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39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型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夹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板、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内部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的两扣钩,所述扣钩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扣持至金属屏蔽板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自接地端子横向向外延伸后再朝金属屏蔽板弯折,所述扣合部呈“L”字形,从而使得上下导电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扣合更加稳定。

C type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 type connector,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body, a metal shielding plate clamped in the insulation body, an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a metal shielding pl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 rows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wherein the two rows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each row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comprises in cross outer the ground terminal and the ground terminal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ternal terminals, wherein the insulating body comprises a base and a tongue plate extending forward from the base, the front end of the tongu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 projecting parts protrude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the metal shield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 hooks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projections, the the hook for fastening the butt connector, wherein the grounding terminal is buckled to the metal shield fastening part, the buckle part from the ground terminal extends laterally outward toward the metal shielding plate after bending, the buckle part is \L Thus, the upper and lower conductive terminal modules and the insulation body are buckled more sta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型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型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C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15年10月7日公告的中国技术第CN204696302U号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上端子模组、金属屏蔽片以及下端子模组,上下端子模组之间没有扣合结构,在注塑成型包覆体前,容易导致彼此分离。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C型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C型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型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夹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板、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内部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出的舌板,每排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平板状接触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后延伸超出基部的焊接部,所述舌板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的两扣钩,所述扣钩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扣持至金属屏蔽板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自接地端子横向向外延伸后再朝金属屏蔽板弯折,所述扣合部呈“L”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扣持至金属屏蔽板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自接地端子横向向外延伸后再朝金属屏蔽板弯折,所述扣合部呈“L”字形,从而使得上下导电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扣合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如下: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上绝缘本体通过注塑成型为上端子模组,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与下绝缘本体通过注塑成型为下端子模组,所述金属屏蔽板组装在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板的横向侧边缘设有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设有卡扣至第一扣孔的第一扣合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设有卡扣至第二扣孔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组成所述扣合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之间由一凸出部间隔开,所述第一扣孔、第二扣孔与凸出部围成“山”字形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一竖直部和自第一竖直部向前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穿过第一扣孔,所述第一水平部扣合至金属屏蔽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部和自第二竖直部向前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穿过第二扣孔,所述第二水平部扣合至金属屏蔽板,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沿相反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扣钩位于金属屏蔽板侧边缘的前端,所述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位于金属屏蔽板侧边缘的中间位置,所述金属屏蔽板侧边缘的后端还设有用于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电路板接脚。进一步地,所述上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分别设有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穿孔,所述定位柱穿过穿孔插入至相对定位孔内。进一步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位于基部和舌板之间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舌板的后端,所述台阶部的后端小于基部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C型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如图1所示C型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如图2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4是如图2所示端子模组未注塑成型的立体图。图5是如图2所示端子模组中上下排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如图5所示上排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图7是如图6所示下排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至6所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C型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夹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屏蔽板2、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2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3。两排导电端子3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3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31及位于接地端子31内侧的内部端子3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出的舌板12,每排导电端子3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33、自固定部33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平板状接触部34、以及自固定部34向后延伸超出基部11的焊接部35。舌板12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121,所述金属屏蔽板2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121的两扣钩21,所述扣钩21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接地端子31具有扣持至金属屏蔽板2的扣合部311、312,所述扣合部311、312自接地端子31横向向外延伸后再朝金属屏蔽板2弯折,所述扣合部311、312呈“L”字形。绝缘本体1包括上绝缘本体13和下绝缘本体14,所述两排导电端子3包括上排导电端子36和下排导电端子37,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6与上绝缘本体13通过注塑成型为上端子模组38,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7与下绝缘本体14通过注塑成型为下端子模组39,所述金属屏蔽板2组装在上端子模组38和下端子模组39之间。金属屏蔽板2、上端子模组38、下端子模组39组装在一起后,再注塑成型在金属屏蔽板2、上端子模组38、下端子模组39外的包覆体19。金属屏蔽板2的横向侧边缘设有第一扣孔22和第二扣孔23,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6的接地端子31设有卡扣至第一扣孔22的第一扣合部311,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7的接地端子31设有卡扣至第二扣孔23的第二扣合部312,所述第一扣合部311和第二扣合部312组成所述扣合部。第一扣孔22和第二扣孔23之间由一凸出部24间隔开,所述第一扣孔22、第二扣孔23与凸出部24围成“山”字形成。第一扣合部311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一竖直部51和自第一竖直部51向前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52,所述第一竖直部51穿过第一扣孔22,所述第一水平部52扣合至金属屏蔽板2。第二扣合部312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部53和自第二竖直部53向前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部54,所述第二竖直部53穿过第二扣孔23,所述第二水平部54扣合至金属屏蔽板2。第一竖直部51和第二竖直部5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部52和第二水平部54沿相反方向延伸。扣钩21位于金属屏蔽板2侧边缘的前端,所述第一扣孔22和第二扣孔23位于金属屏蔽板2侧边缘的中间位置,所述金属屏蔽板2侧边缘的后端还设有用于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电路板接脚25。上绝缘本体13和下绝缘本体14分别设有定位柱16和定位孔17,所述金属屏蔽板2设有穿孔26,所述定位柱16穿过穿孔26插入至相对定位孔17内。上排导电端子36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7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绝缘本体1还设有位于基部11和舌板12之间的台阶部18,所述台阶部18的厚度大于所述舌板12的后端,所述台阶部18的后端小于基部11的厚度。C型连接器100还包括形成有插槽61的金属外壳6,所述舌板12收容于插槽61内,所述金属外壳6的横切面呈圆角矩形,以供对接连接器沿相反两个方向插入配合。金属外壳6设有用于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焊接脚62。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C型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C型连接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夹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板、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内部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每排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平板状接触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后延伸超出基部的焊接部,所述舌板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的两扣钩,所述扣钩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扣持至金属屏蔽板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自接地端子横向向外延伸后再朝金属屏蔽板弯折,所述扣合部呈“L”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11 CN 20171002005861.一种C型连接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夹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屏蔽板、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屏蔽板上下两侧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均沿横向方向排布,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横向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内部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每排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且暴露在舌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平板状接触部、以及自固定部向后延伸超出基部的焊接部,所述舌板的前端设有沿横向方向外凸出的两凸出部,所述金属屏蔽板设有分别位于两凸出部的两扣钩,所述扣钩用于卡扣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扣持至金属屏蔽板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自接地端子横向向外延伸后再朝金属屏蔽板弯折,所述扣合部呈“L”字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绝缘本体和下绝缘本体,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与上绝缘本体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为上端子模组,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与下绝缘本体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为下端子模组,所述金属屏蔽板组装在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板的横向侧边缘设有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设有卡扣至第一扣孔的第一扣合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设有卡扣至第二扣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鸣姚涛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