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隔热消音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74791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3:27
一种压缩机及隔热消音罩装置,该隔热消音罩装置设置于压缩机上,该隔热消音罩装置至少包含一第一内层罩体,第一内层罩体覆盖于压缩机的第一支座的外侧,第一内层罩体与第一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油隔热空间,机油容纳于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压缩机的压缩泵的低温侧。借此,可以减少压缩机热传导引起的冷媒吸气过热,有助压缩机性能的提升,并能有效降低压缩机噪音的问题。

Compressor and heat insulation silencer cover device

A compressor and heat insulation silencing cover device, the heat insulation silencing cover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compressor, the heat insulation silencing cover device comprises at least a first inner cover, the inner cover of the first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 body covers the compressor, the first inner layer between the cover body and the first support form a first insulating oil contained in the storage space. The first insulation oil storage space, the low temperature side compression pump first oil insulated space corresponds to the compressor.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overheating of the refrigerant induced by the heat conduction of the compresso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ressor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ise of the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隔热消音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消音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及隔热消音罩装置。
技术介绍
压缩机在运行时,压缩机的外壳与压缩泵之间充斥混合着高温高压冷媒及机油(冷冻机油),由于压缩泵的上支座及下支座为金属材质,且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大量的热量从压缩泵的上支座及下支座外部传递至压缩泵内。压缩泵的冷媒吸入孔处为低温侧,因此压缩泵高温侧的冷媒会快速传递至低温测的冷媒,导致吸气过热,吸气端冷媒比容过大,进而使得压缩泵吸气量减小,冷房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因为吸气端过热,吸气端的吸入压力也会提高,故会使得压缩机的消耗功率提高,进而使压缩机效率下降。另外,现有的压缩机也存在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隔热消音罩装置,可以减少压缩机热传导引起的冷媒吸气过热,有助压缩机性能的提升,并能有效降低压缩机噪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一外壳,一马达,一压缩泵,一第一支座,一第二支座以及一隔热消音罩装置。外壳的下部设有一储油槽,用以储存机油。马达设置于外壳内。压缩泵设置于外壳内,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环可回转地设置于缸体内,环通过一偏心轴连接于马达,压缩泵具有低温侧及高温侧。第一支座及第二支座设置于外壳内,压缩泵设置于第一支座及第二支座之间。隔热消音罩装置至少包含一第一内层罩体,第一内层罩体覆盖于第一支座的外侧,第一内层罩体与第一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油隔热空间,机油容纳于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压缩泵的低温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座设有一第一导油槽,第一导油槽与第一储油隔热空间相连通,用以输送机油至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一储油隔热空间位于第一内层罩体的内壁与第一支座的外壁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消音罩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外层罩体,第一外层罩体覆盖于第一内层罩体的外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消音罩装置还包含一第二内层罩体及一第二外层罩体,第二内层罩体覆盖于第二支座的外侧,第二内层罩体与第二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二储油隔热空间,机油容纳于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压缩泵的低温侧,第二外层罩体覆盖于第二内层罩体的外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座设有一第二导油槽,第二导油槽与第二储油隔热空间相连通,用以输送机油至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二储油隔热空间位于第二内层罩体的内壁与第二支座的外壁之间。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隔热消音罩装置,其设置于压缩机上,隔热消音罩装置至少包含一第一内层罩体,第一内层罩体覆盖于压缩机的一第一支座的外侧,第一内层罩体与第一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油隔热空间,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容纳有机油,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压缩机的一压缩泵的一低温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座设有一第一导油槽,第一导油槽与第一储油隔热空间相连通,用以输送机油至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一储油隔热空间位于第一内层罩体的内壁与第一支座的外壁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消音罩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外层罩体,第一外层罩体覆盖于第一内层罩体的外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消音罩装置还包含一第二内层罩体及一第二外层罩体,第二内层罩体覆盖于压缩机的一第二支座的外侧,第二内层罩体与第二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二储油隔热空间,机油容纳于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压缩机的压缩泵的低温侧,第二外层罩体覆盖于第二内层罩体的外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座设有一第二导油槽,第二导油槽与第二储油隔热空间相连通,用以输送机油至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内,第二储油隔热空间位于第二内层罩体的内壁与第二支座的外壁之间。