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触球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0999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环圈和上环圈,下环圈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组件与上环圈连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上环圈并能进行折叠,每个支撑组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和铰接机构,上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上环圈上,下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下环圈上,上连杆的第二端通过铰接机构与下连杆的第二端相枢接;上连杆与下连杆能转动至位于同一轴向的第一位置,并对上环圈进行支撑固定;上连杆与下连杆能向靠近上环圈中心的方向进行转动,并使上环圈向靠近下环圈的方向收拢折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便携式触球筐能够打开和折叠,便于携带、运输和储存,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Portable contact bas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ball basket, characterized by including ring and the annular ring, under the ring by at least two support component connected with the annular ring, support assembly for supporting the fixed annular ring and can be folded, each support assembly includes an upper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and a hinge mechanism, a first end the pivot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to the annular ring,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under the ring, on the second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rough a hinge mechanism with second pivot end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a lower connecting rod can rotate to the first posi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the annular ring to support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connecting rod can rotat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annular ring to near the center, and the annular ring to near the ring direction of folding. The portable contact baske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opened and folded, and is easy to carry, transport and store,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re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触球筐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的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触球筐。
技术介绍
触球筐一般应用于投射触球的运动中,触球筐通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体积,现有的触球筐由于结构固定,使得触球筐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携带,影响触球筐的储存和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便于储存和运输的便携式触球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便携式触球筐,包括下环圈和上环圈,下环圈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组件与上环圈连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上环圈并能进行折叠,每个支撑组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和铰接机构,上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上环圈上,下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下环圈上,上连杆的第二端通过铰接机构与下连杆的第二端相枢接;上连杆与下连杆能转动至位于同一轴向的第一位置,并对上环圈进行支撑固定;上连杆与下连杆能向靠近上环圈中心的方向进行转动,并使上环圈向靠近下环圈的方向收拢折叠。进一步地,所述下环圈通过三个支撑组件与所述上环圈连接,三个支撑组件沿上环圈的周向均匀布置。进一步地,所述下环圈和上环圈均水平设置,下环圈和上环圈之间同轴设置,下环圈的直径大于上环圈的直径。进一步地,当所述上连杆转动至与所述下连杆位于同一轴向的第一位置,上连杆第二端的端面能与下连杆第二端的端面相抵靠。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枢接,当上连杆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连接件能与第二连接件相抵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固定套设在上连杆的第二端,第一套筒向远离所述上环圈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枢接板,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固定套设在下连杆的第二端,第二套筒向远离所述上环圈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两个第二枢接板,第一枢接板枢接在两个第二枢接板之间,两个第二枢接板之间形成一能收容第一枢接板的让位空间。进一步地,当所述上连杆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套筒能与第二套筒相抵靠;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能向靠近所述上环圈中心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枢接板能转动至两个第二枢接板之间的让位空间内并抵靠在所述第二套筒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向靠近所述上环圈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一斜面,当所述上连杆转动至第一位置,该斜面与上连杆的夹角成钝角,当上连杆转动至第二位置,该斜面能转动至水平朝下的位置。进一步地,每个支撑组件还包括两对抱夹,两对抱夹的第一端分别固定抱合在上连杆的第一端和下连杆的第一端,两对抱夹的第二端分别枢接在下环圈和上环圈上。进一步地,每对抱夹的第二端相对应地分别设有两端敞开的槽孔,每对抱夹上的槽孔共同形成一枢接孔,所述下环圈和上环圈分别枢接在两对抱夹形成的枢接孔中。