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式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877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涵道式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9)、第一涵道(1)、第二涵道(2)、第三涵道(3)、第四涵道(4)、前起落架以及后起落架;所述第一涵道(1)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涵道(2)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三涵道(3)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连接;所述第四涵道(4)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连接;所述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头部下方,所述后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尾部下方;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的内部均设置有桨叶以及带动所述桨叶转动的发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无人机飞行灵活、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续航时间长。

Ducted UAV

\u672c\u53d1\u660e\u5b9e\u65bd\u4f8b\u516c\u5f00\u4e86\u4e00\u79cd\u6db5\u9053\u5f0f\u65e0\u4eba\u673a\uff0c\u8be5\u65e0\u4eba\u673a\u5305\u62ec\uff1a\u673a\u8eab\u4e3b\u4f53(9)\u3001\u7b2c\u4e00\u6db5\u9053(1)\u3001\u7b2c\u4e8c\u6db5\u9053(2)\u3001\u7b2c\u4e09\u6db5\u9053(3)\u3001\u7b2c\u56db\u6db5\u9053(4)\u3001\u524d\u8d77\u843d\u67b6\u4ee5\u53ca\u540e\u8d77\u843d\u67b6\uff1b\u6240\u8ff0\u7b2c\u4e00\u6db5\u9053(1)\u4e0e\u6240\u8ff0\u673a\u8eab\u4e3b\u4f53(9)\u7684\u7b2c\u4e00\u4fa7\u8fde\u63a5\uff1b\u6240\u8ff0\u7b2c\u4e8c\u6db5\u9053(2)\u4e0e\u6240\u8ff0\u673a\u8eab\u4e3b\u4f53(9)\u7684\u7b2c\u4e8c\u4fa7\u8fde\u63a5\uff1b\u6240\u8ff0\u7b2c\u4e09\u6db5\u9053(3)\u4e0e\u6240\u8ff0\u673a\u8eab\u4e3b\u4f53(9)\u7684\u7b2c\u4e09\u4fa7\u8fde\u63a5\uff1b\u6240\u8ff0\u7b2c\u56db\u6db5\u9053(4)\u4e0e\u6240\u8ff0\u673a\u8eab\u4e3b\u4f53(9)\u7684\u7b2c\u56db\u4fa7\u8fde\u63a5\uff1b\u6240\u8ff0\u524d\u8d77\u843d\u67b6\u8bbe\u7f6e\u5728\u6240\u8ff0\u673a\u8eab\u4e3b\u4f53(9)\u7684\u5934\u90e8\u4e0b\u65b9\uff0c\u6240\u8ff0\u540e\u8d77\u843d\u67b6\u8bbe\u7f6e\u5728\u6240\u8ff0\u673a\u8eab\u4e3b\u4f53(9)\u7684\u5c3e\u90e8\u4e0b\u65b9\uff1b\u6240\u8ff0\u7b2c\u4e00\u6db5\u9053(1)\u3001\u6240\u8ff0\u7b2c\u4e8c\u6db5\u9053(2)\u3001\u6240\u8ff0\u7b2c\u4e09\u6db5\u9053(3)\u548c\u6240\u8ff0\u7b2c\u56db\u6db5\u9053(4)\u7684\u5185\u90e8\u5747\u8bbe\u7f6e\u6709\u6868\u53f6\u4ee5\u53ca\u5e26\u52a8\u6240\u8ff0\u6868\u53f6\u8f6c\u52a8\u7684 Engine\u3002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flight, high safety,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long endu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式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涵道式无人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无人机由于它鲜明的技术特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飞速发展,尤其在农业植保、军事侦察、环境异常检测、救灾抢险、电力巡检、测绘与建模、航拍、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需求,它代表着未来航空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近五年来,涌现出了很多特色鲜明的小型多轴旋翼无人机。近年来特别盛行的多旋翼无人机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经常有人因为操作不当或不熟练,被多旋翼无人机的螺旋桨打伤甚至致残;同时螺旋桨的整套动力系统占用了多旋翼无人机大部分的空间,使得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平台面积小;与此同时多旋翼无人机因其结构特性导致它飞行的速度受到了一定限制。另外,旋翼式无人机受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较大,消耗的电量更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涵道式无人机,飞行灵活、操作方便、续航时间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涵道式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9)、第一涵道(1)、第二涵道(2)、第三涵道(3)、第四涵道(4)、前起落架以及后起落架;所述第一涵道(1)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涵道(2)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三涵道(3)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连接;所述第四涵道(4)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涵道(1)和所述第三涵道(3)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涵道(2)和所述第四涵道(4)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所述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头部下方,所述后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尾部下方;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的内部均设置有桨叶以及带动所述桨叶转动的发动机。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涵道(1)通过第一涵道方向控制舵机(5)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涵道(2)通过第二涵道方向控制舵机(6)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涵道(3)通过第三涵道方向控制舵机(7)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涵道(4)通过第四涵道方向控制舵机(8)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转动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涵道方向控制舵机(5)通过第一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涵道方向控制舵机(6)通过第二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涵道方向控制舵机(7)通过第三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涵道方向控制舵机(8)通过第四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转动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是相同的且涵道内径与涵道宽度的比值在1.4-1.6范围内,桨盘在距离涵道入口三分之一处,涵道出口直径与涵道内径比在1.1-1.2范围内。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是相同的且所述涵道内径与所述涵道宽度的比值是1.5,所述涵道出口直径与所述涵道内径比是1.15。