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本技术主要在压缩机的支座上设置隔热消音罩装置,并于支座与隔热消音罩装置之间形成低热传递的储油隔热空间,借以改善压缩机热传导引起的冷媒吸气过热的问题,有助于压缩机性能的提升。本技术具有吸收噪音的隔热消音罩结构,能有效降低压缩机噪音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且无需高精度的加工及组装技术,可使制作成本降低,且可以适用于各类冷媒与各类运用的回转式压缩机。本技术的储油隔热空间是设置于内层罩体与支座之间,故整体热传系数为低温机油的热传系数,因此隔热效果较佳。再者,低温机油是储存于内层罩体与支座间的空间,可形成静止的低温油层,一旦油面低于隔热消音罩装置时,低温油层仍可储存于内层罩体与支座间的空间,并使其仍具有隔热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一实施例局部构造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隔热消音罩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为图3的Ⅳ-Ⅳ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二实施例局部构造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压缩机第三实施例局部构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一外壳1、一马达2、一压缩泵3、一第一支座4、一第二支座5及一隔热消音罩装置6。外壳1为一中空体,可用以容纳马达2、压缩泵3、第一支座4、第二支座5及隔热消音罩装置6等构件,外壳1的下部设有一储油槽11,可用以储存机油(冷冻机油)。外壳1可进一步连接一排出管12及一吸入管13,吸入管13可连接于一储液器7,以便通过储液器7输入冷媒至压缩机。马达2设置于外壳1内,马达2包含定子21及转子22,定子21可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转子22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子21的内侧。压缩泵3设置于外壳1内,且压缩泵3可浸泡于储油槽11的机油中。压缩泵3包含缸体31及环32,缸体31及环32数量并不限制,即压缩泵3可为单缸或双缸等型式,缸体31及环32可对应的设置为一个或两个等,本实施例设有一缸体31及一环32。环32可回转地设置于缸体31内,环32通过一偏心轴33连接于马达2的转子22。压缩泵3具有低温侧34及高温侧35(如图3所示),压缩泵3靠近吸入管13处为低温侧。定子21可驱动转子22带动偏心轴33旋转,偏心轴33可驱动环32在缸体31内回转,使气体冷媒通过吸入管13及低温侧34被吸入到压缩泵3的缸体31内部的压缩空间中,并被持续压缩到一定的压力,再通过高温侧35及排出孔(图略)将压缩空间中的冷媒输出到外壳1内部。上述被排出的冷媒可通过外壳1与定子21之间的缝隙,或定子21与转子22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最后通过排出管12排出到冷冻循环系统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座4为上支座,第二支座5为下支座,但不予以限制,也可作一互换,例如第一支座4为下支座,第二支座5为上支座。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设置于外壳1内,压缩泵3设置于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之间,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可用以支撑压缩泵3及偏心轴33。由于上述的外壳1、马达2、压缩泵3、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为现有的技术,且本技术不限制外壳1、马达2、压缩泵3、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的构造,故不予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压缩机及隔热消音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的下部设有一储油槽,用以储存机油;一马达,该马达设置于该外壳内;一压缩泵,该压缩泵设置于该外壳内,该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该环可回转地设置于该缸体内,该环通过一偏心轴连接于该马达,该压缩泵具有低温侧及高温侧;一第一支座;一第二支座,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设置于该外壳内,该压缩泵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之间;以及一隔热消音罩装置,该隔热消音罩装置至少包含一第一内层罩体,该第一内层罩体覆盖于该第一支座的外侧,该第一内层罩体与该第一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油隔热空间,该机油容纳于该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该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该压缩泵的低温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的下部设有一储油槽,用以储存机油;一马达,该马达设置于该外壳内;一压缩泵,该压缩泵设置于该外壳内,该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该环可回转地设置于该缸体内,该环通过一偏心轴连接于该马达,该压缩泵具有低温侧及高温侧;一第一支座;一第二支座,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设置于该外壳内,该压缩泵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之间;以及一隔热消音罩装置,该隔热消音罩装置至少包含一第一内层罩体,该第一内层罩体覆盖于该第一支座的外侧,该第一内层罩体与该第一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油隔热空间,该机油容纳于该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该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该压缩泵的低温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座设有一第一导油槽,该第一导油槽与该第一储油隔热空间相连通,用以输送该机油至该第一储油隔热空间内,该第一储油隔热空间位于该第一内层罩体的内壁与该第一支座的外壁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隔热消音罩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外层罩体,该第一外层罩体覆盖于该第一内层罩体的外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隔热消音罩装置还包含一第二内层罩体及一第二外层罩体,该第二内层罩体覆盖于该第二支座的外侧,该第二内层罩体与该第二支座之间形成一第二储油隔热空间,该机油容纳于该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内,该第二储油隔热空间对应于该压缩泵的低温侧,该第二外层罩体覆盖于该第二内层罩体的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座设有一第二导油槽,该第二导油槽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日城张家彬许家栋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