本技术中通过支撑组件的打开和折叠,能实现上环圈和下环圈的打开的折叠,在支撑组件打开时,支撑组件能对上环圈进行支撑固定,进而可以进行触球(例如篮球)的投篮运动,当支撑组件折叠时,上环圈能向靠近下环圈的方向收拢折叠,从而缩短触球筐的高度、减小触球筐的体积,便于携带、运输和储存,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便携式触球筐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便携式触球筐中抱夹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便携式触球筐,如图1所示,包括下环圈1和上环圈2,下环圈1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组件与上环圈2连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上环圈2并能进行折叠,上环圈2上沿上环圈的周向挂设若干个挂钩,优选的,可以挂设18个,挂钩上挂设有球网(图中未示出),每个支撑组件包括上连杆31、下连杆32和铰接机构,上连杆31的第一端枢接在上环圈2上,下连杆32的第一端枢接在下环圈1上,上连杆31的第二端通过铰接机构与下连杆32的第二端相枢接;如图1所示,上连杆31与下连杆32能转动至位于同一轴向的位置,并对上环圈2进行支撑固定;上连杆31与下连杆32能向靠近上环圈2中心的方向进行转动,并使上环圈2向靠近下环圈1的方向收拢折叠。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组件的打开和折叠,能实现上环圈和下环圈的打开的折叠,在支撑组件打开时,支撑组件能对上环圈进行支撑固定,进而可以进行触球(例如篮球)的投篮运动,当支撑组件折叠时,上环圈能向靠近下环圈的方向收拢折叠,从而缩短触球筐的高度、减小触球筐的体积,便于携带、运输和储存,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下环圈1通过三个支撑组件与所述上环圈2连接,三个支撑组件沿上环圈2的周向均匀布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下环圈1和上环圈2均水平设置,下环圈1和上环圈2之间同轴设置,下环圈1的直径大于上环圈2的直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当所述上连杆31转动至与所述下连杆32位于同一轴向的第一位置,上连杆31第二端的端面能与下连杆32第二端的端面相抵靠。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第一连接件3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杆31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34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连杆32的第二端,第一连接件33与第二连接件34相枢接,当上连杆31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连接件33能与第二连接件34相抵靠。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33包括第一套筒331,第一套筒331固定套设在上连杆31的第二端,第一套筒331向远离所述上环圈2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枢接板332,第二连接件34包括第二套筒341,第二套筒341固定套设在下连杆32的第二端,第二套筒341向远离所述上环圈2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两个第二枢接板342,第一枢接板332枢接在两个第二枢接板342之间,两个第二枢接板342之间形成一能收容第一枢接板332的让位空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当所述上连杆31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套筒331能与第二套筒341相抵靠;所述上连杆31与下连杆32能向靠近所述上环圈2中心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枢接板332能转动至两个第二枢接板342之间的让位空间内并抵靠在所述第二套筒341上。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套筒341向靠近所述上环圈2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出部343,该凸出部343具有一斜面3431,当所述上连杆31转动至第一位置,该斜面3431与上连杆31的夹角成钝角,当上连杆31转动至第二位置,该斜面3431能转动至水平朝下的位置。本实施例上连杆与下连杆能向靠近所述上环圈中心的方向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携式触球筐

【技术保护点】
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环圈和上环圈,下环圈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组件与上环圈连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上环圈并能进行折叠,每个支撑组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和铰接机构,上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上环圈上,下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下环圈上,上连杆的第二端通过铰接机构与下连杆的第二端相枢接;上连杆与下连杆能转动至位于同一轴向的第一位置,并对上环圈进行支撑固定;上连杆与下连杆能向靠近上环圈中心的方向进行转动,并使上环圈向靠近下环圈的方向收拢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环圈和上环圈,下环圈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组件与上环圈连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上环圈并能进行折叠,每个支撑组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和铰接机构,上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上环圈上,下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下环圈上,上连杆的第二端通过铰接机构与下连杆的第二端相枢接;上连杆与下连杆能转动至位于同一轴向的第一位置,并对上环圈进行支撑固定;上连杆与下连杆能向靠近上环圈中心的方向进行转动,并使上环圈向靠近下环圈的方向收拢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圈通过三个支撑组件与所述上环圈连接,三个支撑组件沿上环圈的周向均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圈和上环圈均水平设置,下环圈和上环圈之间同轴设置,下环圈的直径大于上环圈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连杆转动至与所述下连杆位于同一轴向的第一位置,上连杆第二端的端面能与下连杆第二端的端面相抵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枢接,当上连杆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连接件能与第二连接件相抵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触球筐,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桂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村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