包括车厢结构以及驾驶室结构;所述车厢结构安装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上;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包括电池箱框架,所述电池箱框架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一体设计,并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车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将所述车身总成结构、底盘总成结构以及电池箱框架融合设计,重新优化设计整车结构,降低了整车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货运需求也随之加大,电动物流车凭借其节能、环保以及运营成本低等优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的电动车物流车主要是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拆除发动机等传统汽车动力系统,然后挂载电池包,再通过U型螺栓将车厢与底盘大梁连接以形成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然而,该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重量较重且结构刚度差。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所述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质量轻且结构刚度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所述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包括车身总成结构、底盘总成结构以及电池箱总成结构;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车身总成结构;所述车身总成结构包括车厢结构以及驾驶室结构;所述车厢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纵梁、两个第二纵梁、若干第一竖梁、若干第一横梁以及两个第三纵梁;所述两个第一纵梁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所述两个第二纵梁在另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远离所述底盘总成结构,且与所述两个第一纵梁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竖梁;的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一纵梁并与所述第一纵梁抵接,且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并垂直伸出所述第二纵梁;所述若干第一横梁的两端与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梁伸出所述第二纵梁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三纵梁平行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并靠近所述第二纵梁;所述驾驶室结构包括两个第四纵梁、两个第二横梁、若干第二竖梁、两个第三竖梁以及若干第三横梁;所述两个第四纵梁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三纵梁向所述驾驶室结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两个第二横梁连接所述两个第四纵梁的端部之间;所述若干第二竖梁连接于靠近所述驾驶室结构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两个第三竖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纵梁的端部相连,且另一端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的方向延伸;所述若干第三横梁间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竖梁之间;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包括两个第五纵梁、两个第六纵梁以及若干第四横梁;所述两个第五纵梁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靠近所述两个第一纵梁;所述两个第六纵梁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五纵梁远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所述若干第四横梁与所述两个第五纵梁垂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第五纵梁并用于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包括电池箱框架;所述电池箱框架包括两个支撑梁、第一承载梁以及第二承载梁;所述两个支撑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横梁的一端相连,且另一端向所述第六纵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梁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梁远离所述第四横梁端部,且与所述第六纵梁平行;所述第二承载梁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梁的中间,且与所述第一承载梁平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将所述车身总成结构、底盘总成结构以及电池箱框架融合设计,重新优化设计整车结构,降低了整车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车厢总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底盘总成结构以及电池箱总成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2,所述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100包括车身总成结构10、底盘总成结构20以及电池箱总成结构30。其中,所述车身总成结构10设置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上,用于为驾驶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以及对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并保护其免受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噪声、废气的侵袭以及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用于支撑或者安装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驱动桥、车架、车桥、悬架以及车轮等零件。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30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共同支撑所述车身总成结构10。此外,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30还用于为所述电动物流车100提供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总成结构10为承载式车身。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为桁架式结构。所述车身总成结构10包括车厢结构11以及驾驶室结构12。其中,所述车厢结构11用于形成车厢以承载需要运输货物。所述驾驶室结构11用于形成驾驶室以为驾驶员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厢结构11以及所述驾驶室结构12均采用质量轻且强度高的合金型材设计。具体地,可以为铝合金型材。所述车厢结构11包括两个第一纵梁111、两个第二纵梁112、若干第一竖梁113、若干第一横梁114以及两个第三纵梁115。所述两个第一纵梁111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所述两个第二纵梁112在另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远离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一纵梁111与所述两个第二纵梁11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竖梁113的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一纵梁111并与所述第一纵梁111抵接,且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纵梁112的方向延伸并垂直伸出所述第二纵梁112。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纵梁113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竖梁113与所述第一纵梁111以及所述第二纵梁112之间采用榫卯工艺进行连接,且在榫卯连接处进一步采用粘接工艺以加强所述车厢结构10的刚度。