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燃油发动机、发电机以及动力分配装置;所述燃油发动机、发电机分别与所述动力分配装置相连;所述动力分配装置将所述燃油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转换为驱动所述桨叶的动力和驱动所述发电机的动力。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是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池由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或者,所述电池由发电机所产生的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后进行充电。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和接收模块电路;所述接收线圈和接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用于将感应电磁场所产生的电流导入所述接收模块电路;所述接收模块电路,用于在将所述电流调整为满足所述电池充电需求的电流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涵道(1)的第一涵道方向控制舵机以及第一发动机、所述第二涵道(2)的第二涵道方向控制舵机以及第二发动机、所述第三涵道(3)的第三涵道方向控制舵机以及第三发动机、所述第四涵道(4)的第四涵道方向控制舵机以及第四发动机、所述起落架转向舵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发动机、所述第二发动机、所述第三发动机和所述第四发动机的转速以及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的方向对无人机的飞行进行控制。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电量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电池的电量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根据确定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发送的所述电量数据确定所述电池的电量少于预设值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控制设备发送电量不足指令,所述电量不足指令指示无人机的电量少于所述预设值。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涵道式无人机包括四个位于该无人机不同侧的涵道,由所述四个位于该无人机不同侧的涵道为该无人机提供动力和进行方向的调整,避免了外设的螺旋桨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也使得该无人机的飞行更加灵活,用户的操作更加方便。该无人机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或者配置无线充电装置,增强了续航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涵道式无人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涵道式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接收模块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涵道式无人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涵道式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9)、第一涵道(1)、第二涵道(2)、第三涵道(3)、第四涵道(4)、前起落架以及后起落架;上述第一涵道(1)与上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连接;上述第二涵道(2)与上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连接;上述第三涵道(3)与上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连接;上述第四涵道(4)与上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连接;其中,上述第一涵道(1)和上述第三涵道(3)相对于上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上述第二涵道(2)和上述第四涵道(4)相对于上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上述前起落架设置在上述机身主体(9)的头部下方,上述后起落架设置在上述机身主体(9)的尾部下方;上述第一涵道(1)、上述第二涵道(2)、上述第三涵道(3)和上述第四涵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涵道式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涵道式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9)、第一涵道(1)、第二涵道(2)、第三涵道(3)、第四涵道(4)、前起落架以及后起落架;所述第一涵道(1)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涵道(2)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三涵道(3)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连接;所述第四涵道(4)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涵道(1)和所述第三涵道(3)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涵道(2)和所述第四涵道(4)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所述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头部下方,所述后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尾部下方;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的内部均设置有桨叶以及带动所述桨叶转动的发动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式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9)、第一涵道(1)、第二涵道(2)、第三涵道(3)、第四涵道(4)、前起落架以及后起落架;所述第一涵道(1)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涵道(2)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三涵道(3)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连接;所述第四涵道(4)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涵道(1)和所述第三涵道(3)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涵道(2)和所述第四涵道(4)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9)对称设置;所述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头部下方,所述后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尾部下方;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的内部均设置有桨叶以及带动所述桨叶转动的发动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涵道(1)通过第一涵道方向控制舵机(5)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涵道(2)通过第二涵道方向控制舵机(6)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涵道(3)通过第三涵道方向控制舵机(7)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涵道(4)通过第四涵道方向控制舵机(8)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涵道方向控制舵机(5)通过第一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涵道方向控制舵机(6)通过第二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涵道方向控制舵机(7)通过第三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涵道方向控制舵机(8)通过第四舵盘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是相同的且涵道内径与涵道宽度的比值在1.4-1.6范围内,桨盘在距离涵道入口三分之一处,涵道出口直径与涵道内径比在1.1-1.2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均孙建勋张跃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