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8854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2:46
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属于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室内热分布不均衡、用户体感舒适度差以及不能有效避免墙角结露结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侧的长方体状主体加热区和另一侧的线路控制区;主体加热区的内部由下至上通过透气格栅钢板分割为一级加热进风段、二级加热段和三级加热辐射段,并分别设置有U型碳纤维加热管,主体加热区的后壁板内侧设置有铝箔反光热膜,主体加热区侧壁和一级加热进风段对应位置设置有进风口,上盖板设置有出风导流口,前壁板和三级加热辐射段内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对应位置设置有热辐射口;线路控制区内的控制电路通过引线和主体加热区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顺次连接加热。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lligent automatic control, the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technology of the indoor heat distribution is not balanced, the user comfort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 of corner dew frost.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cuboid body heating area on one sid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e control area; inside the main heating zone from the bottom through the air inlet grille plate segmentation section, a heating two heating section and three stage heating radiation section, an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U type carbon fiber heating tube inside after the main panel heating zone provided with aluminum foil reflective film, the main heating area of side wall and a heating inlet sec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an ai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wind guiding opening, the radiation section of front plate and three stage heating in the carbon fiber U type heating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heat radiation port line control; control circuit connected with the heating zone by carbon fiber U type heating tube heating zone and the main l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自动化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依靠暖气进行冬季采暖,采用暖气取暖基本都是通过集中供热实现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墙壁处,对于空间较大的室内或者有阻碍物遮挡,普通电暖气无法达到室内均匀供热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普遍应用电暖气进行取暖,现有的电暖气有带有功率调节功能的,并且为一级加热。单纯依靠对流换热,或辐射换热,室内热分布不均衡,用户体感不舒适,在外窗及门口处尤其严重。室内空气循环无组织,室内环境热均衡性差,舒适范围有限,甚至出现在墙角拐角处结露结霜现象。普通功能电暖气很难做到在提高环境温度的基础上,统一室内循环气流组织,屏蔽外窗冷风,中和门口处冷风渗透。并且依据个人喜好分时段进行温度调节及低温防冻保护,最大限度的达到节能防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室内热分布不均衡、用户体感舒适度差以及不能有效避免墙角结露结霜的问题,达到室内循环气流组织统一,屏蔽外窗冷风,中和门口处冷风渗透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包括一侧的长方体状主体加热区和另一侧的线路控制区;所述主体加热区的内部由下至上通过透气格栅钢板分割为一级加热进风段、二级加热段和三级加热辐射段,所述一级加热进风段、二级加热段和三级加热辐射段中分别设置有U型碳纤维加热管,所述主体加热区的后壁板内侧设置有铝箔反光热膜,所述主体加热区侧壁和一级加热进风段对应位置设置有进风口,上盖板设置有出风导流口,前壁板和三级加热辐射段内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对应位置设置有热辐射口;所述线路控制区内的控制电路通过引线和主体加热区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顺次连接加热,所述线路控制区内的控制电路通过外置的调压器进行功率调节。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还包括调压器、过载保护开关、继电器、低温保护温控器和三相温度过热保护;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一端分别接有零线和火线,另一端分别和主体加热区U型碳纤维加热管连接,并设置有调压器和过载保护开关,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一端和主体加热区的外壳连接,另一端和接地线连接,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并联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和低温保护温控器连接。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为三相温度187度过热保护,所述继电器为220V变12V继电器,所述低温保护温控器为12V低温保护温控器。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并联的红外移动热源感应装置和声音振动器,所述的红外移动热源感应装置和声音振动器与低温保护温控器并联。所述透气格栅钢板为带有圆形透气格栅的201不锈钢板。所述主体加热区的后壁板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温玻璃岩棉和不锈钢板。所述保温玻璃岩棉厚度为2cm,所述不锈钢板为厚度.0.6mm的201不锈钢板。