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美兰专利>正文

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08093 阅读:8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外管、镶嵌于外管中的中管、镶嵌于中管中的内管以及安装于内管上端的手把;所述中管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外管定位的第一锁装置,所述内管下端设置有用于与中管定位的第二锁装置,所述手把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锁装置进行解锁的解锁装置;所述的第二锁装置包括一位于中管内部的第一定位滑块、通过第一弹簧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中并呈横向分布的第一锁块以及垂直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中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滑块向内滑动的第一推块,该第一推块位于解锁装置下方,第一锁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外凸伸,且第一定位滑块通过一第一包夹套固定于内管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较为简单,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Improved structure of luggage case pull rod

The improved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itcase pull rod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tube, embedded in the outer tube in tube, embedded in the tube in the inner tube and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inner tube of the handle; the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lock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nd the outer tube, the lower end provided with second tube positioning locking device of the inner tube, wherein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unlocking device for unlocking a lock device second; the second lock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positioning block, located in the inner tube through a first spring is arranged in a first position and a slider in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the first locking block and is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positioning block and a positioning block for driving the first slide in the first block, the first push block is located in the unlocking device below the first lock block in the first spring under the outside force The first positioning slide block is fix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pipe through a first bag clamping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李箱配件产品
,特指一种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行李箱作为外出时携带物品的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常用的行李箱一般包括箱体、固定于箱体底部的轮子及固定于箱体侧边的行李箱拉杆。使用时,向箱体内存放需要携带的物品,搬运时,人们可以拖着或者提着行李箱。为了省力,在路面比较平坦的情况下,人们可拖着行李箱行走,此时人们只要握着行李箱拉杆就可以拉着行李箱依靠行李箱底部的轮子行走了,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但是,目前的行李箱拉杆还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够方便的不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包括:一外管、镶嵌于外管中的中管、镶嵌于中管中的内管以及安装于内管上端的手把;所述中管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外管定位的第一锁装置,所述内管下端设置有用于与中管定位的第二锁装置,所述手把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锁装置进行解锁的解锁装置;所述的第二锁装置包括一位于中管内部的第一定位滑块、通过第一弹簧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中并呈横向分布的第一锁块以及垂直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中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滑块向内滑动的第一推块,该第一推块位于解锁装置下方,其中,第一锁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外凸伸,且所述第一定位滑块通过一第一包夹套固定于内管下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滑块上端形成有一嵌位部,该嵌位部镶嵌于内管下端,所述第一包夹套内壁形成有定位卡凸,该定位卡凸穿过内管与第一定位滑块中的嵌位部卡合定位。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嵌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凸相适配的定位卡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滑块中设置有供第一锁块及第一弹簧安装的横槽,该第一定位滑块中还设置有供第一推块安装的纵槽,该纵槽与纵槽连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推块下端具有一斜切面,所述第一锁块上设置有一斜面槽,当第一推块下端的斜切面完全落入斜面槽中后,该第一锁块被驱动而向内滑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滑块下端成型有用于对第一锁装置进行解锁的解锁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管上端设置有用于防止位于中管内部的第一定位滑块意外脱离中管的管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中管及内管外壁对应的位置均形成于凹陷部;所述外管和中管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锁装置适配的孔位。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安装于通过一第二弹簧安装于手把中的按制板、设置于按制板两端的铁线以及安装于铁线末端的驱动胶头,其中,该铁线及驱动胶头均伸入所述内管中,且该驱动胶头位于第二锁装置上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锁装置包括一位于外管内部的第二定位滑块、通过第三弹簧安装于第二定位滑块中并呈横向分布的第二锁块,其中,第二锁块在第三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外凸伸,且所述第二定位滑块通过一第二包夹套固定于中管下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三节拉杆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在完全收缩状态时,第二锁装置与外管下端的孔位锁紧,且第一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在使用时,按下手把中解锁装置的按制板即可对第二锁装置进行解锁,此时,向上拉动手把,此时中管及内管均被拉伸,直至第一锁装置与外管上端的孔位锁紧,第二锁装置与中管中孔位锁紧即可,其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性将第二锁装置与中管2中不同位置的孔位进行锁紧,以实现调节合适的长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2所示,为一种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外管1、镶嵌于外管1中的中管2、镶嵌于中管2中的内管3以及安装于内管3上端的手把4。所述中管2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外管1定位的第一锁装置5,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一锁装置5包括一位于外管1内部的第二定位滑块51、通过第三弹簧52安装于第二定位滑块51中并呈横向分布的第二锁块53,其中,第二锁块53在第三弹簧52的作用力下向外凸伸,且所述第二定位滑块51通过一第二包夹套54固定于中管2下端。其中,所述第二定位滑块51上端镶嵌于中管2下端,所述第二包夹套54内壁形成有定位卡凸541,该定位卡凸541穿过中管2与第二定位滑块51外侧的卡位卡合定位,以使第一锁装置5稳定安装于所述中管2下端。所述内管3下端设置有用于与中管2定位的第二锁装置6,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二锁装置6包括一位于中管2内部的第一定位滑块61、通过第一弹簧66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61中并呈横向分布的第一锁块62以及垂直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61中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滑块61向内滑动的第一推块63,该第一推块63位于解锁装置7下方,其中,第一锁块62在第一弹簧66的作用力下向外凸伸,且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通过一第一包夹套64固定于内管3下端。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上端形成有一嵌位部611,该嵌位部611镶嵌于内管3下端,所述第一包夹套64内壁形成有定位卡凸641,该定位卡凸641穿过内管3与第一定位滑块61中的嵌位部611卡合定位,以致使第二锁装置6更加稳定的安装于所述内管3下端。其中,所述嵌位部611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凸641相适配的定位卡槽612。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中设置有供第一锁块62及第一弹簧66安装的横槽,该第一定位滑块61中还设置有供第一推块63安装的纵槽,该纵槽与纵槽连通。所述第一推块63下端具有一斜切面,所述第一锁块62上设置有一斜面槽,当第一推块63下端的斜切面完全落入斜面槽中后,该第一锁块62被驱动而向内滑动。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下端成型有用于对第一锁装置5进行解锁的解锁块613。所述第二定位滑块51中形成有供解锁块613插入的槽体,当解锁块613插入该槽体中后与第二锁块53抵触,以迫使第二锁块53向内移动,达到快速解锁的目的,并可简化结构复杂程度。所述的中管2上端设置有用于防止位于中管2内部的第一定位滑块61意外脱离中管2的管套65。所述手把4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锁装置6进行解锁的解锁装置7;具体而言,所述解锁装置7包括安装于通过一第二弹簧安装于手把4中的按制板72、设置于按制板72两端的铁线73以及安装于铁线73末端的驱动胶头71,其中,该铁线73及驱动胶头71均伸入所述内管3中,且该驱动胶头71位于第二锁装置6上端。所述外管1、中管2及内管3外壁对应的位置均形成于凹陷部,以致使其之间滑动更加顺畅。所述外管1和中管2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锁装置5、6适配的孔位。本技术为三节拉杆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在完全收缩状态时,第二锁装置6与外管1下端的孔位锁紧,且第一锁装置5处于解锁状态。在使用时,按下手把4中解锁装置7的按制板72即可对第二锁装置6进行解锁,此时,向上拉动手把4,此时中管2及内管3均被拉伸,直至第一锁装置5与外管1上端的孔位锁紧,第二锁装置6与中管2中孔位锁紧即可,其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性将第二锁装置6与中管2中不同位置的孔位进行锁紧,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