所述若干第一横梁114的两端与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梁113伸出所述第二纵梁112的端部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横梁114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14与所述第一竖梁113之间采用焊接的工艺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纵梁115平行于所述第一纵梁111以及第二纵梁112并靠近所述第二纵梁112。所述驾驶室结构包括两个第四纵梁121、两个第二横梁122、若干第二竖梁123、两个第三竖梁124以及若干第三横梁125。其中,所述两个第四纵梁121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三纵梁115向所述驾驶室结构12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两个第二横梁122连接所述两个第四纵梁121的端部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二横梁122呈弧形。所述若干第二竖梁123连接于靠近所述驾驶室结构12的所述第一横梁114与所述第二横梁1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二竖梁123呈弧形。所述两个第三竖梁12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纵梁121的端部相连,且另一端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三竖梁124呈弧形。所述若干第三横梁125间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竖梁12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三横梁125呈弧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身总成结构10,由于所述车厢结构11以及所述驾驶室结构12均采用质量轻且强度高的合金型材设计,且通过榫卯与焊接的连接工艺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得所述车身总成结构10质量较轻,从而避免了传统驾驶室与传统车厢因分开设计而导致整车过重的问题发生。请再一并参阅图3,所述底盘总成结构20包括两个第五纵梁21、两个第六纵梁22、若干第四横梁23以及防撞梁24。所述两个第五纵梁21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靠近所述两个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包括车身总成结构、底盘总成结构以及电池箱总成结构;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车身总成结构;所述车身总成结构包括车厢结构以及驾驶室结构;所述车厢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纵梁、两个第二纵梁、若干第一竖梁、若干第一横梁以及两个第三纵梁;所述两个第一纵梁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所述两个第二纵梁在另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远离所述底盘总成结构,且与所述两个第一纵梁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竖梁的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一纵梁并与所述第一纵梁抵接,且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并垂直伸出所述第二纵梁;所述若干第一横梁的两端与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梁伸出所述第二纵梁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三纵梁平行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并靠近所述第二纵梁;所述驾驶室结构包括两个第四纵梁、两个第二横梁、若干第二竖梁、两个第三竖梁以及若干第三横梁;所述两个第四纵梁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三纵梁向所述驾驶室结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两个第二横梁连接所述两个第四纵梁的端部之间;所述若干第二竖梁连接于靠近所述驾驶室结构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两个第三竖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纵梁的端部相连,且另一端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的方向延伸;所述若干第三横梁间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竖梁之间;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包括两个第五纵梁、两个第六纵梁以及若干第四横梁;所述两个第五纵梁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靠近所述两个第一纵梁;所述两个第六纵梁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五纵梁远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所述若干第四横梁与所述两个第五纵梁垂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第五纵梁并用于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包括电池箱框架;所述电池箱框架包括两个支撑梁、第一承载梁以及第二承载梁;所述两个支撑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横梁的一端相连,且另一端向所述第六纵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梁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梁远离所述第四横梁端部,且与所述第六纵梁平行;所述第二承载梁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梁的中间,且与所述第一承载梁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物流车总成结构包括车身总成结构、底盘总成结构以及电池箱总成结构;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车身总成结构;所述车身总成结构包括车厢结构以及驾驶室结构;所述车厢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纵梁、两个第二纵梁、若干第一竖梁、若干第一横梁以及两个第三纵梁;所述两个第一纵梁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所述两个第二纵梁在另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设置且远离所述底盘总成结构,且与所述两个第一纵梁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竖梁的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一纵梁并与所述第一纵梁抵接,且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并垂直伸出所述第二纵梁;所述若干第一横梁的两端与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梁伸出所述第二纵梁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三纵梁平行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并靠近所述第二纵梁;所述驾驶室结构包括两个第四纵梁、两个第二横梁、若干第二竖梁、两个第三竖梁以及若干第三横梁;所述两个第四纵梁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三纵梁向所述驾驶室结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两个第二横梁连接所述两个第四纵梁的端部之间;所述若干第二竖梁连接于靠近所述驾驶室结构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两个第三竖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纵梁的端部相连,且另一端向所述底盘总成结构的方向延伸;所述若干第三横梁间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竖梁之间;所述底盘总成结构包括两个第五纵梁、两个第六纵梁以及若干第四横梁;所述两个第五纵梁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靠近所述两个第一纵梁;所述两个第六纵梁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五纵梁远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所述若干第四横梁与所述两个第五纵梁垂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第五纵梁并用于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箱总成结构包括电池箱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雄杰谢世杰周文祥雷宝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