所述一级加热进风段高度为14cm,一级加热进风段内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距离进风口的竖直高度为7cm,靠近前壁板一侧的加热管与前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cm;所述二级加热段高度为18cm,宽度为8cm,二级加热段内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竖直方向上设置在二级加热段中间位置,靠近前壁板一侧的加热管与前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cm;所述三级加热辐射段高度为15cm,三级加热辐射段内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距离下方最近的透气格栅钢板的竖直距离为5cm,所述热辐射口下边缘距离下方最近的透气格栅钢板的竖直距离为6cm,上边缘距离下方最近的透气格栅钢板的竖直距离为8.6cm。所述电加热装置整体的长高比为1:0.6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为带温度实时监测,智能化控制的电暖气系统,包括有热气幕屏蔽并收集来自外窗体的冷气,远端红外线二次加热循环气流送风段,中和冷风侵入及气流回流段,电子集成编程对路控制,三级逐层加热技术,防止无效热损失保温层。热气幕屏蔽收集冷气,远端红外线二次加热循环气流送风段,中和冷风侵入及气流回流段,是依据气流被收集,加热,二次加热,回流依次进行。热气幕屏蔽是冷空气被电暖气进行三级逐层加热,通过狭长的出风导流口,上升的热空气形成热气幕,有效的屏蔽并收集了外窗的冷空气下降的冷空气通过电暖气背部,被进风口的负压吸入电暖气内部。暖气背部设置的轻量化玻璃岩棉铝箔组热板。热气流经过出风导流口上升,沿天棚进入室内的过程中进行对流换热。暖气内部设置三级加热室,暖气前壁板上侧设置热辐射口,使U型碳纤维加热管发热产生的红外线达到远端天棚。热气流在天棚红外线加热区进行二次被动对流换热。热空气沿着门,墙壁下降贴地面回流过程中,与门缝冷风侵入汇合,在门口处形成涡流加快中和冷风侵入。低温保护温控器,在房间无人时段进行5℃低温保护,防止室内结露结霜。智能温控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子集成控制器,通过12--220v继电器与电暖气连接。工作时段,依据人员活动时间安排,合理调控室内温度水平。最大效率的达到智能优化电采暖,绿色节能的目的。所述的热气幕屏蔽并收集来自外窗体的冷气。冬季室外与室内存在温差,在玻璃处存在温度梯度产生冷风渗透,在窗缝隙处存在冷风侵入。电暖气加热空气,通过狭长的出风导流口,在纵向空间形成平行于出气口的热气幕。上升的热气幕热气流屏蔽收集了来自外窗的冷风。冷风沿着外窗依据重力作用下行,经过电暖气背部狭小的路径流到电暖气下部的进气口,被电暖气内部的负压吸入,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自然对流屏蔽并聚集冷气。轻量化保温材质隔热。电暖气背部靠外墙面设有2.0cm保温玻璃岩棉以及铝箔反光热膜。在热传导方面热阻系数大,在热辐射方面铝箔纸阻隔红外线。最大限度的防止电暖气无效散热面的热损失。保护了电暖气背部下降冷空气不受热,不产生气流扰流,使下降冷空气路径通畅。电暖气本身为三级加热。利用一级加热进风段进行空气在进风口处预热。二级加热段中空气进行充分的对流辐射对流换热,并且在空气穿过透气格栅钢板处,进行充分的空气搅拌混合,暖气内气流热分布更均匀。在三级加热辐射区,空气主要靠对流换热,辐射热通过辐射口,辐射到远端天棚处。热空气通过出气导流口,形成长条形空气幕,有效阻隔了来自外窗的冷风。远端红外线二次加热循环气流。红外线照射到远端天棚处,在该处产生温升。热空气在对流换热过程中温度下降,密度增大而产生下降趋势,在经过红外线辐射温升区,对下降空气二次被动对流换热,增高气流温度,气流组织在该处温度上升,继续前进进行与房间内的对流换热。有效的扩大了房间热气流自然循环半径,有效的避免了冬季房间远端受热不均结露的现象。红外线辐射区扩大后的室内气流半径,可抵达门口处与冷风侵入交汇,冷热对流形成涡旋,阻隔冷风侵入前进速度,并且加快冷气流温升与回流有效融合为一体,统一室空气循环流经。室内热分布均衡、用户体感舒适达到室内循环气流组织统一,屏蔽外窗冷风,中和门口处冷风渗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控制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工作过程示意图;其中:1、前壁板,2、后壁板,3、铝箔反光热膜,4、保温玻璃岩棉,5、不锈钢板,6、出风导流口,7、进风口,8、调压器,9、三相温度过热保护,10、一级加热进风段,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包括一侧的长方体状主体加热区和另一侧的线路控制区(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加热区的内部由下至上通过透气格栅钢板分割为一级加热进风段(10)、二级加热段(11)和三级加热辐射段(12),所述一级加热进风段(10)、二级加热段(11)和三级加热辐射段(12)中分别设置有U型碳纤维加热管(13),所述主体加热区的后壁板(2)内侧设置有铝箔反光热膜(3),所述主体加热区侧壁和一级加热进风段(10)对应位置设置有进风口(7),上盖板设置有出风导流口(6),前壁板(1)和三级加热辐射段(12)内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13)对应位置设置有热辐射口(15);所述线路控制区(14)内的控制电路通过引线和主体加热区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13)顺次连接加热,所述线路控制区(14)内的控制电路通过外置的调压器(8)进行功率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包括一侧的长方体状主体加热区和另一侧的线路控制区(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加热区的内部由下至上通过透气格栅钢板分割为一级加热进风段(10)、二级加热段(11)和三级加热辐射段(12),所述一级加热进风段(10)、二级加热段(11)和三级加热辐射段(12)中分别设置有U型碳纤维加热管(13),所述主体加热区的后壁板(2)内侧设置有铝箔反光热膜(3),所述主体加热区侧壁和一级加热进风段(10)对应位置设置有进风口(7),上盖板设置有出风导流口(6),前壁板(1)和三级加热辐射段(12)内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13)对应位置设置有热辐射口(15);所述线路控制区(14)内的控制电路通过引线和主体加热区的U型碳纤维加热管(13)顺次连接加热,所述线路控制区(14)内的控制电路通过外置的调压器(8)进行功率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还包括调压器(8)、过载保护开关(16)、继电器(17)、低温保护温控器(18)和三相温度过热保护(9);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9)一端分别接有零线和火线,另一端分别和主体加热区U型碳纤维加热管(13)连接,并设置有调压器(8)和过载保护开关(16),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9)一端和主体加热区的外壳连接,另一端和接地线连接,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9)并联有继电器(17),所述继电器(17)和低温保护温控器(1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温度过热保护(9)为三相温度187度过热保护,所述继电器(17)为220V变12V继电器(17),所述低温保护温控器(18)为12V低温保护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莉刘胜男王赛李双董文一王家政张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