【技术保护点】
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外管(1)、镶嵌于外管(1)中的中管(2)、镶嵌于中管(2)中的内管(3)以及安装于内管(3)上端的手把(4);所述中管(2)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外管(1)定位的第一锁装置(5),所述内管(3)下端设置有用于与中管(2)定位的第二锁装置(6),所述手把(4)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锁装置(6)进行解锁的解锁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装置(6)包括一位于中管(2)内部的第一定位滑块(61)、通过第一弹簧(66)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61)中并呈横向分布的第一锁块(62)以及垂直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61)中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滑块(61)向内滑动的第一推块(63),该第一推块(63)位于解锁装置(7)下方,其中,第一锁块(62)在第一弹簧(66)的作用力下向外凸伸,且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通过一第一包夹套(64)固定于内管(3)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外管(1)、镶嵌于外管(1)中的中管(2)、镶嵌于中管(2)中的内管(3)以及安装于内管(3)上端的手把(4);所述中管(2)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外管(1)定位的第一锁装置(5),所述内管(3)下端设置有用于与中管(2)定位的第二锁装置(6),所述手把(4)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锁装置(6)进行解锁的解锁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装置(6)包括一位于中管(2)内部的第一定位滑块(61)、通过第一弹簧(66)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61)中并呈横向分布的第一锁块(62)以及垂直安装于第一定位滑块(61)中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滑块(61)向内滑动的第一推块(63),该第一推块(63)位于解锁装置(7)下方,其中,第一锁块(62)在第一弹簧(66)的作用力下向外凸伸,且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通过一第一包夹套(64)固定于内管(3)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上端形成有一嵌位部(611),该嵌位部(611)镶嵌于内管(3)下端,所述第一包夹套(64)内壁形成有定位卡凸(641),该定位卡凸(641)穿过内管(3)与第一定位滑块(61)中的嵌位部(611)卡合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位部(611)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凸(641)相适配的定位卡槽(6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滑块(61)中设置有供第一锁块(62)及第一弹簧(66)安装的横槽,该第一定位滑块(61)中还设置有供第一推块(63)安装的纵槽,该纵槽与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兰黄顺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美兰黄顺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